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活动的注意事项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成功的班团活动的教育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但是,如何使班团活动取得成功呢?这是每位教师都关注的问题,也是必须掌握的问题。
首先,成功的基础是班团活动的组织者要明确班团活动的特性:即活动的目的性、时代性、趣味性、自主性、创新性、实效性。
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组织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这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需要每位教师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
在今后的活动时要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令活动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案例展示群雁齐飞穆老师发现现在的学生自私自利,说话做事从不为他人考虑,根本没有集体观念、集体意识,更谈不上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为此穆老师决定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和谐班集体。
于是,经过细心考虑,确定了本次活动主题为《群雁齐飞》。
这几天,穆老师都在思考: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活动呢?这天机会终于来了。
上早操时,一个同学因为把手放在口袋里,而给班级扣了纪律分。
同学们不以为然,认为扣分是常有的事。
穆老师就从这个孩子身上入手,他调查了这个同学扣分的原因:沈立在课间回教室取跳绳,不小心把自己吃剩下的方便面碰在地上,弄得满地是碎小的方便面。
她怕课间检查卫生的人看见地上的方便面,给他们班减分,她赶紧脱下大衣,拿来笤帚、撮子,立刻收拾起来。
刚刚收拾完,上操的铃声响了,沈立顾不上穿大衣,急忙跑出去上操,冬天的天气很冷,寒风吹到手上直疼,她挺着,后来她不由自主的把手放在了口袋里,这下让检查的同学发现了,给她去了一分。
穆老师得知事情的原因,不但没有批评沈立,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沈立因为为班级着想,才收拾方便面;因为时刻想着班级,才没有穿大衣;因为心中装着班级,手在外面冻着还咬牙挺着,不注意把手放在口袋里一下,才给班去一分,要是我再这么冷的天气里,会总把手放在口袋里,得减十多分。
,沈立这种一心为老师、同学、为集体着想的集体观念值得全体师生学习。
如果大家都这样我们的集体才能共同进步,我们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大家说对吗?”同学们惊讶的面孔消失了,异口同声地说:“对!只有团结起来我们才能共同进步。
”穆老师乘机说道:“大雁渴望高飞,我们渴望共同进步。
大雁拥有团结的雁队,我们拥有和谐的班集体。
我们这集体就像雁群齐飞。
针对今天的事,我提议我们组织一次班会活动,主题为《群雁齐飞》。
至于活动的具体内容、程序编排、具体形式等,一切都要由全体师生来完成。
”“好极了!”同学们欢呼着。
同学们经过商议决定在一周内,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寻找材料内容,准备形式不同的节目。
顺序编排及连词,等节目报上来之后,由班委成员和老师共同起草,再由大家来修订。
并且,在准备过程中,大家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
下周五正式召开班会,还要请来学校的领导和一些老师,共同来观赏我们师生的成果。
接到任务,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
第一小组的同学收集了团结友爱的格言,编排了《离队的小雁》童话剧。
小组长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爱好,结合同学的意见,为组员分任务,组员都欣然接受。
预演时,大家认为干巴巴的读格言太没意思。
黎明主张配乐朗诵效果好,而且要配钢琴曲。
大家一致同意。
第二小组的同学准备了故事《团结力量大》及歌曲《赛船》、《众人划桨开大船》。
在排练时,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分别提出好的建议。
朱迎说:“讲故事要绘声绘色,要加手势、动作、表情等等。
”于是大家齐心协力,给讲故事的人想动作、表情、语调、手势等。
经过加工这回简直就象故事大王所讲的一样,精彩极了。
菲菲说:“歌一首连一首唱,感觉太平淡,如果形成说、唱、跳、演相结合的形式,效果肯定好。
”菲菲的话提醒了大家。
将《赛船》先变成快板的节奏,同学们一边说一边走上台,然后在唱歌。
紧接着几个同学朗诵《小蚂蚁》,另外几个同学配合表演。
最后的歌曲,先由老师和赵明领唱,其他同学合唱,为了效果更好,中间一段由全体同学配合,一边拍手一边说有节奏的歌词“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段,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
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
”一经试验,大家对这组诗歌联唱特别满意。
第三小组,起草了几份以《假如------》为题的一分钟演讲。
第四小组组织了一次小型座谈会,由班干部参加,谈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麻烦,以及当时的苦恼。
准备以“知心姐姐”的栏目出现。
为了达到主题鲜明,形式不雷同,班委成员多次问津各组的节目,及时进行调整,并掌握节目的时间。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演出更出色,都精心排练,互相找不足之处,互相帮着修改。
在实践中大家深深体会到:此项活动,同学们各自发挥了不同的优势,真是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
最后排程序、串词时,穆老师和几个班级干部感觉内容少几分钟,于是班干部决定加入如何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的内容。
班干部马上号召同学们都来想,都来寻找合适的材料。
最后第三小组找到了材料,决定添加课本剧《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同学们有的扮演小逗号,有的扮演句号,有的扮演感叹号------这些标点符号互相争功。
学习委员说:“每种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个性,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选角色。
小逗号要小而且机灵,表演时也要蹦蹦跳跳。
感叹号吗------我说不好,其他同学说吧。
”文娱委员接着说:“感叹号的扮演者应该是瘦瘦高高的,说起话来娓娓动听------”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建议选人、演练,真是恰倒好处。
最后班长提议还要讲讲班里的奖状是怎样得来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集体力量的结果。
大家拍手叫好。
经过一周的努力,一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新颖的班会一切准备就绪。
按照计划,周五我们如期请来了学校领导,观赏我们的班会。
班会开始了。
同学的表演博得学校领导的掌声,同学们更起劲了。
“故事大王”带来的故事《团结力量大》绘声绘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活泼新颖的诗歌联唱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大家随着音乐拍手、歌唱,就连学校领导也参与近来。
大家听着含义深刻的配乐朗诵的名言警句,越听感觉越有道理。
“知心姐姐”栏目使同学之间增进了理解。
