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NO.13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 教 平 台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及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大学生自主创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创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
2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自1998年清华首届创业设计大赛进行了一次开创意义的启蒙,成为校园内外关注的亮点。
1999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步入一个高峰。
2003年、2004年教育部在北航举办的创业教师骨干教师培训又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大学生创业具有同其他创业相同的属性,同时也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大学生创业不再拘泥于网络,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二是经营方式以学生间互助合作为主,个人独立经营为辅;三是大学生创业规模有增大趋势;四是创业资金来源较为单调。
3 影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成败的因素有多种,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
创业者要有敢于创业的精神,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创业中的创造活动,不单纯是创造性构思,更重要的是创造性的实践。
勤奋、吃苦、执着、奉献是所有创业者的共同特征。
作为一个创业者,要具有战略性的长远眼光,要能够发现新的、潜在的商业机会,培养并把握商业机会,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如何面对风险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是每个创业者所必然面临的抉择。
2)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能力。
创新创业意识:不少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创业一开始就把目光聚焦在能否一夜暴富上。
创业不是理想主义与老板头衔的想加,创业者应该有充分的理智准备,否则就会陷入创业的误区。
市场观念:学生的设想与创意是好的,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终究是有距离的。
创业中有了一项新技术,其科技含量有多高,能否转化为产品,产品能否打入市场,市场能否形成规模,是对创业的一大考验。
管理经验: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管理经验,对行业缺乏深度认识,对市场和营销缺乏深入了解。
团队精神:整个
团队的合作与齐心协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一环,没有团队的合作,创业是不可能取得
成功的。
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
目前我
国高校实行的学年学分制从某种程度上来
说限制了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
3)此外,
社会大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
素。
国外高校学生能够创业很多,因为国外
有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
司等机构来扶持学生创业。
这些在我国还
不够重视,且学生本身也缺乏这些方面的意
识。
媒体、社会应为大学生创业营造宽松
的环境,不能只把成功的创业者拉到舞台的
聚光灯下,这会导致学生对创业的艰辛、风
险认识不足。
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
资
金是我国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学生公司要想发展,没有资金作为支撑是不
行的。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制还未成熟,从
工商手续到股权变现、股权的退出机制还
是其他方面,都存在着尚未解决的问题,从
而给学生创业增添了不少障碍。
4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建议
4.1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原则
1)基本素质与创新创业素质相融合。
创新创业素质的主要体现在有对真理执着
追求的情感;想像力丰富;爱独立思考问题;
敢于大胆探索,不怕困难、失败与挫折,有
承担风险的竞争意识。
创新素质教育是以
基本素质教育为基础的高层次教育。
按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
论,在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
创新五个层次需要中,创新是人的最高层
次的需要。
为此,必须把创新素质的培养
融合到基本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2)理
论知识与创新能力相结合。
我国教育与
美、日、德、法、加、澳等国家相比较,大
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整体素质较好,理论
水平总体上较高,但实际技能、创新素质
的培养总体上较弱。
因此,我国的高等教
育改革既要保持我国学生扎实基本理论功
底的长处,又要努力改变实践技能训练和
创新素质培养较弱的短处。
3)共性与个性
相结合。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知识结
构、认识定势、认识方式、特殊才能以及
意志、兴趣、性格、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呈
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片面强调“统一
性”、“齐步走”,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特
长与才能。
因此,必须改变我国高等教育
目前存在的“共性”制约过强的弊病,将培
养目标的统一性与具体规格要求的多样性
相结合,教育教学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
合,使人才培养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4)唯
物辩证的哲学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相结合。
大学生的脑细胞结构复杂化和脑细胞之间
的联系上升,为他们从中学阶段形成的以逻
辑思维为主转到大学阶段以辩证逻辑思维
为主提供了大脑皮层的生理条件,因此应该
培养其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品质。
同时,
进行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训练,使唯物辩证
的哲学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相结合。
4.2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
1)课程教学途径。
教学内容应多让学
生了解前人探索、开拓的科技发展史、科
技发明的思路与方法以及科技发展前沿及
尚存在的不完满和有待探讨的问题。
教学
方法要实行启发式、学导式、讨论式,由
“单向灌输”知识为主转到“双向交流”指
导方法、培养能力为主,并开设创新学类
型的课程,使学生具备创新的知识与技巧,
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2)实践体
验途径。
高校与产业部门、研究院所的合
作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直接体验生
产、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
特别是毕业综
合实践,更是指导学生大胆探索,提出独特
见解或修改现有技术图纸、文件等创新素
质训练的重要途径。
3)参加科研途径。
改
造过窄的专业教育,将“专业封闭教育”变
为“学科开放教育”。
大学一、二年级按一
级或二级学科招生培养,以拓宽知识面和
科技视野;高年级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参
加科研开发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国际
交流与合作途径。
香港高校通过国际联合
办学、聘请外籍教师和海外知名人士任
教、参加国际教育机构活动,培养学生的
国际竞争意识和工作能力。
其面向世界、
重视国际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值
得我们借鉴的。
5)考核与评价途径。
教师
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
考试优
秀的标准应定在衡量是否有知识迁移能
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上。
论文优秀的标
准应定在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上。
考核中
要有一题多解、知识迁移或创造性的题
目,以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邹志强,陈鹏.当前大学生创业热潮兴起
的动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
[2] 李小豹.大学生创业如何平稳渡过资金
关口[J].创业咨询师,2003.
[3] 侯启海等.大学生创业理念调查与深度
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
[4] 王郡玲.谈新时期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
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
李鹏飞 黄晓珑 陈露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工程管理系 湖南长沙 410075)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前大学校园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及重要性,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
状,得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个重要因素;对其做进一步分析,本文提出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原则与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素质 创新创业意识 创业基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5(a)-0149-01
149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