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水浒传》欣赏公选.ppt
第二章《水浒传》欣赏公选.ppt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人物塑造 语言艺术 结构艺术
▼ 一、在人物塑造方面 《水浒传》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描写人物形象时的
类型化、模式化,达到了初步的个性化、典型化。
(一)善于扣紧人物不同的身份、经历和遭遇,写出 同类人物的不同性格;并能写出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矛盾冲突和环境制约下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后一部分(第72-100回)主要写宋江带领起义军受招安、
征辽国、打方腊,直至悲惨结局,反映了“奸阻忠归”、
“奸害忠亡” 的尖锐斗争。
(29回)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一、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揭示起义 军造反的社会根源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 “奸逼忠反”,肯定梁山好汉聚义造反的合理性。
(二)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鲁智深本是渭州小种经略府 的一个下级军官提辖,无家 无业,无牵无挂。 其性格豪爽果敢、疾恶如仇、 任侠仗义、好打抱不平,对 邪恶势力主动挑战。
第3 回 拳打镇关西 第4 回 大闹五台山 第7 回 倒拔垂杨柳 第8 回 大闹野猪林
(三)武松
武松是在斗争中逐步觉醒的 一个英雄形象。他武艺高强、 勇力过人、秉性刚烈、富有 侠义精神。
▲ 100回本《水浒传》 作者署名: 施耐庵 罗贯中 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依据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杭州 容与堂刻本,此本最接近原貌。
▲ 71回本《水浒》 作者署名: 施耐庵 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依据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金圣叹 “腰斩”为70回的版本。
另:现在也印行明末120回的《水浒全传》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第41回李逵语)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悲壮史诗:
宋江尽忠报国 征辽、打方腊,却正中权奸借刀杀人的诡计; 打方腊 梁山将士“十损七八”,108好汉存32人 回京城仅27 人
作者认为:起义军的悲惨结局,不是招安道路走错了,而是 权奸蒙蔽皇帝、陷害忠良所致;因而“只反贪官,不反皇
拼命三郎 石秀
粗豪 急性中表现出 机警 先发制人
第62回 大名府劫法场 石秀跳楼 救卢俊义
明代人评论
叶昼: “《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 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胡延灼、刘唐等人, 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 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 问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作者赞颂其“忠义双全”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宋江— 李雪健饰
电视剧 梁山好汉
三十六天罡星
天魁星 呼保义宋江 天罡星 玉麒麟卢俊义
天机星 智多星吴用 天闲星 入云龙公孙胜
天雄星 豹子头林冲 天英星 小李广花荣
天孤星 花和尚鲁智深 天贵星 小旋风柴进
从文学角度来看,宋江是《水浒传》中描写的比较成功的一个 悲剧典型。
《水浒传》通过对宋江形象的描写,大力宣扬了“忠义”观念, 尤其是突出宣扬和歌颂了封建时代的忠君报国思想。
上山之前:郓城县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却不被重 用→涉足江湖 结交豪杰 仗义济困,“及时雨” → 私放晁盖、 杀阎婆惜 东躲西藏 不上梁山,→浔阳楼题反诗,法场获救, 不得不上梁山。
▼ 由安于现实、委屈忍让、怯于 反抗,转变为
↓
刚烈、勇猛,奋起反抗
花和尚 鲁智深
渭州经略府提辖、 五台山和尚
无家无室 无牵无挂
↓
向往自由、粗鲁豪爽 任侠仗义、好打不平 “该出手时就出手!”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第 7 回
青面兽 杨志
“三代将门之后” (杨家将的后代) ↓
100回本的《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 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内容框架:
前一部分(第1-42回)主要写“官逼民反”、“奸逼忠
反”,各路好汉被“逼上梁山”。
(42回)
中间部分(第43-71回)主要写宋江上山之后领导起义军 打土豪、打官军的战争,梁山起义事业兴旺发展。 (29回)
报效朝廷, 追求功名利禄, “与祖宗争口气” (第12
回)
第12回 杨志怒杀泼皮牛二
杨志思想性格的变化:
第12回 失陷“花石纲”、 与林冲打斗 汴京城卖刀
第16回 “生辰纲”遭劫
二龙山落草、 上梁山, ▼ 由报效朝廷、追求功名, 转变为 ↓ 反抗朝廷 与官府作对
(二)善于对人物进行对比映衬描写,突出表现人物 各自不同的性格。
四、大力宣扬“忠义”观念,尤其是突出宣扬并歌 颂 “忠君报国”思想。 这充分体现在小说中所着力描写的最主要人物宋江 形象上。
忠: 由朋友忠信(伦理内涵)→臣民忠君 报国(政治内涵)
义: 由正义、道义 →( 江湖之义)豪侠仗义 戮力相助
仗义疏财 扶危济困
宋江形象:
《水浒传》所着力描写的梁山起义军 领袖宋江,可以说是“忠义”的化身。
恶霸及陆谦 富安 董超 薛霸等爪牙) 构成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邪恶 势力网和“官逼民反” “奸逼忠反”的社会环境。 忠义之士和贫民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在众多被“逼上梁山”的起义英雄中,林冲最有典型意义。
