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换开关的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的概述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简称为ATS,是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的缩写。
ATS主要用在紧急供电系统,将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换接至另一个(备用)电源的开关电器,以确保重要负荷连续、可靠运行。
因此,ATS常常应用在重要用电场所,其产品可靠性尤为重要。
转换一旦失败将会造成以下二种危害之一,其电源间的短路或重要负荷断电(甚至短暂停电),其后果都是严重的,这不仅仅会带来经济损失(使生产停顿、金融瘫痪),也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使生命及安全处于危险之中)。
因此,工业发达国家都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生产、使用列为重点产品加以限制与规范。
ATS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开关本体+控制器。
而开关本体又有PC级(整体式)与CB级(断路器)之分。
1)PC级:一体式结构(三点式)。
它是双电源切换的专用开关,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自身连锁、转换速度快(0.2s内)、安全、可靠等优点,但需要配备短路保护电器。
2)CB级:配备过电流脱扣器的ATS,它的主触头能够接通并用于分断短路电流。
它是由两台断路器加机械连锁组成,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控制器主要用来检测被监测电源(两路)工作状况,当被监测的电源发生故障(如任意一相断相、欠压、失压或频率出现偏差)时,控制器发出动作指令,开关本体则带着负载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至另一个电源,备用电源其容量一般仅是常用电源容量的20%~30%。
图1是典型ATS应用电路。
控制器与开关本体进线端相连。
ATS的控制器一般应有非重要负荷选择功能。
控制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由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构成;另一种是数字电子型智能化产品。
它具有性能好,参数可调及精度高,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2.CB级和PC级ATS性能比较
2.1两者机械设计理念不同。
CB级是由断路器组成,而断路器是以分断电弧为已任,要求它的机械应快速脱扣。
因而断路器的机构存在滑扣、再扣问题;而PC级产品不存在该方面问题。
PC级产品的可靠性远高于CB级产品。
2.2断路器不承载短路耐受电流,触头压力小。
供电电路发生短路时,当触头被斥开产生限流作用,从而分断短路电流;而PC级ATSE应承受20Ie及以上过载电流。
触头压力大不易被斥开,因而触头不易被熔焊。
这一特性对消防供电系统尤为重要。
2.3两路电源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电源叠加问题
PC级ATSE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
PC级ATSE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180%、150%(标准要求)。
因而PC级ATSE安全性更好。
2.4触头材料的选择角度不同
断路器常常选择银钨、银碳化钨材料配对,这有利于分断电弧。
但该类触头材料易氧化,备用触头长期暴露在外,在其表现易形成阻碍导电、难驱除的氧化物,当备用触头一但投入使用,触头温升增高易造成开关烧毁甚至爆炸;而PC 级ATSE充分考虑了触头材料氧化带来的后果。
3. 生产PC级别ATS以美国ASCOATS开关为例,我们做以简要阐述,美国ASCO ATS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3.1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具备同期相位捕捉功能。
从正常侧电源切换至
备用侧电源,以及从备用侧电源切换至正常侧电源都具备同期相位捕捉功能,控制器同时主动侦测两路电源电压、相位、频率。
保证设备两路电源波形几乎一致情况下,瞬间切换完成。
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极大好处。
3.2 ASCO ATS断电转换时间是ms级,使用大安培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断电转换时间,是包括了控制器侦测出电源断电、控制器驱动开关触头、开关触头动作三个时间合成。
3.3 ATS开关具备极大Icw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水平。
远远大于断路器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水平。
这样可以保证大电流流过断路器和自动转换开关时,自动转换开关不会先于断路器跳脱,保证了负载供电可靠性、连续性。
3.4 ATS开关具备N线重叠转换功能,即开关N线加装一个转换触头,N线采用先接后断功能。
这样设计理念很好保证了发生切换时候造成电源三相不平衡,以及两路电源切换完毕后,两路电源完全分开原则。
3.5 ATS开关开关本体内部采用线圈电磁驱动,机械闭锁。
很可靠避免了两路电源并列问题。
正是电磁驱动,保证了开关转换时间为ms级。
3.6 ATS开关开关本体触头部分采用银钨合金,很好满足了导电和耐高温要求,与此同时还具备专门灭弧栅,保证了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时候把开关拉弧开关内部完成。
3.7 ATS开关可以实现就和远控功能,也可以实现和厂用电监控系统组网要求。
具备实现这个低压元器件监控、监视,统一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