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精选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200道及解析答案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应用题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41立方厘米,如果它的高减少2厘米,它就变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2.桑老师买来48本笔记本和36支铅笔作“经典诵读”活动的奖品,每样都平均分给每一个获奖同学,而且都正好分完.最多有多少个同学获奖?每个同学获得多少本笔记本和多少支铅笔?3.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照下图的样子拼成正方形。
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需要几个长方形?4.填出下面加法算式中的六个质数。
5.某校五年级一共有四个班,每班的学生在31人至39人之间。
(1)在一次捐书活动中,五(1)班捐助的书占总数的,五(2)班捐的书占总数的,五(3)班捐的书占总数的。
五(4)班捐助的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在一次学农活动中,把五年级四个班所有的学生平均分成8个组,或者平均分成12个组,都恰好分完没有剩余。
五年级四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6.人们知道废电池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同学们为保护环境,举行收集废电池的活动。
甲组7人收集了6千克,乙组8人收集了7千克,丙组6人收集了5千克。
哪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的电池多?写出主要理由。
7.期末考试完后,张老师把121支水笔和47本练习本平均奖给被评上“优秀队员”的学生,班级中“优秀队员”最多有多少人?8.一个分数,若化为最简分数为,若分子分母同时增加4,则化成分数为,求:A+B的值。
9.童童和红红都在舞蹈馆培训舞蹈,童童每6天去一次,红红每8天去一次,如果4月1日她们在舞蹈馆相遇,那么下一次在舞蹈馆相遇是几月几日?10.把的分子、分母加上同一个数以后,正好可以约成。
这个加上去的数是多少?11.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题得5分,做错或不做一道题倒扣3分,刘冬考了52分,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12.一个两位数,交换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两位数仍是质数。
这样的两位数有多少个?13.某书法兴趣班有学生49人,其中练习行书的人数是练习楷书的2.5倍。
练习行书和楷书的分别有多少人?14.爸爸的体重是75kg,比阳阳体重的3倍还多15kg。
阳阳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5.修一条长5km的路,第一天修了全程的,第二天修了全程的,还剩下全程的几分之几没有修?16.青少年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能少于全天时间的。
(1)它是把________看作“1”。
(2)画出线段图表示这个分数的意义。
(3)青少年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能少于________小时。
17.列式计算。
(1)除以的商减去,差是多少?(2)一个数的加上得,这个数是多少?18.一桶汽油倒出,倒出的正好是24千克,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19.市场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倍,已知苹果比梨重270千克,苹果和梨各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20.定义:①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②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填写表。
数A86105数B94810最大公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写出你的发现。
(3)根据你的发现,完成下题。
有A、B两个数,A是18,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90,B是多少?21.如图,一个圆形花圃的直径是20米,里面种植了3种不同的鲜花。
(1)先估计一下牡丹的种植面积占整个花圃的几分之几,再算出它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2)沿着花圃的边线大约每隔0.4米种一棵月季花,一共要种多少棵月季花?2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60km。
这辆汽车到达乙地后又以90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2.5小时。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23.暑假期间,小林每6天游泳一次,小军每8天游泳一次。
7月31日两人在游泳池相遇,八月几日他们又再次相遇?24.某景区想要购买一棵直径大约在0.9~1.1米之间的银杏树。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工人用一根绳子绕这棵树的树干(如图),量得10圈的绳长是31.4米。
这棵银杏树符合景区的标准吗?请列式计算说明你的想法。
25.有三张正方形纸,边长分别是6分米、18分米和24分米。
如果想裁剪成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小纸片,且没有剩余。
选择裁剪哪张正方形纸比较合适,能够裁剪成多少张小长方形纸片?26.一个水缸,从里面量,缸口直径是50厘米,缸璧厚5厘米。
要制作一个缸盖,使它正好盖住缸口的外沿,这个缸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在缸盖的边沿贴上一圈金属条(不计接头),这圈金属条长多少厘米?27.车站的4路电车每隔8分钟发一趟车,5路电车每隔12分钟发一趟车。
上午8时整4路电车和5路电车同时出发,再过多长时间两车又同时从车站出发?是几时几分?28.南海公园有一个近似圆形的湖面,它的直径大约1000米。
(1)沿湖的一周每隔5米栽一棵柳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柳树?(2)在湖里养鱼,按每100平方米能养路60条鱼计算,湖里-共可养鱼多少条?29.把45厘米、6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
