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 B )
(A)智力(B)逻辑思维能力
(C)抽象能力(D)兴趣
2、10以内数的分解要求在哪个年龄段完成( C )
(A)小班(B)中班(C)大班(D) 一年级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过程由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和(B )组成。
(A)发展运算(B)形式运算
(C)逻辑(D)分析
4、揭示“儿童对数的理解逻辑观念”的是(B )
(A)列乌申娜(B)皮亚杰(C)蒙台梭利(D)凯米
5、影响儿童的发展的最大因素是( C )
(A)思维(B) 身体(C) 环境(D) 数学
6、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是指(A )
(A)颜色、形状(B)大小、长短
(C)相同名称(D)厚薄、轻重
7、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是(D )
(A)预测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8、将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将另一组物体一个对一个放在这组旁边,比较这这两组物体的数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B )(A)重叠比较(B)并放比较
(C)连线比较(D)游戏比较
9、幼儿应用实物进行简单的运算属于下列哪个阶段(D )
(A)2—3岁(B)3—4岁
(C)4—5岁(D)5岁以后
10、幼儿对空间的认识和判断的难易顺序是(A )
(A)上下→前后→左右(B)前后→上下→左右
(C)左右→上下→前后(D)上下→左右→前后
1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之一( B )
(A)从抽象到具体(B)从个别到一般
(C)从自觉到不自觉(D)从内部动作到外部动作
1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包含两个层面:动作的层面和( C )
(A)知识的层面(B)能力的层面
(C)抽象的层面(D)兴趣的层面
13、“①儿童的发展;②社会的要求;③学科的特点;④学习心理学的理论”这其中影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因素是(D )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最近发展区”的观点和主张是( B )提出来的
(A)列乌申娜(B)维果茨基(C)皮亚杰(D)蒙台梭利
15、对于“①操作法、②游戏法、③比较法、④讨论法、⑤发现法、
⑥寻找法”这六种方法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是( A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
16、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情况,把集合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合和(C )
(A)交集(B)并集(C)空集(D)补集17、“一一对应比较”教学的一般方法是:重叠比较、并放比较、游戏活动中比较和( A )
(A)连线比较(B)评价比较(C)诊断比较(D)感知比较18、数的组成是指数的结构,包括组合和(A )
(A)分解(B)比较(C)大小(D)度量
19、学前儿童计数活动分为内容和动作两个方面,其中内容方面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和(B )
(A)按顺序数数(B)按群计数
(C)指点数数(D)一个一个数数
20、幼儿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 A )(A)阶段性(B)极端性(C)可塑性(D)矛盾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操作技能目标。
2、皮亚杰明确提出“儿童最早的空间概念是拓扑性质的”观点。
3、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儿童
参与的数学活动。
4、一般来说,两个集合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5、幼儿计数可分为点数、目测数和按群计数。
6、学前儿童计数数学教育的内容分为: 集合与分类、模式与排序、数概念与运算、几何与空间、量的比较与测量。
7、“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包括:操作为先、体验为主、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8、学前儿童“口述应用题”教学的要点主要是:从结构的分析入手、从读题的过程入手、从仿编入手。
9、学前儿童数学能力评价的方法是观察法、测查法、临床法、作业分析法、展示法、自我评价法和建立档案袋。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和所采取的方法必须是科学的。
三、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渗透数形结合,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
2、学前儿童学习加法运算,要让他们知道,加号前后两个数互换
位置,它们的和是不变的。
(√)
3、“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内容是在幼儿数概念和学习正确计数教
学内容之后进行。
( x )
4、数学教育的评价是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数认知发展以及提高数学
教育的有效性所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
5、儿童开始认识形体时,往往受图形颜色的影响,导致不能识别图
形的本质特征。
( x )
6、“认知方面的目标”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之一。
(√)
7、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涵盖了算术和代数两大方面。
(×)
8、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
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
9、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
10、幼儿在数糖果时,若手点到第7块糖果,说出数字“7”所代表的就是其基数意义。
(×)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答:1、说出数目名称
2、知道某数在自然数序中的位置
3、知道这个数的组成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表现有哪些?
答: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3、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教学内容有哪些?答:1、认识“早、中、晚”、“白天与黑夜”
2、认识区分“昨天、今天、明天”
3、认识“年、月、四季、星期”
4、认识时钟(整点、半点)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答:1、操作法
2、游戏法
3、比较法
4、讨论法
5、发现法
6、寻找法
5、幼儿园数学活动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1、发展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渗透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1)内容的科学性
(2)方法的科学性
6、简述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答:(1)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2)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
7、简答分类教学中的注意点
答:(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景;
(2)提倡并鼓励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
(3)扩展幼儿有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
8、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答:(1)从动作水平的加减到表象水平的加减再到概念水平的加减;
(2)从逐一加减到按群加减。
9、简述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
答:(1)从拓扑图形到欧氏图形;
(2)从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细致的辨认;
(3)抽象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10、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答:(1)对数学教育活动环境的评价;
(2)对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3)对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4)对数学教育活动方式的评价;
(5)对数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11、简述幼儿园数学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基本过程。
答:(1)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
(2)选择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3)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4)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
五、案例分析(10分)
1、问题:6个苹果吃掉4个还剩几个?
案例1、有的幼儿会直接拿掉4个,再数剩下的苹果,得到还剩2个苹果;
案例2、有的幼儿从6开始倒着数,5,4,3,2,还剩2个苹果。
试分析学前儿童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
答:要点:1、数的运算实际是对数量关系的一种应用。
幼儿早期还不会运算,但可通过生活实践进行加减运算。
2、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
3、从动作水平的加减到表象水平的加减到概念水平的加减
2、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区分1和许多”为内容的教学活动。
评分要点:
(1)活动设计必须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班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2)要求:活动名称能够体现内容;活动目标具体、准确;活动准备能够兼顾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活动过程合理,符合指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