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201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精品解析版)(三)

浙江省2017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精品解析版)(三)

2017年浙江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三)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本卷中涉及数值计算的,重力加速度g均取10 m/s2。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某位科学家开创了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位科学家是A.牛顿B.笛卡尔C.伽利略D.亚里士多德2.如图所示为体操男子吊环比赛中某个时刻的模拟图,运动员静止不动,两根吊带对称并与竖直方向有一定的夹角。

此时左、右两吊环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大小分别为F1、F2。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F1、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两个吊环对运动员的作用力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C.每根吊带受到吊环的拉力的大小都等于运动员重力的一半D.在运动员将两吊带由图示状态再缓慢向两边撑开的过程中,吊带上的张力缓慢增大3.近年来的冬季,我国南方地区常发生冰雪灾害,持续的雨雪冰冻导致城区大面积停水断电,许多街道大树树枝被冰雪压断,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武警官兵在高速公路上撒工业用盐,目的是增大过往车辆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B.为了安全起见,结冰的高速公路上,车辆应减速慢行,以减小行驶车辆的惯性C.在结冰的路面上,车辆如果保持原来的功率行驶而不打滑,那么其最大运行速度将增大D.根据测定,某汽车轮胎与普通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7,而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那么该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在普通路面和冰面上行驶,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之比为7:14.如图所示,运动员以速度v在倾角为θ的倾斜赛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运动员及自行车的总质量为m,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将运动员和自行车看作一个整体,则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作用B.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2 mv RC.若运动员加速,则一定沿斜面上滑D.若运动员减速,则一定加速沿斜面下滑5.如图所示为浙江卫视“中国好歌声”娱乐节目所设计的“导师战车”,战车可以在倾斜直轨道上运动。

当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战车就由静止开始沿长10 m的斜面冲到学员面前,最终刚好停在斜面的末端,此过程约历时4 s。

在战车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师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战车所受外力始终不变C.战车在倾斜导轨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根据题中信息可以估算导师运动的平均速度6.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弹力,所以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C.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D.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一定与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7.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做出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

某次实验中获得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该物体在A.t=2 s时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B.t=2 s时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C.0~4 s内做曲线运动8.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物体的质量为m 。

关于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于物体对地球的引力B .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 时,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2h mM GF = C .物体放在地心处,因r =0,所受引力无穷大D .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R 时,则引力为24R mM G F = 9.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 和+5Q 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 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1。

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 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2。

则F 1与F 2之比为 A .2:1 B .4:1 C .16:1 D .60:1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各个电阻都是2 Ω,电流表内阻不计,在B 、C 两点间加6 V 电压时,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1 AB .0.5 AC .1.5 AD .2 A11.如图所示,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带电液滴从A 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上升到最高点B 。

在带电液滴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带电液滴带正电B .带电液滴在A 点所受的电场力小于在B 点所受的电场力C .带电液滴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 .带电液滴的电势能一直增大12.小芳家正在使用的电器有电灯、洗衣机、电冰箱,小芳从家里的总电能表中测得在时间t 内消耗的电能为W。

设小芳家的供电电压为U,总电流为I,上述电器的总电阻为R,总功率为P。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2UPR=B.2W I Rt=C.WPt=D.U IR =13.如图所示是两个形状相同的竖直管,左管为真空玻璃管,右管为真空铜管,使小磁石、羽毛从两管内顶端由静止释放,已知小磁石、羽毛下落过程均未与管内壁接触,则A.左管中小磁石的下落时间小于羽毛的下落时间B.右管中小磁石的下落时间大于羽毛的下落时间C.两管中小磁石的下落时间相等D.若右管足够长,落到管底端时,羽毛的速度小于小磁石的速度二、选择题II(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加试题】关于核反应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弹能瞬间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利用了人工转变B.太阳能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其内部不断地发生着轻核聚变C.若用42He核轰击静止的147N核发生核反应,最终产生178O核和11H核D.已知42He、147N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核反应后产生的新核质量分别为m3和m4,则该反应放出的核能为(m1+m2-m3-m4)c215.【加试题】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振动的振幅不相等B.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D.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相同16.【加试题】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远距离输电。

由于输电线太长,他将每100米导线卷成一卷,共卷成8卷来代替输电线路(忽略输电线路的自感作用)。

第一次直接将输电线与学生电源及用电器相连,测得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1。

第二次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输电,其中理想变压器T1与学生电源相连,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理想变压器T2与用电器相连,测得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后二次实验都可用于研究远距离直流输电B.实验可以证明,减小输电电流能减小远距离输电的能量损失C.若输送功率一定,则P2:P1=n12:n22D.若输送功率一定,则P2:P1=n1:n2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5分)17.(5分)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物块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好器材,使连接物块A的细线与水平桌面平行;②缓慢向矿泉水瓶内加水,直至物块A恰好开始运动;③用天平测出矿泉水瓶及水的总质量m;④用天平测出物块A的质量M。

(1)该小组根据以上过程测得的物块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____;实验中采用注水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2)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

(1)用实线代表导线把图甲中的实物连线接成测量电路。

(两节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图中有部分线路已连好)(2)图乙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按照这些实验值作出U-I 图线,由此图线求得的每节电池电动势E=______V,每节电池的内阻r=______Ω。

(取三位有效数字)19.(9分)某学校一物理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了一枚火箭,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

火箭点火后到燃料用完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 到达离地面40 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

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3)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向地面过程的总时间。

20.(12分)某质量为m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经过时间t后,将拉力突然变为相反方向,同时改变大小为79F,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返回到出发点,求:(1)拉力方向改变后,再经过多长时间物体恰好返回出发点;(2)物体离出发点最远的距离;(3)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做的功。

21.(4分)【加试题】(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误bb画得离开玻璃砖边缘一段距离,但自己并未察觉。

则他测得的折射率将将界面'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如图所示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如果在闭合开关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合上开关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①将小线圈迅速插入大线圈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偏一下;②小线圈插入大线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大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向______(填“左”或“右”)偏一下。

22.(10分)【加试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阻为R的单匝矩形线框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矩形线框的短边ab=L、长边ad=2L。

虚线MN过ad、bc边的中点,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F0的细线沿水平方向拴在ab边的中点O处。

从某时刻起,在MN右侧加一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B=kt(k为正常量)。

从t=0时刻开始,一段时间后,细线被拉断,线框向左运动,ab边穿出磁场时线框的速度为v。

求:(1)细线断裂前线框的电功率P;(2)细线断裂的时间t0;(3)0~t0时间内及从t=t0时刻到线框离开磁场两个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1和q2。

23.(10分)【加试题】如图所示,空间存在着足够大的水平匀强磁场和竖直匀强电场(方向未画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B,一个带正电的质点M,带电荷量是q,质量是m,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另一相同质点N,以速度v0与质点M发生弹性正碰,碰撞过程中无电荷损失。

求:(1)匀强电场的方向;(2)经多长时间两质点再次相碰;(3)以后两质点间的最大距离。

2017年浙江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