(1)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2)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30.学完本册书第四单元,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张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多是多少厘米?可以剪成多少个?(可以先画草图再列式解决)31.把48块月饼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有几种装法?(装在至少两个盒子里)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盒子?如果有47块月饼呢?32.有一张长方形纸,长70厘米,宽5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几厘米?33.班主任把20支钢笔和25本练习本平均奖给“三好学生”,结果钢笔多了2支,练习本少了2本。
“三好学生”最多有多少人?34.如图,一只蚂蚁从A点走向B点,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线是沿着图中最大的半圆弧走,另一条路线是沿着图中三个连续的相同的小半圆弧走。
你能分别算出这两条路线的长度吗?(单位:厘米)35.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照下图的样子拼成正方形。
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需要几个这样的长方形?36.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形洞口,一个身高为1.45米的小女孩不能直身过去。
如果把这个洞口的周长增加1.57米,请你计算这个小女孩能否直身通过。
37.如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8.一张长方形纸,长50厘米,宽30厘米.若把它裁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最大方形,且不许有剩余。
能裁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边长有多大?39.姐妹俩同时从家出发去少年宫,妹妹步行每分钟走65米,姐姐骑车每分钟行155米。
姐姐到达少年宫立即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她们从出发到相遇共用了5分钟。
她们家距少年宫有多少米?40.下面是林叔叔家和张叔叔家去年上半年用电情况统计图。
(1)林叔叔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2)张叔叔家二月份的用电量是第一季度用电量的几分之几?【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应用题1.解:441=3×3×7×7=7×7×9,9-2=7(厘米)答:正方体的棱长是7厘米。
【解析】【分析】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是正方体,所以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而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可以先把长方体的体积分解质因数,只需要有两个数值相等,另一个数值比这两个值小2,那么相等的这个数值就是正方体的棱长。
2.解:48=2×2×2×2×336=2×2×3×3,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数2×2×3=12,即最多12人获奖,每人获笔记本:48÷12=4(本);笔:35÷12=3(支);答:最多12个同学获奖,每人获得的笔记本4本,铅笔3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得求最多有多少个同学获奖即是求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将48和36分解质因数,找出相同部分,相乘即可得出最大公因数;接下来用笔记本的数量÷最大公因数即可得出每人获笔记本的数量;用铅笔的数量÷最大公因数即可得出每人获铅笔的支数。
3.解:4×5=20,即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20厘米;20÷4×(20÷5)=5×4=20(个)答: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20厘米,需要20个长方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可知,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小长方形长与宽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计算;要求需要几个长方形,分别用除法求出长、宽部分需要的长方形个数,然后相乘即可,据此列式解答。
4.解:936+287=1223或936+387=1323或936+587=1523或936+787=1723,所以;;;。
【解析】【分析】由竖式加法算式可以知道,每个位置的质数只能是一位数,而10以内的质数有:2、3、5、7,然后再把每个质数代入算式进行验证。
5.(1)解:1- - - =答:五(4)班捐助的书占总数的。
(2)解:8、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24÷4=6,31~39之间是6的倍数的是36,所以平均每班36人,一共有:36×4=144(人)答:五年级四个班一共有144名学生。
【解析】【分析】(1)把捐赠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用1-五(1)班占的分率-五(2)班占的分率-五(3)班占的分率=五(4)班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五年级四个班所有的学生人数,既能够整除8,又能够整除12,说明五年级四个班的总人数是8和12的公倍数,先找出8和12的最小公倍数,再算4个班,平均每个班的人数,而每班的学生在31人至39人之间,接着具体确定平均每个班的具体人数是多少,就可以确定总人数了。
6.解:甲:6÷7= (千克/人)乙:7÷8= (千克/人)丙:5÷6= (千克/人)>>答:乙小组平均每人收集的电池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分别用除法求出每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的电池质量,然后对比即可解答。
7.解:121-1=120(支)47+1=48(本)所以“优秀队员”的学生人数实际上是1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1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24。
答:班级中“优秀队员”最多有24人。
【解析】【分析】把练习本本数加上1本,把水笔支数减去1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