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基础6-数据链路层

网络基础6-数据链路层

21
6.2.5 点对点拓扑
▪ 点对点拓扑将两个节点直接连接在一起。
22
6.2.5 点对点拓扑
▪ 虚电路是在网络中的两个网络设备间创建的逻辑连接。
23
6.2.5 点对点拓扑
▪ 虚电路是在网络中的两个网络设备间创建的逻辑连接。
24
6.2.6 多路访问拓扑
▪ 逻辑多路访问拓扑使多个节点可通过使用相同的共享介 质相互通信。
20
6.2.4 逻辑拓扑和物理拓扑
▪ 物理拓扑是节点与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的布局。表示如 何使用介质来互连设备即为物理拓扑。
▪ 逻辑拓扑是网络将帧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节点的方法 。此布局由网络节点之间的虚拟连接组成,与其物理布 局无关。
▪ 网络中常用的逻辑拓扑和物理拓扑包括: -点对点 -多路访问 -环
15
6.2.2 针对共享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
▪ 对于共享介质,有两种基本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受控 - 每个节点各自都有使用介质的时间。 -争用 - 所有节点自由竞争介质的使用权。
16
6.2.2 针对共享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
▪ 对于共享介质,有两种基本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受控 - 每个节点各自都有使用介质的时间。 -争用 - 所有节点自由竞争介质的使用权。
6.1.5 数据链路层 – 标准
▪ 数据链路层标准
12
6.2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13
6.2.1 将数据放到介质上
▪ 规范数据帧在介质上的放置的方法称为介质访问控制。
14
6.2.2 针对共享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
▪ 对于共享介质,有两种基本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受控 - 每个节点各自都有使用介质的时间。 -争用 - 所有节点自由竞争介质的使用权。
▪ 在某一时刻,可将来自某个节点的数据放置到介质上。 ▪ 每个节点都可以看见介质上的所有帧,但是只有帧的目
的节点可处理帧内容。 ▪ 逻辑多路访问拓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通常为
CSMA/CD或 CSMA/CA。
25
6.2.6 多路访问拓扑
▪ 逻辑多路访问拓扑
26
6.2.7 环拓扑
▪ 在逻辑环拓扑中,各节点依次接收帧。若帧并非发往该 节点,它将把帧传递到下一节点。这将允许环使用一种 受控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称为令牌传递。
▪ 若将设备移至另一网络或子网,它将仍使用同一第 2 层 物理地址。
▪ 如果帧中的数据包必须传递到另一网段上,中间设备( 路由器)将解封原始帧,为数据包创建一个新帧并将它 发送到新网段中。
32
6.3.3 编址 – 帧的去向
▪ 编址要求
33
6.3.4 成帧 – 帧尾的功能
▪ 帧尾的作用
34
6.3.5 数据链路层协议 – 帧
5
6.1.1数据链路层 – 支持并连通上层服务
▪ 数据链路层术语
6
6.1.1数据链路层 – 支持并连通上层服务
▪ 使用多种数据链路层协议使 IP 数据包通过各种 LAN 和 WAN 网络进行传输。
7
6.1.2 数据链路层– 控制通过本地介质的传输
▪ 第 2 层协议指定了将数据包封装成帧的过程。
17
6.2.3 针对非共享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
▪ 在点对点连接中,数据链路层必须考虑通信为半双工还 是全双工。
18
6.2.3 针对非共享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
▪ 在点对点连接中,数据链路层必须考虑通信为半双工还 是全双工。
19
6.2.3 针对非共享介质的介质访问控制
▪ 在点对点连接中,数据链路层必须考虑通信为半双工还 是全双工。
OSI 数据链路层
Network Fundamentals – Chapter 6
1
学习目标
▪ 说明数据链路层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 阐述数据链路层如何准备数据,以便通过网络介质传
输。 ▪ 描述不同类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认识几种常见的逻辑网络拓扑,还可以说明逻辑拓扑
确定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方式。 ▪ 解释将数据包封装成帧以方便介质访问的意图。 ▪ 描述第 2 层帧结构并认识通用字段。 ▪ 解释帧头和帧尾主要字段(包括编址、服务质量、协
▪ 逻辑环拓扑中的节点从环中取下帧,检查地址,如果它 并非发往该节点则将它发回环上。
▪ 在环中,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环一周的所有节点都 会检查该帧。
27
6.2.7 Ring Topology
▪ 逻辑环拓扑
28
6.3 介质访问控制编址和对数据成帧
29
6.3.1 数据链路层协议 – 帧
▪ 由于协议的不同,帧结构以及帧头和帧尾中包含的字段 会存在差异。
▪ 使用的第 2 层协议取决于网络的逻辑拓扑以及物理层的 实施方式。
802.11 Wireless Frame
802.11 Wireless Frame
PPP frame
HDLC
Frame Relay
Ethernet Frame
35
6.3.5 数据链路层协议 – 帧
▪ 针对 LAN 的以太网协议
36
30
6.3.2 成帧 – 帧头的功能
▪ 帧头的作用
▪ 帧首字段告知网络中的其他设备一个帧将沿介质传输过 来。
▪ 地址字段用于存储数据链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 类型/长度字段是可选字段,某些协议用其说明即将传输
的数据类型,也可能用于说明帧的长度。
31
6.3.3 编址 – 帧的去向
▪ 数据链路层地址包含在帧头中,它指定了帧在本地网络 中的目的节点。
议类型以及帧校验序列)的功能。
2
课程索引
▪ 6.1 数据链路层 – 访问介质 ▪ 6.2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 6.3 介质访问控制编址和对数据成帧 ▪ 6.4 汇总归纳 ▪ 6.5 实验和练习
3
6.1数据链路层 – 访问介质
4
6.1.1数据链路层 – 支持并连通上层服务
▪ 数据链路层执行以下两种基本服务: -允许上层使用成帧之类的各种技术访问介质 -使用介质访问控制和错误检测等技术将数据放置到介 质上,以及从介质接收数据。
8
6.1.3 数据链路层 – 创建帧
▪ 数据链路层帧格式:
9
6.1.3 数据链路层 – 创建帧
▪ 数据链路层是其上各层的软件进程与其下的物理层之间 的连接层。
10
6.1.4 数据链路层 子层:上子层和下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介质访问控制
11
6.3.5 数据链路层协议 – 帧
▪ 针对 WAN 的点对点协议
37
6.3.5 数据链路层协议 – 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