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os微型投影机简析陈铭 20090706LCOS作为一种微型显示技术,在9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随着技术的成熟、工艺的逐步完善,已逐渐与DLP、LCD两大显示技术在投影市场上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LCOS的结构是在单晶硅上生长电晶体,利用半导体集成制作驱动面板(又称为CMOS-LCD),然后在电晶体上透过研磨技术磨平,并在上面镀铝膜电极作为反射镜,形成CMOS有源点阵基板,然后将CMOS基板与含有ITO透明电极的上玻璃基板贴合,再注入液晶,进行封装。
像素电极同时也作为反射镜,像素的尺寸一般可以做的很小约为7~20μm,开口率高达96%。
结构见图1(摘自网络)图1利用单片LCOS器件进行投影机开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RGB色光作为光源,利用单色LCOS较高的场刷新率特点,采用时序方式将一场信号分解为R场、G场、B场分别显示,然后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进行时间混色,形成一副完整的彩色图像;二是利用白光作为光源,采用单片CF-LCOS作为成像器件直接成像为彩色图像。
CF-LCOS技术以台湾的HIMAX为代表,其技术特点是在单色LCOS芯片上,加上印刷有红、绿、蓝滤色单元的CF膜,然后将该CF膜和LCOS的液晶成像单元严格对准。
这样,原来LCOS面板上的一个物理像素就变成了对应的一个基色点,由3个相邻的R、G、B基色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显示像素。
当白光照射进来的时候,由驱动电路控制,把图像对应的R、G、B点阵信息分别送到相应的物理显示像素上,并根据该像素的灰度等级,控制液晶分子旋转,对白光进行光阀开关控制,被控制的白光透过物理像素对应的彩色滤色片单元后,形成彩色的图像。
CF-LCOS面板由于采用了和传统TFT-LCD相似的成像原理,故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只需要单片面板+白光光源就能生成彩色图像,其相对于时序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在光路设计上远比时序方式简单,也完全没有时序方式光路设计不当带来的白场色彩不均匀现象;2、由于采用R、G、B滤色片进行空间混色,因此图像全场刷新率在90HZ(CF-LCOS要求的最低刷新率)以上,显示的图像平滑细腻、画面稳定、无闪烁感。
而时序方式由于采用将每一场信号分解为R、G、B三色场的方式来进行时间混色,在观看实际画面的时候,难以避免的会出现类似于单DLP+色轮方式投影机的彩虹现象;3、在面板驱动电路的设计上,由于CF-LCOS采用和传统的TFT-LCD相似的成像原理,所以两者在驱动电路的原理上相近,只不过需注意的是由于CF-LCOS要求的刷新率达到90HZ以上,因此需要采用具有场频倍频功能的驱动方案。
4、在LED驱动电路的设计上由于只需要考虑给大功率白光LED的恒流驱动,因此相对时序方式要简单一些。
时序方式不仅要考虑R、G、B三路色管的高速PWM调制恒流驱动,而且还需充分考虑三色管的电流平衡、由于大功率R、G、B色管的衰老各不相同,所以长时间使用后很难避免色彩的失真现象。
因此需要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LED的散热、可靠性等因素;5、在对LED的选型上,由于CF-LCOS采用工作在持续恒流状态下的大功率白光LED,因此此类管子可供选择的余地比较大,而时序方式则要求三色LED管工作在高速PWM开关调制的恒流状态下,因此在进行LED选型时,既要考虑3只色管的发光效率,光学特性,又要充分考虑该LED的高速开关损耗,因为损耗越大,一方面会导致发热严重,影响LED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时序方式采用三色分场显示,时间混色的方式形成彩色图像,如果开关特性不好,可能会带来显示效果的劣化,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色彩的正确显示;6、在光源散热上,由于CF-LCOS只需要考虑对一只大功率白光LED散热,因此散热设计难度要低于对三只R、G、B – LED的散热设计;虽然CF-CLOS具有上述有点,但是其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1、首先是光学利用率,由于CF-LCOS是采用在LCOS面板上覆盖CF膜的方式来形成彩色图像,尽管LCOS本身的反射率很高,但是经过CF膜后,其光学通过率大大下降,而时序方式是使用一张单色的LCOS 直接反射色光,因此能充分利用LCOS高反射率的特性来提高整个光机的光学利用率;2、在显示色彩和图像对比度等效果上,CF方式和时序方式更是没法比。
CF-LCOS的色域只有35%NTSC左右,而且随着其色饱和度的增加,对光线反射率必然会大幅下降,影响最终的光输出。
而时序方式的色彩可以完全由3只色管来决定,其色域达到并超过100%NTSC都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3、在功耗上,虽然白光LED具有比较高的能效,可惜经过在CF-LCOS的CF膜上损耗后,其整个光机的最终能效会明显低于时序光机,因此在最终输出亮度相同的情况下,时序光机的整机功率可以明显低于CF-LCOS光机;4、在图像分辨率上,由于CF-LCOS是将单色LCOS面板利用CF膜分隔成R、G、B显示点阵,最终是每3个物理像素点形成一个显示像素。
而时序方式采用空间混色,其面板一个物理像素就对应一个显示像素。
因此相同面积的显示面板,CF-LCOS的分辨率会明显低于时序方式。
由于目前我公司开发生产的两款LCOS投影产品都是白光LED + CF-LOCS架构。
因此我们重点阐述一下白光LED + CF-LCOS产品技术中的要点。
