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灌装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堵塞所致),造成一只或者多只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

一旦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是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到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也可以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骤减;重体力活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高脂饮食后、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晨起6-12小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集体应激反应增强,冠状动脉张力增加。

心肌梗死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猝死率高。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表明,21世纪的杀手疾病中,心脏病位列第一。

目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急性心梗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与此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及猝死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除参照“心绞痛”病人的健康指导外,还应该注意:
一、科学的饮食:急性心肌梗死恢复后的所有病人均应采用饮食调节,可减少再发,即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要求饱和脂肪占总热量的7%以下,胆固醇﹤200mg/d。

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其明白科学的饮食可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有利于心梗病情的好转,饮食注意要点是:①选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半流汁饮食;②每日食用适量的粗粮、蔬菜、水果;③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防止过度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耗氧而诱发性心律失常;④注意选用低脂、低胆固醇食品,避免食用动物油脂、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⑤肥胖者要限制食量,适当减轻体重;⑥忌烟酒。

有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者要限制食盐摄入。

二、心理护理:因病情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恐惧感,精神高度紧张;又为家事或工作担忧,悲观失望,焦虑烦躁。

因此,护士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根据病情以认真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心梗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心梗的治疗与康复知识。

告诫患者不要激动,因为情绪波动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血压升高,加重心肌缺血,使病情恶化,不利于康复。

让同病房已近康复的患者介绍自身体会,消除其忧虑,激发其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在康复期鼓励患者参加一些适宜的康复活动,保持良好心态,改善机体应激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康复期活动指导: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绝对卧床3—7天,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一切生活护理,经3—7天治疗后,如无并发症,无新的心肌缺血改变,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活动。

如床上坐起、看书洗漱等。

坐起时动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逐渐于床边、室内慢慢步走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劳累为原则。

向患者说明循序渐进的活动锻炼,可增加活动量,提高症状的血流量,改善心肌梗死症状,预防肢体血栓的形式等。

建议病人出院后进行康复锻炼,适当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经济因素,体力活动则必须考虑病人的年龄、心肌梗死前活动水平及体力状态等。

运动中以达到病人最大心率的60%-65%的低强度长期锻炼是安全有效的。

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健美操等,每周运动3-4天,开始时每次10-15min,逐步延长到每天30min以上,避免剧烈活动、技能性活动、活动时间延长。

在正式的有氧运动前后应分别进行5-10min的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

个人卫生活动、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也对病人有益。

无并发症的病人,心肌梗死后6-8周可恢复性
生活。

经2-4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酌情恢复部分或请工作,以后部分病人可恢复全天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过大的工种应予更换。

四、药物知识指导:指导病人按时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按时特脉搏,定期门诊复查。

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延长、服用硝酸甘油知己疗效效果差时,提示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

常用药物的注意事项;①使用血管扩张剂,主要是减轻左心室是前负荷,常用药是静滴硝酸甘油的注射剂,口服消心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等。

如心绞痛发作时可予硝酸甘油片1—2片舌下含化,通过唾液溶解吸收。

1—2分钟即开始起效,约30分钟作用消失。

如药片不易被溶解,可轻轻嚼碎让其更快溶解吸收产生作用,因硝酸脂类药物可扩张血管,可出现头晕,头部胀痛,头部血管搏动弱,面红,心悸等,通常继续用药数日后自行消失。

为避免发生低血压而引起晕厥,静滴硝酸甘油速度不宜过快,应等到血压变化,服用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药物后应平卧片刻,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②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氨心联胺等,应嘱患者不能突然停药或漏服,否则会引起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的发生,为防止延缓此类药物吸收,应在饭前服用,用要过程中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

③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拜阿斯匹林,盐酸氯比格雷等。

应嘱患者于饭后服用,以防引起胃肠道反应,同时注意监测出凝血时间。

④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有利多卡因、乙胺碘酮等,用药时应根据心电图情况,调整药物,注意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⑤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在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客观注意出血倾向,如有无皮肤粘膜出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五、出院指导:出院后要按医嘱规范用药,注意生活规律,避免情绪波动,适当地参与工作和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做到定期复查。

坚持科学膳食,每日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强化有关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指导;始终保持大便通畅。

肥胖者要努力达到一个理想的体重。

教患者学会自我监测及掌握冠心病应急处理知识。

家庭要自备氧气设备。

应在医生指导下参加一项正规的康复活动,循序渐进,以便利于早日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防止病情反复。

①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改变心功能。

活动应循序渐进,如运动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悸气紧,脉搏增快,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

②合理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和纤维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忌烟、酒、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③养成有规律的起居生活习惯,保持稳定情绪。

避免各种诱因,建议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④保持大便通畅。

过度用力排便使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加重心脏缺氧而容易发生意外。

必要时给予药物通便。

⑤按时服药,定期检查。

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如出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片无效时,应急呼“120”救助及时就诊。

六、照顾着的指导:心肌梗死的是心脏猝死的高危因素,应教会家属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以备急用。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自我疾病发生、发展、愈后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掌握,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愈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