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在心头①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姓曹,四五十岁的样子,戴着副玳瑁眼镜,镜片形似鸡蛋,厚如陶瓷碗底,像有圈圈螺纹。

语文课若有偷看小人书做小动作的,不论在哪个角落,他总是先扶了扶眼镜,注视片刻,轻咳几下,然后用教鞭敲着讲台,说:“这怎么行呢?”当时同学们大多有些怵他,背地里叫他“眼镜”。

②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下课铃响后,曹老师从讲台旁站起来,扶了扶服镜,压低嗓门说:“放学后我带同学们去游泳,会游泳的请举手。

”③我们这个小山城溪河交错,深潭也很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游泳时溺亡,老师和家长通常不许孩子去游泳。

但炎炎夏日里,游泳对孩子们,尤其小男孩,是极大的诱惑,常有人偷偷下河。

此刻,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竟要带大家去游冰,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

④选择去游泳的最后只有男生。

大家出了校门,一路簇拥着曹老师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青老师笑着边走边答。

走了会儿功夫,他停下脚步,摘下眼镜用衬杉擦了擦,又戴上,眯着眼前后左右看看,待同学们都赶上来了,说:“大家听着,下河游泳安全第一,必须听从老师指挥,如有调皮捣蛋的,下次不准再来。

”⑤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

我与同学们打了一阵水战,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浮出水面,见不远处河面上有两点亮光,抹去脸上的水珠看,原来是曹老师正面对着我们站在水中,眼镜反射着太阳光,一闪一闪的。

我游到曹老师跟前,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他摇了摇手说:“我还是不游吧,万一眼镜掉进河里,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我说这样泡在水里不动太冷了,他扶了扶眼镜:“没关系。

我眼睛不好使,你去告诉大家,不要离我太远,这样才看得见你们。

”⑥太阳落下山去,渐渐起了风,柳枝拂着水面作响。

此时刚过端午节,河水还有些凉,水中的我们已感到了微微寒意,便陆续往河岸游去。

曹老师瘦小的身子依然立于水中,晚霞映着他微驼的背影。

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待他最后上得岸来穿衣时,我们分明见他嘴唇有些发紫。

⑦此后,曹老师每周总会带我们去游泳,他将眼镜的两条腿绑上橡皮筋,牢牢系在头上,也跟我们一道游泳、潜水、打水仗,从下水到上岸,须臾不离开我们。

直到暑假,曹老师回了乡下的家,才结束了这段我童年时很快乐很留恋的时光。

⑧这年的深秋,我父亲从下放的农村回家,让我带张纸条给班主任。

曹老师看过纸条,右手在我头顶摩挲半晌,说:“你爸要带全家去农村生活,你能不去吗?”我仰头看着曹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

⑨傍晚回到家里,见曹老师和我父亲正隔着八仙桌面对面坐着说话。

曹老师说:“农村学习条件不好,孩子最好留下来,反正他外婆还在城里,有人照顾。

”父亲说:“一家人分成两处总是不好,再说全家六七口人就靠我一人的工资吃饭,经济上也不允许。

”曹老师说:“从全县最好的小学一下转到边远的村小学,这怎么行呢?太可惜了,你这当父亲的就不心疼?”父亲又摇头又叹气:“我也是没办法。

”曹老师沉默了一阵,说:“我看你是不负责任!”他突然把眼镜摘下来,重重搁在桌子上,盯着我父亲大声说:“我戴着眼镜还真难看出这孩子是你亲生的。

”说罢,他猛地站起身来,向大门走去,他被门槛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

差点绊倒。

我赶忙抓起老师撂下的眼镜追了出去。

⑩次日上午放学后,曹老师把我叫到他那儿,在书架上翻找了一阵,取出一张当时很流行的分钱张的小宣传画,在背面签上名字和年月日,递给我:“做个纪念吧。

到了农村,条件大不如这里,要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城里读书。

”他坐到靠背椅上,拉着我的手又叮咛了一番。

突然,他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痒的柔柔的感觉,至今还在心头。

(1)文章主要写了曹老师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2)曹老师带学生去游泳,并不是鲁莽之举,而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请你从文章中找出这方面的依据。

(3)按照要求品味下面的句子和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他猛地站起身来,向大门走去。

他被门槛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

(从描写的角度)②他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痒的柔柔的感觉,至今还在心头。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4)曹老师离开眼镜会“什么都看不清”,所以他很爱惜眼镜,但在文章的第⑨段,他却将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甚至还忘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5)请联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在心头”的妙处。

