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分类代号 R
C
C1
C2
C3
C31


C34


C36
C4
C5
C6
C9
M
W
T
其中
T23
S
其中
S1 S2 S3 U
U11
U12

U14
U21
U29

U3
U5
U9 G

G1

G2
D
合计
E
总计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新闻出版用地 图书展览用地
污水管网布设充分利用地形,大部分管道随地形铺设,部分管道允许短距离逆坡铺设。污水管网按远期规模
进行规划,确定管径时在充满度上留有余地。
第三十八条 雨水工程
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进行雨水量计算。
结合清水河县城关镇自身特点,雨水工程本着分散和直捷的原则,密切结合地形,就近将雨水排入水体。
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 第十一条 城市性质 清水河县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呼和浩特市的建材工业基地之一,是独特的山水园林小城市。 第十二条 城市职能 1、清水河县的商贸服务中心 2、清水河县的工业服务中心 3、清水河县的文化中心 * 第十三条 人口规模 规划确定 2010 年城市人口为 4 万人, 2020 年城市人口为 5 万人。 第十四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 2010 年)控制在平方公里; 远期( 2020 年)控制在平方公里。
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划》
8、《清水河县新区总体规划》 (2003)
第八条 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
本规划。
等级 主干道 主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道
支路 次干道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支路 次干道 支路 次干道 支路 支路 支路 支路
长度( m) 4986 2538 4511 1850 1225 680 399 655 470 232 999 1100 856 844 1330 265 414 455 472 693 718 5401 4711 1329 201
游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社会福利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长途客运站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 广场用地 停车场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水用地 供电用地 供热用地 公共交通用地 加油站用地 邮电设施用地 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消防设施用地 绿地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特殊用地 总建设用地 水域和其它用地
2、公共加油站
搬迁现加油站至小庙桥十字路口西北,规划加油站服务半径宜为~,公共加油站的选址应符合《小型石油库
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清水河县城关镇规划道路一览表
道路名称 永安街 河滨街 河南街 北山街 小庙路 逸夫路 交警路 交通路 金都路 东门路 纬一街 纬二街 纬三街 纬四街 纬五街 经一路 经二路 经三路 经四路 经五路 经六路 支路一 支路二 支路三 支路四
根据清水河县城关镇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清水河县城关镇的 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
第三十四条 污水量测算及污水工程规模
污水量测算按规划远期进行测算,应与给水工程规划的用水量保持一致,结合清水河县城关镇的自然条件和
自身特点,污水排放系数取,给水日变化系数取,则日均污水量为万
m3/ d。即污水工程规模为万 m3/ d。
第三章 城关镇用地布局规划
* 第十五条 用地发展方向 城区在向东西向适度发展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跨过清水河向东发展。 * 第十六条 城市结构 规划期末,城关镇将形成“两轴、两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两轴:指金都巷和永安街两条人文景观轴; 两带:指河南街和河滨街两条沿河绿化带; 五区:指城区将形成中心城区、生活居住区、休闲区、生态涵养保护区和产业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第十七条 规划布局 1、工业用地 主要集中在城东新区内,规划工业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人均工业用地㎡ / 人。 2、居住用地 分布在永安街两侧,改造居住环境,提高容积率。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人均居住用地㎡ / 人。 3、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公顷。 (2)商业金融业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公顷。 (3)文化娱乐用地 建设县级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馆、新闻出版社。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公顷。
(4)体育用地 扩建体育场,完善其配套设施。规划体育用地公顷。 (5)医疗卫生用地 完善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公顷。 (6)教育科研用地 在一中东布置一处科教用地,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公顷。 (7)社会福利用地 规划在体育场东南建一处社会福利院,占地公顷。 * 第十八条 规划发展时序 1、近期( 2005-2010) 2、远期( 2011-2020) 3、远景( 2020 年以后)
第六章 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十八条 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范围、供水服务对象 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范围:为远期 2020 年清水河县城关镇建成区。
