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父母的爱PPT课件

父母的爱PPT课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教学内容:18、19、20课 二、教学流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8、19、20课。 2、通过阅读,学生自读自悟 默读18课。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说一说你的体会。 默读19课,找出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 表达方式。默读20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说一说你的体会。 3全班交流收获。
人教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父母的爱”
课时安排: 预习导读课 精读引领课 品读自悟课 群文阅读课 习作指导课 习作讲评课 阅读汇报课 计1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3课时
单元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理解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把握主要内容,结合重点语句,领悟作 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反映人物 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父母的爱并懂得 回报爱。 4、能结合文本特点,积累有关句子、段落。
这个单元中哪些语句 的描写让你感动?
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地震中的父与子》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 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 ”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 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 他便埋头接着挖。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 2.师生评议. 3.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 5.誊写习作.
习作讲评课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 2.提出任务.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 (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评议.)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谈话引入 2.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 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
五、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让爱感动”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教科书与主题丛书相结合,运用课 上学到的方法品读感悟、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体会 文本内涵,使学生感受到人物思想品质。
精读引领课
教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文主题丛书》5:《亲情驿站》中的“带血的
手指”“半截钱里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二、总结全文,思维碰撞。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三、学习《语文主题丛书》第五本的“带血的手指
“半截钱里的父爱”
品读自悟课
练重点
1.通过人物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17课父子间 的浓浓深情。 2.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的语句,体会18课母 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3. 通过人物语言描写的语句,体会19课作者怎 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4. 通过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感受20课母亲对 儿子的爱。
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 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重点朗读、自读自悟、 组际交流、个性展示
一、激趣导入
歌曲:爸爸去哪儿
宝贝,宝贝, 我是你的大树, 一生陪你看日出。
生活中还有谁给 你了这样的爱?
二、主题回顾
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信任 18课 《慈母情深》:爱子真情 19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幸运 20课 《学会看病》:学会独立
群文阅读课
一、激趣导入 二、主题回顾 三、精彩段落 四、方法引路 五、经典推荐 六、情感升华
习作指导课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人 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 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 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 3.小组合作. 互相评议.
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我的母亲------
《慈母情深》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慈母情深》
母亲却已经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慈母情深》
她常常对我说:”巴迪, 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 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2.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 心理、外貌 的描写,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 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体会父母的爱。
3.让学生在感悟重点语段的同时,选择自己 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丰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丰富语言, 走进文本背后了解其情感。 学习难点: 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
预习导读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导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5.用这种方法学习本组其它三篇课文。 二、交流自学 1.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先在组内请教。 2.成员解决不了,组长分配查找工具书。 三、全班交流 1.老师出示本单元的生字生词让学生读。 (处理多音词,说记忆方法。) 2.回文再读。(小组合作读这四篇课文,读正确流利。) 3.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写字指导。 (把偏旁相同的字归类来写)
《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 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