【答案】(1)组织我们去游泳;劝说“我”爸爸让“我”留在城里读书;赠“我”纪念品,与“我”告别(临别送“我”小宣传画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2)未下水时:强调安全第一,听从指挥,学生站成接,报了两遍数;下水后:面对学生站在水中,时刻叮嘱监督;出水时:立于水中清点人数,最后上岸穿衣。

(3)①动作描写,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曹老师在听到父亲拒绝后的失望和生气,表达了他对“我”不能留城读书的惋惜之情。

②“紧紧”写出了曹老师抱“我”时动作的有力,“轻轻”写出了曹老师用“胡子和跟镜”蹭“我”的脸时动作的轻柔,表现了老师对“我”的惋惜和不舍;“痒痒”“柔柔”写出了“我”被拥抱时的温暖和感动,表达了“我”对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曹老师为了“我”更好地学习成长去做“我”爸爸的工作,没有成功,他既感到气愤也很失望,激动得完全忘记了自己,可见他心中装的全是学生。

(5)这是“我被曹老师紧紧抱住时的感受,是一个标志性的细节;“在心头”也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好奇;饱含了“我”对老师的感念与敬佩;与文章结尾呼应。

【解析】【分析】(1)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曹老师”为陈述的主体。

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曹老师”做的几件事情。

第三段写“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曹老师),竟要带大家去游泳”;第八九段曹老师与“我”父亲交谈,希望将“我”留下;第十段写曹老师赠“我”纪念品,与“我”告别。

(2)依据要根据曹老师的言行来分析。

如去之前先做教育提醒“大家听着,下河游泳安全第一,必须听从老师指挥,如有调皮捣蛋的,下次不准再来。

”到了河边“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出水时“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

(3)①“站”“走去”“绊”“打了个趔趄”可知运用动作描写,曹老师来劝说“我”爸爸让“我”留在城里读书,但是父亲不同意,这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曹老师失望和生气,表达了他对“我”不能留城读书的惋惜之情。

②划线词语“紧紧”“轻轻”“柔柔”运用叠词,使描绘的曹老师的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突出表现了曹老师对“我”的关心和不舍,也表现出“我”对具有慈爱之心的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

(4)前文写曹老师离开眼镜会“什么都看不清”,但在第九段他却将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甚至还忘拿了,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与第九段有关,因为父亲要带“我”农村生活,曹老师苦口婆心劝说父亲让“我”留下来读书,可是父亲拒绝了,他为“我”的前途着想,于是曹老师很生气,人在生气的情况下,情绪失控,而导致眼镜重重地搁在桌子上,甚至还忘拿了眼镜。

(5)此题题目中的“在心头”一方面指曹老师将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另一方面指“我被曹老师紧紧抱住时的感受,是一个标志性的细节,饱含了“我”对老师的感念与敬佩;同时以“在心头”为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结尾呼应,易于表现主题。

故答案为:⑴组织我们去游泳;劝说“我”爸爸让“我”留在城里读书;赠“我”纪念品,与“我”告别(临别送“我”小宣传画叮嘱“我”要好好学习);⑵未下水时:强调安全第一,听从指挥,学生站成接,报了两遍数;下水后:面对学生站在水中,时刻叮嘱监督;出水时:立于水中清点人数,最后上岸穿衣;⑶①动作描写,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曹老师在听到父亲拒绝后的失望和生气,表达了他对“我”不能留城读书的惋惜之情。

②“紧紧”写出了曹老师抱“我”时动作的有力,“轻轻”写出了曹老师用“胡子和跟镜”蹭“我”的脸时动作的轻柔,表现了老师对“我”的惋惜和不舍;“痒痒”“柔柔”写出了“我”被拥抱时的温暖和感动,表达了“我”对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⑷曹老师为了“我”更好地学习成长去做“我”爸爸的工作,没有成功,他既感到气愤也很失望,激动得完全忘记了自己,可见他心中装的全是学生;⑸这是“我被曹老师紧紧抱住时的感受,是一个标志性的细节;“在心头”也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好奇;饱含了“我”对老师的感念与敬佩;与文章结尾呼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主要事件内容的能力。

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主题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照文本即可作答;⑶本题考查关键字词表达效果分析。

首先可以指出加点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字面意思结合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⑸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2.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轮廓袁哲生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青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

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

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述写下“忍一时,凤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

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球着眼睛。

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客本声,父亲沉重的呼吸……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

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日光来打破沉默。

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⑧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