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风险决策中的贝叶斯方法.

浅谈风险决策中的贝叶斯方法.

科技信息2008年第33期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所谓决策, 就是决策者为了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佳方案的过程。

决策的正确与否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

因此,决策者应学会合理的决策分析,避免产生重大损失。

由于决策环境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和统计信息的不充分,决策必然带有某种程度的风险。

可利用的信息是减少风险的有力手段。

一般而言,信息越充分,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小,风险也越小。

贝叶斯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模型信息(假设的数学模型)、数据信息(抽样信息)和先验信息(经验资料),将先验分布和抽样分布整合成后验分布,以后验分布为决策的出发点。

如果有新的信息(数据),则更新后验分布,实现递归决策方案。

本研究通过实例,详细讨论了风险决策中如何利用贝叶斯公式有效整合相关信息,选择最优策略,并就最优决策进行解释。

1. 贝叶斯决策模型每个风险决策问题都包括三个要素:自然状态(各种自然状态形成状态集)、决策者采取的行动(构成行动集)、决策者采取某个行动的后果(用收益或损失函数描述)。

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可以得到不同的风险情景空间。

在通常决策问题中,决策者对自然界(或社会)会积累很多的经验和资料,这些先验信息虽不足以确定自然界(或社会)会出现什么状态,但在很多场合可以在状态集上给出一个先验分布。

从中得知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估计。

这种先验信息在做决策时可以使用,即依据先验概率分布及期望值准则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由于先验概率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不能完全反映客观规律,为了更好地进行决策,就必须进一步补充新信息,取得新数据,从而修正先验概率,得到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是根据概率论中贝叶斯公式进行计算,所以称这种决策为贝叶斯决策模型。

2. 实例某公司经营儿童玩具多年,今设计了一种新式玩具将投入市场,现要对此新玩具生产批量做出决策,现有三种被选方案(行动:大批量(a 1)、中批量(a 2 和小批量(a 3 。

未来市场对新式玩具需求(自然状态)是新式玩具生产的决定因素,根据历史资料及以往经验,估计市场需求量大(θ1 的可能性为30%,市场需求量小(θ2 的可能性为70%。

如果市场需求量大而采取大批量生产、中批量、小批量生产,公司分别获利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若市场需求量小而采取大批量生产、中批量、小批量生产,公司分别亏损6万元、2万元和赢利5万元。

即三个行动在两种不同市场状态下获得的利润(收益函数)如下(单位:万元):a 1a2a3Q=202010-6-2! "5θ1θ2为了更好的掌握未来市场,该公司委托一咨询公司作市场调查,这需支付信息费3万元,从提供的资料可知,市场需求量大的准确率是85%,市场需求量小的准确率是90%,该如何决策?假设决策者不用咨询公司提供信息,可以根据先验期望值准则选择最优策略。

由于各个行动对应的先验期望收益分别为E(a 1=0.3×30+0.7×(-6=4.8;E(a 2=0.3×20+0.7×(-2=4.6;E(a 3=0.3×10+0.7×5=6.5.相应最大的先验期望收益值6.5(万元),选择小批量生产方案为先验期望准则下的最优决策。

我们知道,利用抽样信息进行贝叶斯决策分析的过程,说明经抽样对状态获得最新信息后再作决策会改善结果。

但因抽样要推迟做决策的时间,又要花非人力物力财力及增加决策分析难度等,对把经济效益放在重要地位的企业家来讲不得不考虑对所做决策问题进行抽样是否值得的问题,为此事先做完善的经济分析,把为取得抽样信息而需支付的费用与获得信息后带来的收益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是否补充新信息。

对需要决策的问题,假如决策者所获得的信息足以肯定那一个状态即将发生,则该信息就称为该状态的完全信息。

假如决策者掌握了这个完全信息,就可以根据完全信息进行决策,选择最优行动,获得最大收益。

完全信息在实际工作中预先是不知道的,但人们可通过各种努力尽可能地接近它。

假如我们能估算出完全信息带来的收益,那就告诉人们在信息方面还可以有多大的潜力可挖,有无进一步抽样或调查的必要,决策者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会是多少。

对本文例子而言,完全信息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完全可以肯定状态θ1的信息,如果决策者掌握了这种信息,根据收益矩阵Q ,决策者肯定选择行动a 1,因为这使得他收益最大,即a 1使得max aj Q (θ1, aj =Q (θ1, a 1=30另外一种完全信息是肯定状态θ2的信息,根据收益矩阵Q ,决策者肯定选择行动a 3,因为这也可以使得他收益最大,即max aj Q (θ2, aj =Q (θ2, a 3=5因此完全信息下收益期望值为:E θ[maxaj Q (θ,aj ]=P(θ显然,完全信息的期望收益值超过没有完全信息的期望收益部分,其差是这个完全信息给决策者带来的好处,故称为完全信息期望值(Expected Value of Perfect Information ),简记为EVPI :EVPI=12.5―6.5=6(万元)。

