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是一种集空间数据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和可视化表达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
GIS技术是建立在地理学、测量学、制图学、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上的交叉科学,并随着社会对信息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GIS在近年的发展中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功能和应用潜力,从电力输配电监测、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自然资源调查、资源管理、交通规划与管理、大型工程选址,环境和灾害评估到辅助决策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GIS的最新发展方向从组件式GIS迈向到服务式GIS(Service GIS),GIS图形与属性的一体化(真正形成地理数据服务器),Web GIS的研究和应用,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应用等。
GIS在应用上出现了以下趋势:1、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客户/服务器模式、Web GIS技术,以及分布式GIS技术支撑下,GIS正由单机或局域网络运行系统向广域网系统发展,使信息在全社会的共享成为现实,也使空间信息的产业化成为现实;2、综合集成方向发展。
GIS不再是单一的地理信息系统,而是将它自身与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融为一体,充分利用RS的动态监测和信息快速获取功能,以及GPS的空间精确定位功能,形成GIS精确定量、定位和动态分析能力;3、决策支持方向发展。
GIS的发展重心已经由侧重于数据获取、存储、检索的初级阶段,逐步向模拟、分析、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的高级阶段发展。
二、概述(一)规划的编制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的部署和实施XX电业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特编制《XX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及工作重点,对开展建设XX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规划编制依据《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GB8567-8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三)项目建设目标XX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以搭建统一基础数据平台为目标,以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为导向,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集成与整合XX电业公司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资源,建成分布于多级网络环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使所有的电网设备和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将现有的生产MIS、营销MIS、调度自动化、95598等系统软件集中到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查询和图形化显示,实现电网管理的规范化管理。
(四)规划的范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及建设原则项目建设的总体需求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实施策略与运行、管理机制建设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及资金来源效益分析结论和建议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背景XX地处XXX平原,境内拥有500千伏变电站X座,220千伏变电站X座,110千伏变电站X座,35千伏变电站X座。
110kV输电线路XXkm,35kV输电线路XXXkm,10kV输电线路XXXkm。
截止到2010年底,实现购网电量XXX亿千瓦时全县下辖XXXX等12个镇,用电人口58万左右。
目前,信息化浪潮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势头渗透到电力生产和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全面、客观、综合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电生产管理和电网管理,对XX电力的发展和网架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对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寻找对策和思路:一方面,数字区域、虚拟地理环境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并被人们赋予新的内涵,这些概念或目标将为我们认识区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宽带计算机网络技术、大规模存储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这些概念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
信息化已经成为目前提升电网管理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动力。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空间型、基础型的信息系统,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不足,可以将电网资源与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和其他组成要素集成和整合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表达和揭示这些信息所隐含的规律,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基础地理信息为进行各种信息资源的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提供了统一的基础,也为各种信息资源的空间定位和整合提供统一的空间载体或平台,具有基础性、公用性、前瞻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因此,许多信息系统建设都需要使用基础地理信息作为支撑。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电力企业各个部门都提出了专业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这些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都需要有基础地理信息的支持。
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和全面规划,基础资源难以共享;另外,各部门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一方面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基础工作投入不够,出现有功能无数据的局面。
同时由于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形成合力。
“十二五”期间,是我公司实施信息化建设战略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国家电网“SG186”工程实施战略的关键阶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推进电网建设和管理信息化,以信息化提高电网管理水平。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也对各县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深化系统应用,提高农电业务管理辅助决策分析能力和信息集成共享水平,积极开展配网地理信息系统在生产、营销、服务系统中的集成应用。
到2010年底前,夏津、禹城、临邑、武城等县公司的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均已经或即将建成,这些系统的建设都为XX电网地理系统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为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提高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更好地完成集团公司、市公司提出的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有必要对XX电网地理信息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规划、建设、集成与整合,为XX电力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将为电网资源管理、电网规划、建设和管理、输配网设施建设、调度管理等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以XX电网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基础框架,各部门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以集成,不同领域的数据才能够无缝整合,从而保证电力生产管理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地理信息数据与各部门业务数据有机结合将完善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及时满足电力信息化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其意义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加快XX电力信息化建设进程电网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对XX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项目的本身就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我公司信息系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2)有利于促进XX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对县域电力资源情况的全面了解、有利于资源配置,必将提高我县电网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提高公司领导和生产部门在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对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政策与实施可行性随着集团公司要求加快县公司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要求和有关技术规程、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为XX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通过对我公司建设条件全面调研和分析,XX电网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综合效益可行性通过XX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全县电网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监管、并实现和生产MIS、营销MIS等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实时共享,为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公司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综合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技术可行性能够采用独特技术,把各种电子地图和查询结果在OFFICE中生成,便于文件书写、上报和引用。
采取多种查询统计方式,实现单条线路到整个企业设备的查询统计,并生成多种报表。
自定义查询方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采用电网专家模型,形成“数字化神经中枢”,建立输电、配电、变电的完整逻辑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输配电线路的无限制切改、理论线损计算、电网分析、潮流计算等功能,满足当前电网不断变化,新增和拆除设备和线路不断增加的需求。
基于WEBGIS平台,建立输电、配电、变电、低压电网和用户表箱的完整逻辑模型,实现输配电线路的无限制切改功能,满足电网不断变化的需求。
杆塔坐标和设备基础数据是供电企业的财富,需要大量的时间采集和录入,必须保证其安全。
一般系统把图形以文件方式保存,安全性差,我们把杆塔、线路和变电站等图形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保障数据安全;支持海量数据;完善的权限控制机制以保障系统安全;在并发响应和交互操作的环境下保障数据安全和一致性。
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建设内容和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XX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上应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在信息收集和共享上遵循“从少到多、逐步积累”原则,在具体应用上遵循“从点到面、上下一体、统一规范、杜绝重复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加以贯彻和落实。
(二)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是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环境支撑下,建立公司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体系,系统在比例尺为1:2千~1:5千电子地图上显示变电站、线路、杆塔、变压器、电容器等设备的地理位置,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电网设备进行精确定位,从而确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将电子地图同实际的电网设备、实时信息等一一对应,实现对配电网的规范化和可视化管理,该系统应用于配电设备管理、变电站管理、图档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是以地理信息数据的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
根据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建立XX电网地理信息数据的标准与规范体系,包括基础地理要素的分类编码和分层标准、数据处理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库操作规范等。
软硬件与网络环境建设建立XX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与网络环境,包括主机系统、备份系统等。
数据库建设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对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XX电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存储包括1:500、1:2000、1:5000、1:10000等比例尺系列的DLG数据、DLG产品数据、DEM数据、DEM产品数据、DOM数据和DOM产品数据,另外还需要存储大地成果数据、综合管线数据、地名数据、元数据等。
多种数据统一存储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实现多源、多尺度、多类型数据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开发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建库、管理、更新、维护、共享与交换等功能,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软件工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