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分析报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化工有限公司2015年5月批准:年月日审核:年月日编制:年月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评估人员名单姓名职务证号签字**** 安全副总**** 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目录一、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范围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四、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分析五、重大危险源事故影响周边场所人员情况六、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七、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措施八、重大危险源评估结论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前言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0号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我公司对本企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安全评估。
一、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范围1、确定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4《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5《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1.6《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1.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0号令(《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2、重大危险源范围是:本公司的液氯钢瓶区域及相关管道阀门。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填报单位名称 ***公司 重大危险源名称 液氯储存区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址***化工园区内重大危险源投用时间2012.3.8 重大危险源级别 四级R 值R ≤10单元内主要装置、设施及生产(储存)液氯钢瓶 1t 0.3MPa 10个氯气缓冲罐 ø800*2000 0.2MPa 1个是否位于化工(工业)园区■ 化工园 (园区名称) □否 重大危险源与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东距***有限公司300米,南荒山8米,西荒山,北距***有限公司5米。
厂区边界外500m 范南荒山,西荒山,东300米***有限公司200人,北***有限公司30人。
9近三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3年来未发生危化品事故序号 危险化学品名称 危险性 UN 编生产用途 生产工艺 单个最大容器 单元内危险化临界量 (t )物理状态 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存量(t )1 液氯 第2.3230原料 氯化反黄绿≤40 ≤0.1 10 10 523456789 1 1 1 1填表人: ***** 联系电话: 133****** 填表日期:10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56号文件《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规定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实际,重大危险源为液氯储存一个单元。
对本公司搬运、使用或储存的液氯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1、重大危险源辨识1)液氯储存重大危险源辨识序号物质名称主要危险场所载置物临界量t 存在量t1 液氯剧毒II级高度危害通氯厂房液氯钢瓶5 10根据“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本单元内只有一种危险化学品,且存量大于临界量,故构成重大危险源。
2)按《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规定,本厂区有可构成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为压力管道及压力容器。
1.1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一览表重大危险源辨识一览表危险源GB18218-2009临界量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临界量、实际条件是否重大危险源压力管道1)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液氯管道φ76×4,φ57×3.5无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否2)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200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3)输送其它可燃、有毒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压力容器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液氯气瓶属于第三类容器是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一览表序号检查项目依据检查结果建议名称存放位置实际存在量(吨)临界量(吨)2 氯通氯11 5 已构车间0 0 成重大危险源3)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1)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液氯储存数量10t,大于5t临界量规定,构成重大危险源。
(2)液氯钢瓶为移动式压力容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综上分析,本厂区液氯储存车间(通氯车间)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级记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1)、分级原则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Q1,Q2,…,Q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表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危险化学品类别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其他类危险化学品β见表2 2 1.5 1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毒性气体名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环氧乙烷氯化氢溴甲烷氯β 2 2 2 2 3 3 4毒性气体名称硫化氢氟化氢二氧化氮氰化氢碳酰氯磷化氢异氰酸甲酯β 5 5 10 10 20 20 20 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表3 校正系数α取值表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α100人以上 2.050人~99人 1.530人~49人 1.21~29人 1.00人0.5 (5)、分级标准根据计算出来的R 值,按表4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表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和R 值的对应关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R 值 一级 R ≥100二级 100>R ≥50 三级 50>R ≥10四级R<102、重大危险源分级 液氯储存区重大危险源分级 序号物质名称存量q临界量Qq/Q 值 校正系数β值 校正系数α值 R 值1液氯10 T5T241.08计算结果:R =8<10…四级液氯储存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为四级 四、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分析通过对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预测,根据最大事故后果原则,毒物泄漏扩散我们对液氯钢瓶进行分析,运用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毒害区估算模型对液氯钢瓶进行评价。
1、液氯泄漏事故危险程度模拟分析氯属于Ⅱ级(高度危害)剧毒物质,泄漏扩散将对人造成伤害。
假设液氯钢瓶破裂,则蒸发蒸汽的体积用下式计算:273273)(4.2200t Mq t t Wc V g +⋅-=(m 3)式中:W 为液化气体质量,评价区域一个液氯钢瓶最大存放量为:W=1000kg ;t 为原液体温度,取-10℃;t 0为标准沸点,取-34.6℃;c 为介质比热,取 0.485 kJ/(kg.℃);q 为汽化热,取 252.5 kJ/kg ;M 为相对分子量,取 71。
计算得Vg 为14.36m ³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有毒空气,假设有毒空气以半球型向地面扩散,则有毒空气的扩散半径用下式计算:33421%09.0/π⨯=g V R (m ) 式中0.09 %为吸入5~10分钟致死的氯浓度。
我国规定空气中液氯不得超过3.16*10-7(1mg/m ³),氯气浓度在空气中达到9*10-4(1200mg/m ³)时,人吸入5-10分钟则可致死。
氯气浓度在空气中达到4.25*10-5(55mg/m ³)时,人吸入30-60分钟则可致死。
氯气浓度在空气中达到1.75*10-5(22mg/m ³)时,人吸入30-60分钟则可致重伤。
在极高浓度下可呈现“电击样”死亡。
1、按照长径比为1(短轴比长轴),无明显风向情况下,计算一个钢瓶泄漏的疏散数据:(1)吸入5~10分钟致死的扩散半径为:19.7米 (2)吸入30~60分钟致死的扩散半径为:54.8米 (3)吸入30~60分钟致重伤的扩散半径为:73.1米 (4)最大警戒限制疏散半径为:279米2、按照长径比为0.1(短轴比长轴),有明显风向情况下计算一个钢瓶泄露的疏散数据:(1)吸入5~10分钟致死的扩散半径为:119.7米(2)吸入30~60分钟致死的扩散半径为:332.6米(3)吸入30~60分钟致重伤的扩散半径为:445.3米(4)最大警戒限制疏散半径为:1295米用以上公式计算液氯库出现一个液氯钢瓶破裂时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毒害区的最大死亡半径 R=332.6(m)。
2、毒物扩散时的防护和疏散有毒物质泄漏后生成有毒蒸汽云,在空气中飘移、扩散,直接危害现场人员;并可能涉及周边场所、村庄。
大量毒物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对此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防范,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
严防事故发生。
公安部消防局和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联合编制了《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速查手册》,参考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ERG2000中有毒物料泄漏事故中的隔离及疏散距离数据制定,给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事故隔离和人员防护的最低距离。
该项目有毒物料泄漏的事故紧急隔离和人员防护的数据见下表:项目中有毒物料泄漏的事故紧急隔离和人员防护最低距离防护距离 m 物质单瓶泄漏紧急隔离白天防护夜间防护氯气50 300 1300表中单瓶泄漏是指一个钢瓶泄漏;多个钢瓶泄漏要相应根据立方根增加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