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试验室试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项目试验工作的管理,严格现场施工控制,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试验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工程进度、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务必高度重视。
第三条试验人员应树立为施工服务、吃苦耐劳的思想和实事求是、勤于钻研的工作态度,努力作好本职工作。
第四条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完成公司及项目部所规定的工作内容。
第五条积极推行科学管理,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第二章基本任务第一条负责检测鉴定本合同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设计要求。
第二条负责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选配。
第三条负责填料鉴定。
第四条负责填料密实度检测。
第五条负责混凝土、砂浆试件强度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工作。
第六条负责对超出试验室检测范围的试验项目的对外委托工作。
第七条按规定要求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及检测过程控制,保存检测资料记录。
第八条按规范及技术规程进行来样检验、检测,指导监督检查材料,施工参数的正确使用,积极开展试验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检测资料和技术依据,积累检测成果。
第三章人员及要求第一条凡参加试验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经考核后统一制发的岗位合格证,未经考核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第二条试验检测人员应具有工程质量检测、材料试验基本知识和法定计量单位基础知识。
应掌握被检产品的标准(国标、行标、企标) ,检验工作按有关规程进行。
第三条检验过程中,要认真作好原始记录,并在记录上签字,对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第四条检测报告采用统一表格,应填写(或打印)完整,签名齐全,文字简洁,字迹清楚,数据准确,不允许更改和涂写,签字一定要由本人亲自签,报告必须用碳素墨水填写或打印。
第五条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不徇私情。
第四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一条中心试验室设试验室主任1名,负责项目试验全面管理,试验室人数根据工程任务量暂定为11人,试验室人员应能满足施工需要。
第二条中心试验室工作职责:1、在公司和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本合同段试验检测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方法、作业指导书,开展工作。
有权制止违反操作规程的施工,必要时做好有关记录,如实向项目部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建议。
2、制订试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试验工作管理,提出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送检、校验和维修报告。
3、参加所属工程原材料产源调查和选择及取样鉴定检测,指导原材料的正确保管、使用和检验、检测状态标识。
4、负责工程开工前的标准试验和工艺试验工作,并报送监理中心试验室验证及审批。
5、负责实施中心试验室的各项检测工作,包括抽样、样品管理、试验报告等,建立不合格品试验台帐。
6、按时完成试验工作,及时解决试验中的问题,做好试验资料的收集和保管。
7、严格按指定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其它施工参数和方案进行施工指导。
8、负责做好与建设、监理或第三方试验检测单位等相关方的沟通;服从业主、监理工作指令,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9、参加有关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
10、全面了解所属工程的试验要求,对于不能承担的试验项目提出委托申请。
11、及时收集更新新标准、规范、规程、方法、作业指导书。
12、完成项目领导交待的其他任务。
第三条试验室主任职责: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全面负责试验工作,对试验室的业务、技术管理进行指导,具体职责如下: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试验技术规范与上级对试验工作的有关规定,根据试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试验管理实施细则。
2、负责制定试验室年度试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试验工作会议,总结试验室和施工现场的经验教训,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每年度负责提出试验工作总结。
3、督促、检查各岗位执行情况,做好人员分工、考核。
4、负责审核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设计、计算、混凝土、砂浆强度的数理统计分析,对试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审核签字。
5、负责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并定期组织检查,负责上报试验仪器的添置和报废。
6、及时向单位主管或上级业务部门反映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7、按工程竣工需要组织试验资料的整理、存档、统计、移交和上报。
8、全面负责本室的安全生产。
第四条试验员职责:1、熟悉有关专业的技术标准、检测、方法和试验设备性能,严格执行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确保在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正常状态下进行检测。
2、按照标准对试验项目(参数)做出结论,并提交试验报告。
3、掌握仪器设备精度和计量周期检定情况,负责自校设备的校验工作。
4、熟悉所属施工队试验情况,并进行帮助、指导、抽查。
5、相关检验、评定标准,正确完成样品采取、加工、养生和试验。
对取样代表性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6、负责所属样品抽取、保存、检测项目的检验工作,收集整理测试资料并归类。
7、对本站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检测工作负责联系或对外的委托试验。
8、有权制止违反操作规程的施工,必要时做好有关记录如实向项目部工程部反映,并提出处理建议。
9、现场值班,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及浆砌质量。
