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中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山西中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山西中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作者:————————————————————————————————日期:2201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5年复习策略中考语文复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若面面俱到去复习,则如大海捞针,劳而无功。

某些阅读题的不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语文没法复习,考试靠运气。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凡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了解命题趋势,针对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复习的班级或个人,他的语文成绩是不错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积极探讨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发现问题又探讨,吸取众家之长,全面探讨语文中的各个专题。

现就201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取得中考语文总复习的最佳效果提出几点体会,或许给学生一些启示,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整体评价:山西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严格依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命题,体现语文课程性质。

统观整套语文试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考查的内容基本覆盖了中学教科书所涉及的语文知识和对基本能力的要求,便于引导和促进语文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师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教学的衔接起到了稳定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201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的整体结构以稳定为主,稍有变化。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基础(25分)、阅读(45分)及写作(小作文10分,大作文40分);总分120分,150分钟完成;共24小题。

201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考查的内容也是以稳定为主,重点考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以考查基本能力为主。

第一部分基础这一部分共25分,约占全卷分值的20%。

其中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语音、错别字、词语运用、语法、语言表达和综合探究)10分,占全卷分值的8%,考查意图主要为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而古诗文默写15分,占全卷分值的12%,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经典名篇名句“会背”、“会写”、“会用”的能力。

整体来看,这部分的透露出来的考查特点主要有:一、首先强调积累运用。

如对语音、字形、古诗词记诵等的考查,内容全部属于课内,体现“学考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重视课本、重视基础的思想。

二、注重语文的生活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从错别字、词语运用的选材、语法辨析、准确表达、综合探究等题目看到,考卷要求学生在基础知识充分积累的基础上能灵活有效地表达和运用。

第二部分阅读这一部分分为两大块,古诗文阅读以及现代文阅读。

其中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共8题,16分。

首先,古诗词鉴赏部分考查了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与思想内容的理解。

从认知层面来说,既考查了学生读解诗歌的基本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内容要点的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其次,文言文阅读部分分别考查了学生在文言文词语辨析、文学常识、古今异义、文言断句、文言翻译、文意理解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从认知层面来说,既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把握能力,考查内容比较全面。

现代文阅读这一块又主要分为文学类文本(叙事散文)与议论文(哲理散文)两部分,共9题,29分。

阅读重点考查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阅读16题,阅读19题)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14题、17题)”“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阅读18题,阅读22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阅读15题,小作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尤其是有淡化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及常规题型机械地考查,更注重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与欣赏。

总的来说,现代文阅读这一块部分题有一定难度,这增加了全卷的区分度。

同时在能力方面强调理解与推断能力,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

第三部分:写作:写作部分完全符合课标中“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的要求。

小作文(10分)从题目要求上来看,“视觉角度”要写出看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

“听觉角度”则是要写出所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

这样分析来看,可以写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可以写大自然的某一个季节等等。

体现了“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要求。

大作文(40分):命题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为主导思想,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对学生平时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考查,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另一方面引导广大一线教师,本着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合性学习中“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深入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全面、深入、精细地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具体分析:2014年的语文题,比2013年的题好多了。

首先是覆盖面大,从语音(生字、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字形、词汇、句子、到修辞、语法、表达方式都考了,只是没有考标点、病句修改等,这也正常,一份考题不可能涵盖所有考点。

其次是古诗文积累的考查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有机械填空,理解性默写、归类性默写、整段文言文的默写,同时又有一定的开放性(选做题)。

第三是古诗文的阅读赏析有了新意,尤其是拓宽了文言文的考查范围(断句的出现)。

这些都是这份题的亮点。

(一)、试题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1、试题选材很好。

比如:错别字的考查。

选取了与“马”相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

第4小题综合考查语文基本知识,选取了冰心《谈生命》中的一段话作为载体,具体考查了词性、近义词、笔画、短语结构、句子主干等知识,充分体现了语文知识随文而教的特性。

第5小题在考查学生综合探究和语言表达的同时,让孩子们潜移默化之中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大师治学》、《希望在你们身上》阅读语段都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并且在考查的过程中弘扬正能量,对学生予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

对照大师,我们会有很多令人鼓舞的启发和影响。

对于逐渐成熟的中学生,告诉他们“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会让他们更加自信。

2、题型有创新。

今年的试题中出现了小作文和大作文并行,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并行,而且古诗文赏析选用的是理解选择赏析的形式,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对赏析题目不再感到畏难。

尤其是文言文着重考查文言现象比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引入成语)断句等都是山西省第一次考查。

(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体现试题命制的社会教育功能,彰显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人文性功能。

试题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使试题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试卷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现实。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特别是大作文,写一次初中语文活动,内容可以选择,时间可以选择,收获不同,感悟不同,不同的学生都有话说。

(三).试题重文本感悟,重个性的体验。

命题从内容把握到文章分析,从写作手法到行文思路,从品味语言到体验感悟等,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广阔空间。

设题立足对于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强调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语境理解赏析。

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以及对文章的阅读鉴赏能力。

比如第18题“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第21题“文中第④段赞美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这使人联想起“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请您仿照后一种形象的语言,再写一句表达对青年人的赞美。

“把“句子仿写”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

(四)、试题既考虑到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中考的语文试题给人的感觉是容易,90%以上的考生都感觉语文题好做,基础好做,作文不难。

三.试卷分析从阅卷发现的情况来看,学生做题情况良好,但是,也反映出了一系列问题。

(一).汉字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几乎所有组的阅卷老师都提到了因为书写不过关而导致失分的情况。

1题的(1--5)小题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出现了误差,如“辗”“燕”“曾”等字尤其明显。

1(6--8)古诗文默写识记不准确,错别字太多,特别是别字严重:如:“封、梨、浊、胸、酣、尚、风等字”书写不规范,笔画笔顺不到位,字体结构不清晰、不合理,字迹潦草。

文言文答案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错别字现象严重,例如“刘禅”的“禅”字写成了“殚、惮、婵、善或其他错字等”“诸葛亮”三个字不会写。

作文普遍存在字体潦草,字数不足,直接影响得分。

建议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狠抓书写的规范,提高学生写规范字的能力。

(二).阅读积累不足,题干意识不强,语言表达不准:1.古诗文中的默写填空采用多种形式:直接默写、理解默写、分类默写等。

这是最容易得分,也是最容易失分的地方。

失分原因:背诵积累不足。

建议首先古诗文的默写要做到在会背的基础上写对---每个字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做到不丢字,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

尤其对一些较复杂的容易写错的生僻字更要格外注意,反复写,弄准笔画结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消灭“别字”。

2.文言文的前两个小题考查文学常识、古今异义和词语理解。

文学常识搞不清,把后主写成“刘备、刘彻”甚至“刘能,刘谦”,“卑鄙”的古义只写一半的不得分。

失分原因:不看要求,答题搞错位置,如古今义先写今义,再写古义且不标明那个是古义,那个是今义。

今义没有能理解到品德上,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答题,或程度深或理解偏或口语化的解释如“下贱、不要脸”等。

3. 16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失分原因主要是题干意识不强,未能审清题意,答成了为什么会“相面打分”或者“相面打分”的好处,二是对“相面打分”理解偏差。

18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让同学们分析心目中的好老师所具有的好品质,改完后才发现如此简单的题目,答案却五花八门。

原因一是审题不严格,很多同学都在分析语段中的林语堂,而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