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张拉_secret

二次张拉_secret

xx特大桥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控制一、工程概况xx市轨道交通三号线xx特大桥总长352m,桥型方案为(96+160+96)m的三跨两向预应力砼连续刚构,采用单箱单室断面。

箱顶板宽9.1m,底板宽5.6m,箱梁跨中及边跨现浇段梁高3.7m,0号块梁段高9.2m,其间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全桥各梁段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Фs15.2-3钢绞线,设计张拉吨位583KN 。

针对国内桥梁短束预应力筋施工普遍存在应力损失大(应力损失可达20%~30%),钢材利用率低的现象,本桥采用已于2004年3月4号申请国家专利的YHM15-3G 型二次张拉预应力锚具(国家专利号:200420035230.3)。

为加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掌握,总结相关施工工法,本次QC活动主要以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控制为主。

二、QC小组情况经项目领导研究讨论,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组长,项目副总工为副组长以及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员组成的三级配置科技攻关型小组。

QC小组由10人组成,平均年龄33岁。

小组成员概况详见表-1。

QC小组概况一览表表1QC小组成立后针对该项专利技术结合我部现场实际积极展开如下活动:1、聘请材料供应商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现场讲解锚具结构、锚具安装及张拉施工技术要点。

2、组织QC小组成员学习YHM-3G型锚具设计图及二次预应力张拉施工图。

参阅交通部、铁道部、xx轨道公司下发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结合行业内发表的参考论文、文献制定我部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验收标准并报监理、业主审批。

(由于采用二次张拉新型锚具,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3、结合业主审批的二次预应力张拉质量验收标准,QC小组编制了具体的《xx特大桥箱梁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作业指导书》等指导性文件。

4、组织QC小组成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针对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和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工前专业技术培训和工中结合实践的全面管理培训,并通过书面考核检查学习情况。

5、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及施工安全我们成立了科研小组,对施工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加强了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定期召开QC小组成员会议,进行现状分析。

6、明确组内分工,建立规章制度,加强QC小组成员的管理。

三、选题理由1、中短束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是近年来国家建设部重点推广的项目,目前国内外介绍该工法的相关文献较少。

该工艺结合了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精轧螺纹钢筋安全和钢绞线经济的特点,有效解决了中短束预应力张拉损失过大的难题,在国内外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处于领先水平。

2、xx特大桥是xx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跨越xx、轻轨二号线、牛滴路、北滨路,施工地形复杂;轨道梁桥主跨达160m;曲线半径仅311m)。

梁部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作为该桥的控制性关键工序又是重中之重。

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填补了公司在预应力二次张拉技术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响应了公司“立足轻轨、占领xx、面向全国”的战略思路。

3、如果说利润和质量是企业的血脉和生命,那安全就是二者延续的保证,以上三者是具有统一性和矛盾性的一个有机结合体。

预应力二次张拉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提高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降低造价充分发挥了其统一性的一面。

4、通过本次QC活动,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为相关工法的总结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公司在以后的同类施工任务中积累了施工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因素,经过小组全体组员讨论确定以“xx特大桥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控制”为本次活动的研究课题,开展QC攻关活动。

四、活动目标及可行性分析1、活动目标①、结合铁道部、交通部颁布相关验收标准和业主、监理下发质量要求,经QC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每百束不合格点及其偏差值控制计划见表2每百束不合格点控制表表2②、保证无施工安全事故发生;③、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队伍素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可行性分析①、xx特大桥是xx市轨道交通三号线控制性节点工程,业主、公司对本工程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施工,给予充足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②、材料供应商湖南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派驻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施工。

由于该工艺已应用于xx鱼洞长江大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项目部组织技术及工班人员现场取经,取得了较好的感性认识。

③、QC小组人员施工经验丰富、技术管理过硬,知识结构合理。

技术人员组织工长、工人进行集中学习,对关键工序进行集中、详细、透彻的传授、交底,并进行亲手示范。

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沟通渠道畅通,有能力解决现场突发事件。

五、小组活动情况结合工程实际,QC小组成员通过PDCA循环对采集的现场数据仔细分析、积极攻关,有效保证了预应力二次张拉的质量控制。

目标:通过1、2、3号块432束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施工,确保张拉应力等指标满足控制要求,二次张拉综合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

时间:2007年3月1日到2007年6月25日1、现场调查分析QC小组对1、2、3号梁段共计432束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全过程跟踪检查,不能满足控制指标要求共计48束,合格率88.9%。