10、完成项目领导交待的其他任务。
第五章取样与试验第一条原材料试验1、所有原材料必须来自项目物资部选择、中心试验室认可、监理批准的产地或厂商,供方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及合同要求,做到质量可靠、稳定。
2、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由物资部门书面委托试验室取样检测,试验室按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规则和验标要求进行试验,检测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物资部门,合格后方可使用。
监理试验室将不定期抽查,凡试验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除出场。
3、现场常用材料取样规定及检验参数(1)水泥:以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从不同部位的水泥中共抽取12kg 试样。
检验参数有: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
(2)砂: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从5个以上不同部位共抽取40kg试样。
检验参数有: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
(3)碎石: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粗骨料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从5个以上不同部位共抽取120kg试样。
检验参数有:颗粒级配、压碎指标值、针片状颗粒总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紧密空隙率。
(4)石料:以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岩石为一取样单位,岩石试样应满足试验室内制取50mm×50mm×50mm试件12个的要求。
检验参数有:单轴抗压强度、软化系数。
(5)钢筋原材: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不超过60t为一取样单位,每组试件9根,外观尺寸、重量偏差5根,拉伸、冷弯各2根。
超过60t后,每超过40t,各增加1根拉伸、1根冷弯试件,检验参数有:外观尺寸、重量偏差、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抗震钢筋屈屈比、强屈比)等。
(6)粉煤灰:以同厂家、同编号、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时也按一批计。
从不同部位的粉煤灰中共抽取12kg试样。
检验参数有: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游离CaO含量。
(7)外加剂:以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50t为一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计。
检验参数有:减水率、含气量、常压泌水率比、压力泌水率比(用于配制泵送混凝土时)、抗压强度比(1d、3d、7d、28d)。
(8)水:同一水源的涨水季节检验一次。
检验参数有: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氯化物含量、硫酸盐含量、碱含量。
(9)土:每一取土场的每一种土质分别进行取样,填料用土可取扰动土,每份土样100 kg。
检验参数有:含水量、液塑限、击实、颗粒分析、密度等(10)焊接钢筋: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亦按一批计) ,从中截取3个抗拉试件进行拉伸试验(闪光对焊接头增做冷弯试验)。
检验参数有:抗拉强度、断后距焊缝距离。
第二条施工控制1、桥涵工程(1)混凝土拌制前,试验员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试验员开具施工配料单,经现场技术主管审签后,送交拌合站予以施工。
砂、石含水率的测定,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次。
(2)拌和站接到配料单后,按配料单上规定的配料用量和规格,进行计量配料,并挂牌标明配料用量。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序原材料名称允许偏差(%)号1 水泥、矿物掺和料±12 粗、细骨料±23 外加剂、拌和用水±1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1次。
(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偏差不宜大于±20mm。
检验数量:每拌制50 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
(4)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含气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含气量应按下表的规定控制:混凝土有抗冻要求环境条件混凝土无抗冻要求D1 D2、D3 D4含气量(%)≥2.0 ≥4.0 ≥5.0 ≥5.5 检验数量:每拌制50 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1次。
(5)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6)新浇筑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检验数量:每部位测温1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7)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在后浇混凝土前应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8)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
(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墩台、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②自然养护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下表的规定:混凝土类型水胶比大气潮湿(RH≥50%),无风,无阳光直射大气干燥(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日平均气温T(℃)潮湿养护期限(d)日平均气温T(℃)潮湿养护期限(d)胶凝材料≥0.45 5≤T<21 5≤T<28中掺有矿物掺和料10 1010≤T<20 1410≤T<2021T≥20 10 T≥20 14≤0.455≤T<10145≤T<1021 10≤T<20 10 10≤T<20 14 T≥20 7 T≥20 10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和料≥0.455≤T<10145≤T<102110≤T<20 1010≤T<2014T≥20 7 T≥20 10 ≤0.455≤T<10105≤T<101410≤T<20 7 10≤T<20 10 T≥20 7 T≥20 7B、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