课本剧《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同学形象逼真的表演,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班会最后,以《假如------》为题的演讲将班会推向高潮。
班会在一片片掌声中、在一阵阵的笑声中结束了。
二、案例分析1.此案例成功之处在于组织活动的目的明确,通过主题班会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自主权的要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潜能。
穆老师组织的这次活动,从活动的具体内容到活动的形式,乃至活动的编排、连词、表演、练习,全部由学生来完成。
整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真正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创设活动、主动感受活动、主动完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引导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使学生从被动的局面下走出来,在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发挥自主性。
2.班会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了集体观念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来做策划者、指导者、实施者、体验者,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达到了动手又动脑在活动中感受集体力量创造和谐班集体的目的。
3.但班会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没有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教育。
在此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考虑活动场所环境的布置,活动中教室的布置:前后黑板及墙壁应该利用起来,或使用大屏幕等现代化手段布置环境。
在活动过程中,配以环境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效果会更好。
比如黑板的布置:背景可以是蓝天、白云,在天空中画上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形,越过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向前方展翅飞翔,中间写上《群雁齐飞》四个主题字。
还可以让每个同学做一只大雁的图,涂上颜色,在大雁的身上写上同学自己的名字,最后每个同学依次把大雁图片贴在黑板上,最好把大雁拉成“人”字形雁阵图。
象征着班集体同学就像这雁群一样齐飞。
三、理论对接1.活动基本特性要想使活动取得成功,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先了解活动的特性。
班团活动的基本特性有:目的性、时代性、趣味性、创新性、实效性。
目的性:每次活动要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要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特别要突出思想品德、社会道德、树立理想等方面的教育。
明确为什么开展此项活动?开展此项活动会使学生受到哪方面的教育?这些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活动中有地放矢的实施教育。
时代性:每次活动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抓住时代特色,贴近生活,接近现实。
这样,就使活动不会出现“空洞”现象。
自主性:活动从开始到结束,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自感觉生活,体验生活。
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趣味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爱动,教师应在活动的“趣”上做文章,不要一味地按上级文件精神生搬硬套。
每次活动要在适合队员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激发队员的情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创新性:每次活动要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特别要注意在活动中,既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活动一举多得。
实效性:要通过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如针对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差的情况,可以开展“生活小能手比赛”,让孩子们在叠被子、钉扣子,系鞋带等小事中受到锻炼,培养学生自理能力,针对个别学生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不吃零食省下钱,爱心献给小伙伴”活动,既可以帮助困难的学生,又使献爱心的学生受到教育,改掉吃零食乱花钱的不良习惯。
2.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树立“三观”(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观。
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明确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创造性的辅导,把社会、组织与成人的期望,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求,以实现帮助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目的。
(2)树立在活动中的导航观。
学生正处于良好行为的养成阶段,因此教师对其行为养成起重要的导航作用。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巧妙的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
使学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3)树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启蒙观。
学生的心理富于多变性,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有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导意识,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心理教育活动。
3.组织活动具体的注意事项(1)组织活动要做到四个确定:确定活动的目标;确定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人员、时间;确定活动应达到的质量。
(2)活动前,教师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把握时代脉搏,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主题。
(3)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的不同,注重活动形式美,才能激发队员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组织学生活动还应注重活动场所,环境的布置,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