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实施方案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实施方案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实施方案
(2009年春)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素质。

大量有益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文化积累、发展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经研究决定,从本学期大力在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让小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爱读书,多读书,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的: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部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三、活动内容:
以《小学生课外阅读手册——书海拾贝》为指南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读书、诵经、阅报。

四、实施办法:
1、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课时从地方课时或语文课时中调剂。

阅读课要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

每周用一节早会课读背课外阅读有关材料。

每天中午1:30——1:50为学生集体课外阅读时间。

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书,做到手不释卷。

2、学校各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外阅读指导的规律和方法。

要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研究的重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有益读物,从读书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感,从不断提高的阅读能力中获得持久稳定的阅读兴趣。

3、努力创造适应学生阅读要求的物质条件。

学校要积极充实学生读物,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人均要达到20本;规范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充分利用、积极开发学校现
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阅览室要全天向学生、教师开放;班级建立“图书交换站”,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

4、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

学校统一学生用“书海拾贝”的读书笔记,教师加以读书笔记的指导与检查,学校开展学生读书笔记的评比活动,作为“书香班级”评比的条件之一。

5、学校要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阅览室、文学社活动室等,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积极开展评选“书香班级”、“读书小博士”、举办“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

不定期开展“读书沙龙”,交流学生读书心得。

6、根据年级学生特点,组织各类活动。

低年段开展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活动,中高年段则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并辅之于阅读手抄报评比、朗诵会、阅读经验交流会、背诗擂台赛、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手抄报展评、课本剧等学生们乐于参与活动。

7、学校办好“小京星”刊物,为有作文特长的学生有个展示的平台;积极创建“小京星”文学社,让爱好文学的学生创建个交流的空间。

8、落实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

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

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指导做活页卡,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

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是精心备课。

9、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是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是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学校每月评选1次。

10、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

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

因此与家长配合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教师要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第二,
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第三,家长要向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读书的情况。

所以,建立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联系卡显得非常重要。

为此,各班可设计一张联系卡,让家长在相应栏内填上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名,阅读时间,进展情况等。

形成班级,校园课外阅读的网络,让学生时时处于读书的氛围中。

当然,这种方法要以适度为准,同时要以学生同意为前提,根据学生的读书需求来进行,否则,效果则相反。

11、开展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日活动。

开展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日活动,是刺激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展现“学识”、“能力”的机会,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学生参加活动时,神经系统紧张,表现欲增加。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不定期的举办教师、家长、学生“读书日”活动。

通过活动,家长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掌握学生读书的爱好,学生也在家长面前充分展示了读书的收获,提高读书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