供水服务对象:清水河县城关镇生活用水、公建用水、工业用水、仓库用水、公路交通用水、道路广场用水、
公用工程设施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 第二十九条 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工程需水量预测、供水规模确定
规划总用地
用地面积 (h ㎡) 占建设用地比例 (%)
4 100
人均建设用地 ( ㎡/ 人)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九条 道路交通规划目标 城市道路建设在达到建设指标的基础上,还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第二十条 道路网规划原则 1、路网形态应与城市用地布局相适应,路网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对城市交通流的吸引和疏散作用。 2、考虑现状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保证城市建设的时序性和可操作性。 3、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为每一种交通方式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4、合理考虑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转换,客货集散点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疏散。 * 第二十一条 道路网规划 规划城关镇城区道路网形态为方格网状,远期形成四横五纵的路网主骨架。 四横:北山街、永安街、河滨街、河南街 五纵:小庙路、逸夫路、交通路、金都路、东门路 * 第二十二条 道路建设要求 规划城市道路级别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其中: 主干道红线: 20—27 米 次干道红线: 12—20 米 支路红线: 5—12 米 规划城区道路总长 37334 米,平均路网密度公里 / 平方公里,人均道路用地人。 第二十三条 交叉口 规划道路交叉口形式为平面环形交叉口,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和不设信号灯平面交叉口。 第二十四条 广场
第九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由清水河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及《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确定本规划
强制性内容为: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
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文本中带有“ * ”标记的黑体字章节条文为本次规划强制性内容, 该部分内容是对城市
根据清水河县城关镇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及人口规模,运用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
及单位人口综合指标法对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工程需水量进行预测:远期 m3/d ,即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规模为万 m3/d 。
2020 年清水河县城关镇总用水量为万
* 第三十条 水源的选择及保护
规划以地下水为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水源, 取水规模万 m3/d,地表水作为备用水源。 规划水源地选择于清水
报告为依据。
水是不可替代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是必会日益显现。因此,
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做好 “开源”工作,积极寻找可供利用的水源; 另一方面是 “节流”,贯切节约用水的原则,
采取各种行政、技术和经济的手段来节约用水,避免水的浪费。
第七章 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十三条 排水体制的确定
第三十五条 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污水管,含有特殊有害成分的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必须自行(CJ3082—1999)后,才能进入清水河县城关镇污水管网。
* 第三十六条 污水处理厂
规划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工艺采用二级活性污泥法,出水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第三十七条 污水管网
第五章 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 绿地系统规划 1、利用山体和沿河绿带扩大生态涵养绿地面积,沿清水河南建设开放的公共绿地。 2、分别在北山和逸夫小学南布置公园,北山建观景台。 3、新建居住区绿地按规范配套建设。 4、在生活区与工业区间建防护绿带,沿北山、南山形成两条绿色的防护林带。 5、在干道两侧应各设 3-5 米绿化带。 6、绿化覆盖率达到 30%以上,绿地总面积公顷,人均绿地人。 第二十七条 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1、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协调共生 规划力图将自然山水景观“借入”到城市空间中,以达到“智者乐山,贤者乐水” 。 2、城市内部景观结构——整体有序 规划将形成“ 一心、二轴、二廊 ”的整体景观体系。 ①一心 :指文化活动中心和北面广场,是景观中心。 ②二轴 :一条分布在永安街两侧,为人文景观主轴;一条分布在金都路,为特色景观轴。 ③二廊 :规划依托清水河南北两侧绿带形成二条绿色通廊和亲水廊道。
规划形成大型广场两处,为居民休闲生活提供便利。广场用地公顷。
* 第二十五条 城区交通设施规划
1、公共停车场 在现长途客运站北规划一处大型停车场,占地公顷,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机动车每个停车位宜为 地下停车库机动车每个停车位宜为 30~35m2。摩托车每个停车位宜为~,自行车每个停车位宜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