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与健康PPT
此事件共造成15多万人中毒,其中有5万多人失明,2500人 死亡。
46
47
48
②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 猛烈爆炸,反应堆内的放射物质大量泄漏达8吨多, 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此次核事故使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受到污染, 13万居民急性暴露,31人死亡,233人受伤。3年后的 调查发现,距核电站80km的地区,皮肤癌、舌癌、口 腔癌以及其他癌症患者增多,儿童甲状腺癌患者剧增。
12
紫外线的有害作用:
过量太阳紫外线辐射暴露可引起的疾病
皮肤疾病
➢皮肤癌:恶性黑素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瘤等皮肤癌 主要由过量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特别是中波紫外线所致; ➢日光角化病(又称光化性角化病):长期日光曝晒而引起 的慢性皮肤损害,少数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 ➢晒斑(又称日光红斑):日光曝晒而引起皮肤红斑、水肿, 严重者可引起水疱,过后有糠秕样脱屑,并出现皮肤色素沉 着; ➢唇疱疹再激活:唇疱疹由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原发感染 后病毒潜伏在神经细胞中。
49
爆炸场面
受伤儿童
50
(2)慢性炎症
长期吸入大气污染物可引起呼吸系统慢性炎 症,如结膜炎,咽喉炎,气管炎等,严重的引起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部 疾 患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51
生活环境和健康
1
第一节 空 气
2
3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它 的物理化学性状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明显的影响。
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 称 为 大 气 圈 ( atmosphere ) 。 大 气 圈 的 厚 度 约 为 2000~3000km以上,没有明显的上界。
紫外线指数可引起公众对过量暴露紫外线辐射危险的 关注和提醒人们户外活动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紫外线指数达到3-4级时,户外活动应用遮阳伞,穿 戴宽边帽和宽松服装,涂抹防晒霜,配带可过滤长波 和中波紫外线的太阳镜。
16
(2)红外线(infrared ray)
波长在760nm~1mm的电磁波是红外线 (infrared ray),其短波(760~1400nm) 部分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效应。
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断肢痛、偏头痛等受短 时间气象因素变化的影响,亦称为“天气病”。
24
天气的变化也常常引起某些疾病的加重 例如: 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常受高气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温变化、大
风等的影响。 冷刺激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动脉压升高,心肌需
氧量增多。
25
高血压、脑卒中死亡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气象多变 的时日。
14
太阳紫外线辐射的适量暴露对人体有 益,过量暴露则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因 此既要适量暴露于阳光,预防维生素D缺 乏,还要预防过量暴露于阳光对机体的有 害作用 。
15
反映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指标称紫外线指数 (ultraviolet index, UVI)
紫外线指数从0至8级,该指数越高,对皮肤和眼睛的 损害愈严重。
45
2)生产事故
① 印度博帕尔市联合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该厂大约30~40吨异氰酸甲酯及其水 解产物泄漏而直接排入大气,毒气随着每小时5km的风速向 下风向扩散,共波及11个居民区,65km2的市区,致使52万 人口受到严重损害。
受害者主诉咽喉痛,咳嗽并有窒息感,严重者出现呕吐, 腹绞痛,意识模糊,惊厥。受害严重部位是肺和双眼。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
34
生产废气
汽车尾气
生活炉灶
35
沙尘暴
大气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直接来源于污 染源的污染物,如SO2、H2S、CO、CO2等。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由一次污染 物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 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 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 过氧乙酰硝酸酯等。
吸收情况
可全部穿透大气层 而抵达地表
B段 290~320nm 中波紫外线 被臭氧层吸收90%或
(UVB)
以上
C段 200~290nm 短波紫外线 在大气圈平流层几
(UVC)
乎都被臭氧层吸收
10
11
太阳紫外辐射中的长波和中波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 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适量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对机体的有益健康效应主要是可生成维 生素D。
39
1)烟雾事件
是大气污染造成急性中毒的主要类型,根据烟 雾形成的原因,又可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 烟雾事件。
40
