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天然药物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
3、从药材中提取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憎法及升华法等。
4、溶解提取法原理:是根据“想是想容原理”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化学成分从原料屮提取出來。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屮官能团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官能团数目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就越大,亲水性就越强;若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链越长,则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
5、常见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石油瞇v二硫化碳v四氯化碳v三氯乙烯v苯<二氯甲烷v乙醯v三氯甲烷v乙酸乙酯v丙酮v乙醇v甲醇v乙膳v水v毗噪v乙酸.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①不残留有机溶剂、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⑥无传统溶剂法提取的易燃易爆的危险,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⑤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④萃取介质的溶解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⑥还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來提取极性物质;⑥适用于对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⑦萃取介质可循环利用,成本低;⑥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联用及IR、MS联用,可高效快速地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
7、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㈠、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㈡、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㈢、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㈣、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㈤、根据物质离解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8、物理吸附基本规律一相似者易于吸附;吸附过程三要素:吸附剂、溶质、溶剂;硅胶、氧化铝因均为极性吸附剂,故有以下特点:⑴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极性强的溶质将被优先吸附;⑵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岀较强的吸附能力。
反乙较弱。
⑶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來。
9、官能团的极性强弱判断:P34页10、硅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过程中,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试样量的30~60倍。
试样极性较小、难以分离时,吸附用量可适当提高至试样量的100-200倍。
口、吸附柱色谱常用混合洗脱溶剂极性递增表:P36页表1-8.12、一般T L C展开时使组分R f值达到0・2〜0.3的溶剂系统可选为柱色谱分离该子相应组分的最佳溶剂系统。
13、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商品聚酰胺均为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醸、三氯甲烷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乙酸及甲酸。
14、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根据类似物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非极性树脂宜于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有机物质,相反强极性树脂宜于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溶质,而中等极性吸附树脂,不但能从非水介质中吸附极性物质,也能从极性溶液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15、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因素有:⑴大孔树脂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表面性质;⑵被吸附的化合物结构的影响;⑶洗脱剂的影响;(4)pH的影响;⑸温度的影响;⑹其他因素影响。
16、营类:莒类乂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其中非糖部分称为昔元或配基,其连接的键则称为昔键。
17、碳昔一最不容易水解;碳昔具有在各类溶剂中溶解度均小,难于水解获得原昔元等特点。
18、酸催化水解一营键为缩醛(酮)结构,对酸不稳定,对碱较稳定,易被酸催化水解。
19、通常背水解的难易程度规律:酸催化水解的难易与昔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有利于昔键原子的质子就有利于水解,其水解难易的规律可概括为:①按苜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营>0-营〉S-营〉C-营。
②咲喃糖昔较毗喃糖昔易水解。
③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④毗喃糖昔屮毗喃环的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因此五碳糖最易水解,其顺序为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如果接有-C00H,则最难水解。
⑤氨基糖较轻基糖难水解,轻基糖乂较去氧糖难水解。
⑥芳香属昔,如酚背因昔元部分有供电子结构,水解比脂肪属昔如祜昔、笛昔容易得多。
⑦昔元为小基团者,昔键横键的比昔健竖键的易水解,因为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
昔元为大基团者,昔键竖键的比横键的易水解,因为昔的不稳定性促使水解。
⑧N-营易接受质子,但当N原子处于卩密唳或酰胺位置时,N-昔也难于用矿酸水解。
