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 届广东省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

2020 届广东省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

2020 届广东省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两栖人口是指户籍在原地,劳动在彼地,离乡不“背井”的劳动者。

人口城乡两栖,主要是指进城农民工的两栖。

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户籍藩篱的逐步打破以及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产权改革的推进,也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的两栖状态。

人口城乡两栖是我国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据此完成1-3 题。

1.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两栖”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快速工业化B.农村经济振兴C.服务业的发展D.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2.影响两栖人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C.环境D.经济3.城乡两栖人口现象的出现,对农村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劳动力短缺B.消费需求旺盛C.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D.有利于农村产业的多元化高山冰川的形成跟气温、降水量等因素有关,而高山上不同海拔冰川的面积大小除跟气温和降水量有关以外,还跟山体的坡度、山体的表面积等也有关。

下图为我国某科研队40 年来对我国某山地进行三次冰川面积调查的示意图,完成4-6 题。

4.该山地最可能位于我国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5.对该山地近40 年来冰川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川的总面积变化不大B.冰川的总面积在扩大C.海拔5800 米左右的冰川面积缩小最多D.海拔5400 米左右的冰川面积缩小最多6.该山地在海拔6000 米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冰川面积不断减小最主要的原因是A.海拔越高,气温越低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C.海拔越高,山体越陡D.海拔越高,山体表面积越小四川攀枝花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工业型城市,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城市建设沿金沙江两侧布局。

下图示意攀枝花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展强度与GDP、工业增加值的关系(注: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用地拓展强度指数用于比较不同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的快慢,数值越大,表示扩展越快。

据此回答7-9 题。

7.攀枝花城市兴起的最有利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C.工业基础雄厚D.河谷地形8.据图中信息判断,攀枝花A.1986-1994 年城市用地结构趋于多样B.1994-2000 年工业用地面积逐渐缩小C.2000-2006 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D.2006-2010 年工业用地增加幅度最大9.2010-2016 年,攀枝花市GDP 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张B.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主导C.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D.城市空间结构趋向集中黄河临河段河道是指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的河道。

该段河道横向变化幅度大,属于游荡型(辫状)河道。

左图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右图示意辫状河道形态。

据此完成10-11 题。

10.下列与临河段辫状河道的形成有关的是①流量季节变化大②河流含沙量大③地形平坦④冬春凌汛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辫状河道不易形成河漫滩B.江心岛上游方向较陡,沉积物颗粒较粗C.江心岛沉积物没有分选性D.临河段河道的变迁主要集中在春季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毛竹,多年生禾本植物,喜温湿,怕渍水,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的地方。

“中国竹乡”---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见下图),境内翠竹绵延,层峦叠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20世纪80年代,安吉县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引进和发展竹子加工等产业,如竹凉席加工、竹地板制造、造纸业等。

其中竹凉席加工最为突出,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做出来的精美竹凉席成为当时国内外畅销品。

到了90年代末,安吉人意识到:绿水青山才是安吉最大的优势。

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1)指出安吉县种植毛竹有利的自然条件。

(8 分)(2)20 世纪80 年代,安吉县不断延长竹子产业链,分析竹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6 分)(3)近年来,安吉的竹凉席市场受到很大冲击,分析其主要原因。

(6 分)(4)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出安吉县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4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 2 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

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

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

1984 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 米长的丁坝。

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6 分)(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澙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6 分)(3)简述白沙滩沙坝自东向西发育的必要条件。

(4 分)(4)说明修建丁坝后对澙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6 分)(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体育赛事旅游是当下一种热门的旅游新业态。

马拉松赛事旅游,是在参加和观看各类马拉松赛事的过程中离开居住地而产生的旅游活动。

旅游、休闲和健康是马拉松旅游的基本特征。

2017 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覆盖了含西藏在内的31 个省、区、市的234 个城市。

2017年全程马拉松赛事各项目组别的参赛人次突破了235 万人次,随着路跑人数的迅猛增加,国内马拉松赛事也出现井喷式增长。

2011 年这一数字仅为22 场,2017 年中国共举办了1102 场规模赛事,从举办马拉松赛的城市来看,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等旅游城市是马拉松赛举办的主体。

分析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在我国旅游城市兴起的原因。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光州川是韩国光州市的母亲河。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光州市工业化进程加快,河流两岸人为取水和截流等活动增加,导致光州川环境质量下降。

21 世纪初,当地启动河流修复工程,分为三个治理河段:在上游拆除截流等人工设施,对河床进行清淤;在中游(位于市区)对河岸原有混凝土构筑物表面进行绿化;在下游不设置混凝土护岸,划定生态保护区域。

指出70 年代光州川出现的水环境问题,并说明不同河段修复工程的主要目的。

2020 届广东省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部分)参考答案1-5 ADBDC6-11 DAC CA B36(1)吉安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4 分);吉安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性好,不易渍水,适宜种植竹子(2 分);低山丘陵地区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适合毛竹的生长(2 分)。

(评卷说明:水分条件、热量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各 2 分,只指出不分析也可以每点2 分)(2)大规模毁林开荒种植毛竹,使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毛竹砍伐后的一段时间内,植被覆盖率下降,易造成水土流失;毛竹在加工(如造纸)过程中,易造成水污染等。

(评卷说明:只有结论没有分析过程每点1 分,其他合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3)竹凉席的替代产品逐渐增多;空调越来越普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评卷说明:每点 2 分,共6 分,其他合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4)推动竹加工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挖掘竹文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评卷说明:每点 2 分,共4 分,其他合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37(1)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3 分)然后,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退而形成。

(3 分)(评卷说明:只有结论没有分析过程每点1 分)(2)夏季。

(2 分)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 分),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澙湖。

(2 分)(评卷说明:只能答“夏季”,理由:强调降水的强度大、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每点各2分)(3)白沙口海湾较浅,大量沉积的泥沙为沙坝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2 分)东南向的盛行海浪推动沿岸泥沙自东向西运动。

(2 分)(评卷说明:物质条件(泥沙)与动力条件(东南向的盛行向海浪),每点各2 分,若没写“东南向”只能得1 分,因为题目问“自东向西发育”)(4)面积变小(2 分);修建丁坝后延长了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流速,有利于澙湖的淤积,(2 分)随着白沙滩河携带泥沙不断的输入,三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澙湖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澙湖面积逐渐缩小,并逐渐走向消亡。

(2 分)(评卷说明:只能答“面积变小”,修建丁坝后,海潮潮量减少,海水搬运泥沙能力减弱,在河流输沙量不变的情况下,泥沙淤积加重,澙湖面积减小。

无分析过程,只有结论性表述,每点给1 分)43.马拉松参赛资格的门槛低,对长跑爱好者吸引力大;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使参赛的人数越来越多;举办马拉松赛事可以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举办的城市一般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各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评卷说明:从马拉松赛自身的特点(门槛低,专业与业余选手可同场竞技,场地条件要求不高),参赛的人群基数越来越大(人们收入水平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接待能力强、可带动相关行业与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国家与各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其他合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44.问题:河水污染严重;河流水量减少;水生生态系统遭破坏。

(每点2 分,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目的:上游是为了减少人为截流取水,增加河道水量;(2 分)中游是为了美化城市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2 分)下游是为了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为野生动植物营造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2 分)(评分说明:无说明过程,只有结论性表述,每点给 1 分。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