① 煤烟型烟雾事件 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
充分扩散而引起的。主要污染物为SO2和烟尘。
41
英国从1873年到1965年共发生多次烟雾事件,其 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5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 伦敦烟雾事件。
生物学作用的基础:热效应,故又称热射线。
17
机体通过皮肤吸收红外线,使照射部位或全身 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引起温度升高,加速组 织内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 生,有消炎镇痛作用。
过量红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烧伤;可使体温调 节发生障碍,引起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引起眼晶状 体混浊,发生白内障。
30
室内小气候标准
指标
温度(℃) 相对湿度(%)
空气速度
夏季 22-28 40-80
0.3
标准值
冬季 16-24 30-60
0.2
31
1.2 大气污染与疾病 (一)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2
(一)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1.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
气象因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 天气: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因素的综
合表现。主要为气温、气湿、气压、风、云、雨、 雪等大气状态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天气变化情况的概括,即最 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天气特征。
23
(1)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人们早已观察到疾病与季节和气象的关系,如 花粉症、枯草热、流行性感冒等,均与季节有明显 相关,可称为“气候病”。
13
紫外线的有害作用:
过量太阳紫外线辐射暴露可引起的疾病
眼睛疾病 ➢ 皮质白内障:太阳紫外线辐射,主要是长波紫外线可被晶 状体吸收而导致晶状体混浊。长期暴露阳光而发生的白内障 主要是皮质白内障。严重者影响视力,甚至致盲; ➢ 翼状胬肉:长期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可使球结膜表面的 结膜组织增生,从而形成三角形翼状增生物,多发于老年; ➢ 角膜或结膜鳞状细胞癌:一种罕见的眼表面癌症,半数以 上系过量太阳紫外线辐射所致。
冠心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在1月~2月份较7月~8月份高, 这是由于血管弹性、血液黏度、凝血时间和毛细血 管脆性等均与气候有关。
26
传染病的发病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肺炎死亡多 见于12月~3月,当高气压急剧下降、冷峰通过时 肺炎的发作或死亡数增加。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雷雨、台风、气团交替、冷 峰过境、日温差较大有关。
36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1. 直接危害 ➢ 2. 间接危害
37
1. 大气污染的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致癌作用 (5)机体免疫力下降
38
(1) 急性中毒
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 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可造成急性中毒。急性中毒 主要由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的。
灰尘、雾、水汽 等能吸收14% 太阳辐射
大气层
43%折回宇宙空间
43%到达地表
地
球
8
太阳辐射光谱
波长
γ-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无线电波
微波
组成太阳光谱
9
(1)紫外线
紫外线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可分为三段
分段
波长
A段 320~400nm
(UVA)
名称 长波紫外线
18
(3)可视线(visible light)
➢ 可视线的波长为400~760nm,可作用于视觉器官 产生视觉。可视线通过视觉器官改变人体的紧张及 觉醒状态,使机体的代谢、脉搏、体温、睡眠和觉 醒等生理现象发生节律性变化。 ➢ 适宜的照度可预防眼睛疲劳和近视,提高情绪和 劳动效率。光线微弱可使视觉器官过度紧张而易引 起疲劳。
1930年12月3日到5日,在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 烟雾事件,引起几千人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约60 多人死亡。
42
43
44
②光化学烟雾
是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污染 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产生的浅蓝色烟雾而引起的。
美国洛杉矶从1943年到1955年发生过多次光化学烟 雾污染事件,特别是1955年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当 时气温高达37.8℃,持续一周多时间,很多居民出现眼 和呼吸道刺激症状,老弱病患者死亡率增加,65岁以上 的人群平均每天约死亡70 ~317人。
一般在4%以下。
氧 20.93%
氩 0.93%
CO2 0.03%
氮 78.10%
其他 0.01%
6
(二)空气的物理性状
➢ 包括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太阳辐射、空气离 子化和各种气象条件等。
7
1.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是产生各种复杂天 气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