林冲 —— 八十万禁军教头 武艺高强 绰号“豹子头”
林冲的性格发展脉络是:正直安分、逆来顺受、委屈忍让、 被逼无奈而转为刚烈、奋起反抗。
程;对起义军悲惨结局的描写,更加深刻地揭批了权 奸的阴险狠毒和误国害民的罪恶。
(鲁、林、武等)个人反抗→小规模联合反抗(智取生辰纲) →小聚义(梁山、二龙山、清风山、白龙庙等)→梁山大聚义 (打土豪 抗官军 攻城夺府)→受招安 →征辽国 →征方腊 →悲惨结局。
“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 (第39回朱贵对戴宗讲的)
主要人物:鲁智深与林冲的对比
第7回 当高衙内调戏林娘子时,林——鲁 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
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 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 俺若撞见那撮 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鲁智深的语言:
第7回
“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 俺若撞见那 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武松的语言:
第26回
只见武松左手拿住嫂嫂,右手指定王婆,四家邻舍 惊得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都面面厮觑,不敢做声。 武松道:“高邻休怪,不必吃惊。武松虽是粗卤汉 子,……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若有 一位先走的,武松翻过脸来休怪。教他先吃我五七 刀了去,武二便偿他命也不妨。” 众邻舍俱目瞪口呆,再不敢动。
清朝版本
《水浒传》上 中 下 1975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节 《水浒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水浒传》的主题争议
明清两代主要有“忠义说”和“诲盗说”。 五四时期有人认为它是“倡民主民权”的“政治小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有“农民起义说”“市民意识说”
“忠奸斗争说” “人民起义说” “游民意识说”“忠良起 义说”等,而至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农民起义说”。
粗豪、憨直、性急、疾恶如仇,反抗性强、爱憎分明、富有 正义感、同情心,是其主要的性格特征。
“黑旋风”李逵↘
第38回 初见宋江时的言行 第40回 劫法场 救宋江 第41回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第52回 打死殷天锡 第71回 菊花会反招安 踢翻桌子 第75回 撕诏书 第43回 放李鬼 杀李鬼 第73回 斥骂宋江 负荆请罪
小说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一次 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总结了人 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某些经验教训;揭露了封建统治 阶级尤其是权奸佞臣迫害人民、残害忠良的种种罪 恶;描写了众多起义英雄的传奇故事和生动形象, 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美好品质;也表现了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宣扬和歌颂 “忠义” 观 念和忠君报国思想。
第7回 放走高衙内 误入白虎堂 第8回 刺配沧州 第10回 风雪山神庙 第11回 雪夜上梁山 第19回 火并王伦
二、肯定和歌颂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与美好品质。 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 形象的塑造上。
(一)李逵 绰号“黑旋风”
李逵是《水浒传》中描写得最为率真、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李逵、鲁智深、石秀等人都表现出粗豪、急性的 共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别。
“黑旋风” 李逵:
• 粗豪、急性之中显出憨直、天真、蛮横
第54回 下井救柴进 第40回 劫法场 抡起两把板斧乱砍 第41回 上梁山时的喊叫 第73回 大闹忠义堂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第3回)
鲁智深: 粗豪、急性之中 显出细心和机智
金圣叹:“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是它把一 百0八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0八人性格,真是 一百0八样。”
▼ 二、在语言艺术方面
《水浒传》以民众口语为基础,对其进行润色和 提炼,形成口语化、个性化、形象化、通俗生动 的文学语言。
(一)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不同身份、不同 性格的人物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
第23回 景阳冈打虎 第26回 斗杀西门庆 第29回 醉打蒋门神 第30回 大闹飞云浦 第31回 血溅鸳鸯楼
《水浒传》— “好汉歌” 好汉品德
武松打虎
今日景阳冈
阳谷县景阳冈 武松打虎处
三碗不过冈
毛泽东题字
三、生动描写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
例如 对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林冲、鲁智深、杨志三个人物 的描写。
豹子头 林冲
八十万禁军教头 优厚的俸禄 美满的家庭,其基本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