QC小组成员对各工序进行了统计,根据要因绘制成表3、表4及图1。

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情况统计表一表3不合格点频数、频率统计表表4根据上表绘制出影响二次张拉质量的排列图如下(图1):12243648408060频数累计频率 (%)伸长值图 1伸长值位置位置裂、断丝影响二次张拉缺陷排列图从以上排列可以看出二次张拉伸长值、一次张拉伸长值是影响竖向预应力张拉质量的主要原因。

2、要因分析针对施工不合格项主要原因,QC 小组成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讨论。

从人员、材料、机具、环境、方法等5个方面找出了伸长值不能达标的原因,并绘制了因果分析图(详见图2)3、要因确认根据以上二次张拉缺陷排列图及因果分析图,全体QC 小组成员经讨论投票后确定影响二次张拉质量未能达标的主要原因是:波纹管摩阻过大、张拉前未预紧钢束、一次张拉拉力过大严重影响二次张拉伸长值。

(详见要因论证表 表5)4、制定对策经小组全体研究讨论,共同制定对策如表5所示。

5、对策实施实施一: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波纹管摩阻过大的问题,项目部现场预制一榀20m 梁,在完成砼养生、预应力穿束、锚具安装后委托xx 桥梁工程总公司工程质量检测所现场测定摩阻系数k =0.0039(大于《桥规》的0.0015),μ=0.44(大于《桥规》的0.20~0.25)。

经项目部统计相关资料上报监理、业主后及时修正了竖向预应力理论伸长值。

实施二:针对张拉前操作工人责任心不足,未对钢束进行预紧即进行张拉的问题,由龚建勇因果分析图 图 2分工不明确钢绞线锈蚀油泵漏油责任心差油表计量不准观测不及时★波纹管摩阻过大千斤顶常坏波纹管、锚具埋置不准夜间施工,计量不准★张拉前未预紧场地太乱,组织混乱一次张拉影响二次张拉★要因论证表表4根据已下发的作业指导书对现场工班人员重新交底,对每次张拉作业前由黄炳华、扬丰负责复查钢束预紧情况,彻底杜绝此类事件。

实施三:针对一次张拉影响过大的问题,小组立即聘请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现场开办讲座,对项目部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同质量监控人员签订质量包保责任状,从思想上提高大家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责任。

同时,实行奖优罚劣制度。

6、效果检查通过QC小组活动对2007.6.25~2007.8.30施工的4、5号梁段共320束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全程现场监控,综合指标均达到了预期活动目标要求,详见表6。

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情况统计表二表67、效益检查①、直接经济效益材料:全桥竖向预应力筋共长12190.3m,按原设计采用精轧螺纹钢筋需6.51kg/m×12190.3×6500元/吨÷1000=515832.5元,经变更为钢绞线后只需3.306kg/m×12190.3×5700元/吨÷1000=229716.5元,共节约286116元。

人工:通过QC小组活动,培育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增加了功效,在原来基础上每吨钢绞线能节省人工5工·天,共节约5工·天×60元/工·天×22.97吨=6891元。

机具:通过QC小组活动,采用二次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后避免重复购置张拉精轧螺纹钢筋的YCL-70型千斤顶及配套锚具2套,每套市场现价45800元,共节约45800元/套×2套=91600元。

本次开展QC活动,共节约直接经济成本:286116+6891+91600=384607元。

②、社会效益通过本次QC活动,培育了一批技术骨干,锻炼了一支队伍,掌握了新材料、新工业的施工要点,填补了公司在中短束预应力二次张拉工艺上的空白,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今后类似的相关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同时通过QC小组全体成员的精诚合作打造出一支团队,得到了监理和业主的一致好评,积极响应了公司“立足轻轨、占领xx、面向全国”的战略思路。

8、巩固措施及标准化①、标准化通过本次QC活动,小组初步形成了一套中短束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控制技术管理标准。

a 、岗位工作标准;b 、质量管理标准;c 、安全操作标准;d 、现场管理标准。

②、巩固措施a、严格按以上四个标准执行。

b、进一步完善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体系。

c、加强QC小组的自身建设,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制度、有记录、有成果。

d、组织专人整理编制本QC小组活动中经改进完善的施工工艺、方法及操作细则,纳入《施工技术总结》。

e、 QC小组活动中产生、修改、完善的一些考核细则,质量管理制度等纳入《质量管理者考核制度》。

9、总结及今后打算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我们在预应力二次张拉这项新工艺上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培育了一批技术骨干,在加强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了工程造价,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针对目前国内外建筑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工艺,全体小组成员将本着质量是生命,安全是保证的原则和事实求实的精神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