一、整机架构:以白光LED + CF-LCOS为架构开发的投影产品中,整个系统一般分为如下部分(见图2):图2二、各部分模块简述:1、光机:一个光机的典型内部结构见图3(摘自互联网)图3上述光学结构中,可分为照明部分和成像部分A 照明部分。
●由上图中“21”大功率白光LED发出混合白光(P+S),●经过上图中“22”收集后,再经过“23”和“24”筛选和折射,P光穿透,S光折射。
●被折射的S光到上图中“25”上(CF-LCOS)成像B 成像部分●通过CF-LCOS产生的彩色图象经过镜头组“27”投射到屏幕。
为保证成像质量,CF-LCOS的成像面和投影镜头“27”的焦平面重合是至关重要的。
最终,前段的照明系统经由CF-LCOS成像后,穿过投影镜头“27”,到屏幕。
目前四川维优公司使用的光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IMD的640X480,配置单只3W白光LED光源,用于coolby产品。
该光机特点亮度较低,均匀性不好,不过使用简单(单只LED散热比较好处理),成本便宜;·另一种是红蝶的H11光机,该光机配置800X600的CF-LCOS,一只6管芯的大功率白光LED,用于coolux-1产品。
该光机亮度适中(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进行了加功率处理),均匀性较好,不过价格相对较贵,由于大功率散热不好处理,同时该光机的LED封装比较特殊,它内部6个管芯每两个并联封装为一路,共为三路,并且这三路全部共阳。
见图4。
图4且LED热层是直接和LED阳极连通,故导致LED散热器带电,因此针对此LED的封装特点,在恒流驱动电路设计,以及散热、系统架构设计和生产中均应特别小心。
2、LED驱动部分:由于微型CF-LCOS光机一般都采用大功率白光LED来作为光源。
其要求工作在可靠的恒流状态,视使用的LED不同、内部LED的连接方式不同,而需加载不同的电流。
因此设计一个可靠的大功率恒流源来给LED供电是必要的。
在设计LED恒流源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光机中LED的电气特性、连接方式等,如果是电池供电,还要考虑外部输入电压变动范围;恒流源效率、恒流源PWM调整范围。
有些带电池供电的机器需要能工作在低亮度模式,以便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因此还要考虑该恒流源能比较方便地调整电流,要具有使能端,便于利用MCU开关恒流源。
以四川维优的两款机器coolby和coolux为例:·coolby中的LED驱动设计由于要考虑采用电池供电,而电池为一节锂聚合物电池,平台电压为3.7V,充满电为4.2V左右,放电结束限制在3.3V左右。
考虑电池充电的需求,因此整机的外部电源适配器选用5V电压。
在进行LED驱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适配器供电电压5V,电池供电电压3.3V~4.2V,其驱动电路供电范围为:3.3V~5V,而所驱动的为一只3W的LED,该LED的正向电压一般在3.2~4V变化,所需最大恒流电流为1A。
所以选择LED驱动时考虑选择能工作在boost-buck模式、最大电流1.5A的方案。
另外还需综合考虑电池使用时间和驱动电路效率、整机大小等因素。
因为驱动电路的开关频率越高,其外围可使用更小封装的电感、电容等器件,可节省体积,但是越高开关频率,其开关损耗越大,效率越低,将会带来电池使用时间的减少。
最后综合考虑后,选择凌力尔特公司的LTC3454来作为驱动。
·coolux中,由于LED是每路两只并联,再加上需要做加功率设计,每只灯的电流要加到1A左右,因此在每一路的恒流设计中,需要至少2A的电流,为保证可靠性,故应选择外置MOS管型的驱动方案。
同时要兼顾PWM调光功能、驱动电路使能功能等,最后选定RICHTEK公司的RT8451驱动方案。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发现由于3路LED阳极是直接并联的,而3路恒流驱动又不是工作在同步开关方式,因此导致12V电源上干扰很大,更关键的是由于LED的阳极和热层相连,因此这些干扰信号直接通过散热器的热管向外辐射,影响其他电路的正常工作,严重时MCU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最后经过对驱动电路方案的重新优化设计,解决了由LED驱动电路带来的这些干扰问题。
3、信号处理部分:CF-LCOS的信号处理部分可简单分为前端信号处理,和后端LCOS驱动两部分。
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有不同的电路形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共同点是:HIMAX的CF-LCOS面板需要120HZ(最少90HZ以上)的刷新率,才能获得稳定的图像。
由于他们的LCOS面板内部液晶分子在正负半周倒相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每次正半周和负半周均获得完全一致的灰阶电平,故如果整个画面刷新率不高的话,前后两幅全场画面灰阶有轻微变化,人眼就会察觉出来闪烁现象。
要避免闪烁感,只能将刷新率提到最低90HZ以上,这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就不会察觉出来闪烁了。
就coolby和coolux的具体信号处理部分简述如下:·coolby由于考虑低成本,故采用一个通用的视频decoder芯片TVP5150来作为前端信号处理,将模拟的PAL/NTSC制式复合视频信号转换为ITU-601格式的数字化视频信号,送到后端的HX7805。
HX7805是一个专用帧频倍频IC,它能将接收到的50/60 HZ的ITU-601格式的数字视频信号倍频到100/120HZ,并将数据格式转化为LCOS面板能够接收的带DE同步的,24BIT RGB数字视频信号,实现图像在LCOS上的正常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