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中的第二课。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
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本课继《地球表面的地形》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
地形及整体概况之后,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
关的知识。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
本课教学正
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
地震”,通过事例介绍了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和重塑地形地貌的。
;第二部分是
“地球内部的运动”,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让学生认识
地球内部的运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了解,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对岩浆岩、沉积
岩、化石成因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
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因此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
以及知识基础。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
借助一
些火山、地震形成的典型地貌的照片、课件等多媒体的展示,学生是可以理解地
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
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二)能力目标: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
变化着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地震、火山的图片视频。
)
学生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呀,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那你们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提问:
我们国家今年5月12日发生了一次很大的自然灾害,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讲给大家听一听。
2、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3、学生阅读和观察文字资料及图片,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情景。
4、借助多媒体资料认识火山也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二、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1、尝试解析:什么是火山和地震呢?
谈话:火山和地震,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什么火山和地震
呢?
(1)出示两鸡蛋(一完整鸡蛋,一破碎鸡蛋)讲解: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
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2)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①讲解:请同学们把带来的纸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纸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
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纸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纸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3)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讲解:每个同学都有一截甘蔗,用手握住甘蔗两端,用膝盖将它压弯、折断。
当甘蔗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
假如这一截甘蔗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甘蔗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甘蔗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甘蔗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
(4)教师讲解: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
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2、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
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
(2)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3)观看模拟实验: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
多媒体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
(4)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
图片展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模拟实验二:用泡沫块模拟两大板块的上下、水平移动,观察地形发生什么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或高原,河流会形成瀑布等。
4、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造成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
猜测未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所学知识并揭示课题。
①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②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③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
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
2、避震知识介绍。
①谈话:
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人们在经历了无数次地震后发现,地震之前总会发生一些不寻常的现象。
②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已经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
③讲述:地震前兆还有: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
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
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老师介绍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④避震知识
室内怎样避震?
地震发生后,如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千万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避震有利部位,如坚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小跨度的厨房、厕所、小房间、墙角,万
万不能在窗户、阳台、楼梯、电梯及附近停留。
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
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
特别要保护好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