信息的价值在于它能提高决策的最大期望值,但如果为获得信息所花费的费用超过它所能提高的期望收益值,这种补充信息就不合算了。

在此因为信息费3(万元)小于6(万元),所以认为咨询公司提供的信息是合算的。

用X1和X2分别表示咨询公司提供的结果为市场需求量大和需求量小,从咨询公司提供资料得知:P(X1|θ1=0.85,P(X2|θ1=0.15,P(X1|θ2=0.10,P(X2|θ2=0.90,由全概率公式得:P(X1)=P(θ1)P(X1|θ1)+P(θ2 P(X1|θ2=0.3250,P(X2=P(θ1P(X2|θ1+P(θ2P(X2|θ2=0.675又由贝叶斯公式得后验概率:P(θ1|X1=P(θ1P(X1|θ1=0.3×0.850.3250=0.7846,P(θ2|X1=1-P(θ1|X1=0.2154,P(θ1|X2=P(θ1P(X2|θ1=0.3×0.15=0.0667P(θ2|X2=1-P(θ2|X2=0.9333.若咨询公司提供的是需求量大时,则每个行动方(下转第309页)浅谈风险决策中的贝叶斯方法于广勤(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风险决策存在于诸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中。

合理的风险决策是尽量对决策中的信息加以有效利用,以控制决策风险。

贝叶斯公式能够有效地综合模型信息、数据信息和先验信息等三种信息。

文章结合相关实例,讨论了风险决策的贝叶斯方法,给出了如何运用贝叶斯公式对有关信息有效利用,以获得最优决策方案的途径。

【关键词】风险决策;贝叶斯公式;决策模型○科教前沿○48科技信息2008年第33期SCIENCE &T ECHNOLOGY INFORMATION ●项涉及语法较多。

于是师生在备考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复习相关语法,如虚拟语气、倒装、动词的非谓语形式等,这本是高中阶段的必修内容,学生本身对其有畏惧感,在大量的讲解与练习中,等于是重新抄了一遍冷饭,效果甚微,考试结果仍然是失分率超过70%。

再如作文一项,PRETCO 的写作要求是给学生相应的一段文字,把这理成一篇短文,类似于把这些文字翻译成英语。

在备考阶段,师生会不顾作文写作的循序渐进和基本要求,背诵一些套语,甚至范文,为了减少失分率,教师会要求学生尽量用简单句去写文章,把写作变成了翻译(根据笔者这几年的批作文的经验,在实际操作时,以点得分,即把所给的中文的每一点翻译成相应的英语),而不顾文章的内涵、文采,也不需要仔细审题、突出中心,语义不连贯也无可厚非,表达得体地道与否更可以抛在脑后,只要生搬硬套地把句子拼凑起来,不落下任何一点,句子通顺就能得高分。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考试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答题的方法或思路。

例如,PRETCO 的阅读理解中有三部分是主观题,而这些答案往往在所给文章中有现成的答案。

因此,为了让一些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提高得分率,教师们会鼓励他们去照搬照抄文章中的原句。

这样一来,即使这些学生什么也不懂,只要他们这样做了,一定会有收获,考试结果往往啼笑皆非。

在学校的考试中考三十几分的学生会通过考级。

这难道是考级的目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吗?三、对教学目的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

反复备考、不断地模拟练习妨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师在急功近利中,不会把自己真实的、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

一群具有思想、灵魂、人格、自尊的鲜活的学生也体验不到尊重、鼓励,只顾“唯书、唯上”,丧失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为了追求通过率,学校和老师都鼓励学生尽可能早地参加考试;这样一来,在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心理就有了这样的误解:高职英语教学就是为了通过PRETCO 的考级。

而这种认识就会在学生中产生两种极端:一次性通过的学生觉得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已完成,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过早地停止了学习,因此上课时老师会发现课堂气氛不活跃,许多学生已心不在焉。

而对于那些暂时没有通过的学生来说,这是一块心病,如何通过考级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或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即使是正常上课,他们也会心事重重,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四、对教学新理念的影响在备考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出现代的教学理念,即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的教学模式。

整个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加强效果,提高效率,教师们会直接指出应该注意什么,或详细列出语言点、语法等的用法,而省略了让学生思考的过程,忽略了“抛砖引玉”的教学技巧。

在备考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出信息时代的特点。

老师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垄断了课堂教学,侵占了全部的课堂时间,汇总了所有的教学内容,至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课堂氛围、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等都让位于考试,让位于完成多少篇的阅读理解。

在备考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教学目的,使培养学生成为素质和能力的统一成为一句空话。

学生们仅仅强行记忆相关的、不连贯的知识点,探索所谓的“考试技巧”,来确保考试的通过,提高考试成绩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于2004年在全国高校倡议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活动,又于2006年发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于2006年6月在《中国教育报》刊出“吹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的军号”一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已经实实在在地逼近了,高校英语教师将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即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真实实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