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

浅谈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

浅谈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挑战冯一笑不经意的转眼间,2016年已经所剩无几。

这期间,世界经济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最近举世瞩目的英国“脱欧”公投,到依然跳水的油价和变动无常的汇率,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多增大。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

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

据去年12月份,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发布《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在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增长2.9%和3.2%。

报告分析了全球经济依然面临的五大不利因素,分别是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和贸易流动减少、汇率波动性和资本流动性上升、投资和生产率增长停滞、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活动之间脱节。

报告也同时认为,受益于更加协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明后两年世界经济将出现温和回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预计GDP增速为3.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

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2016年,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

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

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

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

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

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

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

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

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

跨境资本活跃程度主要受三大因素推动:一是欧元区、日本等量化宽松给全球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二是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时间、力度与速度不确定,使跨国资本更倾向于短期化配臵;三是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提高,跨国资本币种配臵空间加大,发行国际货币经济体的宏观形势、政策变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引起跨国资本重新配臵的规模和频率会加大。

2016年将是全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一年。

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债务负担持续加大。

同时,全球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进一步升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新的脆弱点。

非金融部门的债务违约可能通过降低金融部门的资产质量和增加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

另外,跨国资本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可能成为引发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016年,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和趋势性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的运行有以下几大趋势:一、债务积累过快对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威胁。

一些经济体目前已经出现低利率、低增长和高负债这一“有毒组合”不断积累的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损害货币扩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果,而且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威胁。

防止债务进一步积累的趋势已经迫在眉睫。

二、竞争性的汇率政策成为隐忧。

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面临潜在增长率下降和总需求不足并存的现象。

为了促进出口和总需求,货币贬值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备选工具。

一国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很有可能引发以邻为壑的货币竞争,从而带来全球外汇市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

三、区域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但其全球影响仍存争议。

TPP的达成是区域贸易谈判的一个重大进展,但是,对TPP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存在一些争议。

TPP在进行贸易创造的同时,也将转移贸易,尤其是将中国这样贸易大国排除在外,很可能产生较大的贸易转移,从而在总体上降低TPP成员的福利。

四、一些风险因素或推动新兴市场经济进一步放缓。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出现了结构性放缓与周期性放缓叠加的局面。

当前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进一步结构性放缓的风险因素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周期性放缓的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抑制通胀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过度实行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不稳定造成经济低迷的风险等。

此外,发达经济体需求管理政策效果显现,但可持续性堪忧;美联储加息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已见谷底;内外经济政策高度政治化,许多经济体内外经济政策和结构改革受到既得利益集团不断掣肘;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亦会对世界经济运行与业绩带来负面干扰。

这些因素都让2016年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新国际形势下中国的正确定位目前,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

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

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

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

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一、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

二、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三、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

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

四、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一、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三、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四、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五、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

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

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

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

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

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

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新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已经挣扎了将近6年。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的压力较大,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转型调整期。

这一判断意味着,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继续呈现“弱增长”格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联合国在2013年的世界经济形式展望报告中双双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这表明全球经济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有待时曰,总体上并没有明显好转,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依然沉重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低迷的态势。

总之,当前的经济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已由“急症”转为“顽症”,演变成为二战后最为严重、漫长的经济危机。

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正趋于走上不同的复苏进程,呈现多元化趋势:美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较为稳健;日本因实施“安倍经济学”,虚拟经济开始回升,但能否拉动实体经济还是未知数;欧元区尚未摆脱主权债务危机,无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尚未展现复苏迹象。

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世界经济格局变迁,有助于提升我国的话语权国际金融危机作使越来越多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紧密地融入到全球国际分工链条当中,开始在协调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发言权和影响力已有较大跃迁,基本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围到核心、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角色转变。

2.外需收缩和摩擦增多等因素直接冲击我国出口世界贸易增长下滑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回落。

最关键的是,每当世界经济处于低迷不振的时候主要发达国家就会祭出贸易保护的大旗,各种贸易投资壁垒明显增多。

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现常态化、复杂化趋势贸易摩擦将贯穿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全过程,应对贸易摩擦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