20、采用醇沉或其他溶剂沉淀所获得的多糖,常混有较多的蛋白质,脱去蛋白质的方法:①ScvBg法;②酶解法③三氟三氯乙烷法④三氯乙酸法。
21、糖及昔的分离方法:⑴季钱盐沉淀法⑵分级沉淀法或分级溶解法⑶离子交换色谱⑷纤维素柱色谱⑸凝胶柱色谱⑹制备性区域电泳。
22、商陆的提取分离流程:P116页23、天然醍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醍、蔡醍、菲醍、蔥醍四种类型。
24、醍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疑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
根据醍类酸性强弱的差别,可用碱梯度萃取法进行这类化合物的分离工作。
葱酿类衍生物酸性强弱顺序排列:含-C00H>含两个以上B —0H>含一个3-0 H>含两个a —0H>含一个a-OH。
24、醍类的颜色反应:(1)F e i g 1反应:紫色;⑵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蓝色消失;⑶碱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呈红色。
25、游离醍类的提取方法:⑴有机溶剂提取法;⑵碱提取一酸沉淀法;⑶水蒸气蒸憾法;⑷其他方法。
26、蔥醍昔类与蔥醍衍牛物昔元的分离:昔类在三氯甲烷中不溶,而昔元则溶于三氯甲烷,可据此进行分离。
27、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具有酚耗基的苯环(A环与E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8、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29、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昔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昔类。
30、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⑴酸性: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疑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毗噪、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⑵由于酚軽基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
以黄铜为例,其酚疑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 4'-二011>7-或4,-OH> 5 - OH>3-OIIo⑶显色反应:盐酸+镁粉:黄一红;硼酸:绿黄;三氯化铝:黄;浓硫酸:黄一橙。
31、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提取:提取黄酮营类,一般可用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提取。
一些多糖背类则可以用沸水提取。
花色昔类可用0.1%盐酸进行提取。
但提取一般背类成分吋不应加酸,以免发生水解。
提取黄酮昔元宜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用氯仿、乙醯、乙酸乙酯。
(1)溶剂提取法:乙醇和甲醇是最常用的黄酮化合物提取溶剂。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可达到精制纯化的目的。
(2)碱提取酸沉淀法: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酚瓮基,有弱酸性,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将碱提取液调成酸性,黄酮营类即可沉淀析出。
芦丁、橙皮昔、黄苓昔均可用此法提取。
医学教育丨网收集整理2•分离:pll梯度萃取法:该法适合于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昔元的分离。
黄酮类昔元由于酚耗基数目及位置不同,其酸性强弱也不同,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瞇)后,依次用5% NaHC03 、5% Na2CO3 、0.2% NaOH 及4% NaOH溶液萃取,然后酸化碱萃取液,使黄酮类析出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
一般规律如下:酸性:7, 4f二耗基>7-或4’ -耗基>一般酚瓮基>5-耗基溶于5%NaHC03 溶于5%Na2CO3 不同浓度的NaOH32、祜的含义和分类:⑴含义:话类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竣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x) n通式的化合物及其衍牛物。
⑵分类:以碳原子数目为准,含5个C为半诺,依次为:单祜(10)、倍半祜(15)、二帖(20)、二倍半帖(25)、三帖(3 0 )、四帖(4 0 )、多聚菇(7. 5 X 1 0八3 )等。
33、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性质:34、⑴药理作用: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抗疟疾活性成分,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疟疾。
由于青蒿素类药物还具有抗疟疾、抗孕、抗纤维化、抗血吸虫、抗弓形虫、抗心律失常和肿瘤细胞毒性等药理作用,口具有安全、高效、无耐药性等优点。
35、⑵青蒿素的物理性质: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约为156°C,水溶性较差,近乎不溶于水。
易溶于苯、氯仿、丙酮,可溶于酒精、乙瞇,微溶于冷石油醯。
由于其组成中含过氧基团,较为特殊,故受热受潮后易分解。
与还原性物质反应较活泼。
36、柱色谱分离菇类化合物: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等,应用较多的是硅胶。
37、生物碱的定义:一般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38、牛物碱的存在形式:⑴游离碱类⑵盐类⑶酰胺类⑷N-氧化物类⑸氮杂缩醛类⑹其他类。
39、有机胺类生物碱:是指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的一类生物碱。
40、异咻类生物碱:是植物体中分布较广、结构类型复杂、数量较多的一类生物碱,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途径。
41、U引喙类牛物碱:是牛物碱种类较多、结构较为复杂且多具牛物活性的一类牛物碱,来源于色氨酸途径。
42、生物碱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酸式离解指数P K Q和碱式离解指数pKb.43、醇类溶剂提取法:甲醇或乙醇类溶剂对生物碱及其盐都有较大的溶解度,所以常用甲醇或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回流法、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
44、注:结构题20分和综合题15分没有总结,大家自己管看一下!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