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和电路图教案

电路和电路图教案

电路和电路图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2.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二)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块,投影仪,投影片,手电筒。

(三)教学过程1.复习(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2.引入新课实验:在磁性黑板上连接如图1所示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

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3.进行新课(1)电路的组成①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③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继续刚才实验1的演示,重做图4�4的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打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将小灯泡取下,即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

观察:观察手电筒电路。

看看这个电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可让学生自带手电筒,作随堂观察)。

思考:手电筒电路的开关与我们演示实验中所用的开关是否相同?你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与此不同的开关?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否相同?(2)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

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①示范:画出图4�6的电路图(图2)。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

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4�6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

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4.小结(略)5.布置作业1.完成本节教材后的练习。

2.思考题:一个实际电路中的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许多个。

例如实验1中的小灯泡和电铃要同时在一个电路里工作,用同一个开关来控制。

这个电路应怎样连接?你有几种方法?请试着画出电路图。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示例之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根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3.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规范和技能。

(二)教具6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3个(带灯座),电铃一只,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10根;自制电路示教极(板上固定有12个接线柱,如图1所示)。

(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教师:我这里有一些电路元件(出示准备的元件),请同学们准备好,分别到黑板前来画出一个元件的符号(教师顺次一个个地出示元件,同时指定几个学生分别把符号画于黑板右侧)。

2.新课教学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些元件连成两种常用的基本电路,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弄清它们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特点。

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师:现在我们要把�只电灯泡、一只电铃、一个开关和电源组成电路,使得开关断开时,灯不亮、铃不响,开关闭合时灯亮铃响。

(教师根据图2按照连接电路的规范在示教板图1上用接线柱l-8组成串联电路,但图2先不板画出来,接着演示电路的效果。

)教师:这个电路实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现在请大家对照实际电路把它的电路图画出来(可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师巡视检查和评论学生所绘电路图。

教师:我们看到,这些元件是一个接一个地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配以手势)。

像这样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大家想一想,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怎样流过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呢?(请一名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画的电路图上标出电流的流向,然后指导学生看本节课文第一段。

教师板书概括。

)板书:串联电路连接特点:各元件逐个顺次接人电路。

电流特点:电流无分支。

(在板书“电流无分支”时,教师同时口述;就是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

)教师:像刚才这样用一个开关使电灯、电铃同时通、断电的效果只有用串联电路才能实现吗?能想出另一种接法的电路吗?请大家议一下,画出电路图来。

思考时,可以参考课文上的电路图。

(学生在议论时,教师按图3在示教板上安排好器材,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他设计的电路,教师做必要的修正。

)教师:现在我们按照大家的设计连接电路,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此,我们先在电路图中把电流的流向标出来(教师标出)。

下节课大家将要亲自连接电路的实验,请注意我是按照什么顺序连接电路的(教师按规范操作的“六字诀”连接电路,一边连一边对操作顺序和注意点作出说明。

接好后,演示效果)。

教师:大家看看,这个电路跟串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特点有什么不同?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段对照总结。

(学生读书,教师板书标题,内容暂不写。

)让一位学生回答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订正后板书内容)板书: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元件并列在电流分支处。

电流特点:电流有分支,干路电流分成几部分分别流经各元件。

教师:大家对比一下我们刚才的电路和课本图4-12的电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一个学生回答)图中用了三个开关,不有些浪费吗?学生议论,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作出下面的概括:并联电路可以通过各支路的开关分别控制各支路上的用电器,一个支路的通断不会影响另一支路的通、断。

这是并联电路特有的优点。

在不要求各用电器同时工作的情形下,就要采用并联电路。

大家联系课本图4-14,观察我们教室内的照明电路,看看各灯是否是并联的?(指导学生观察)回家去打开电冰箱看看,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是否一定会同时通断电?课本中电冰箱内部的电路图画得对不对?为什么?并联电路广泛用于家庭电路和工业电路,就是因为实际中经常要求各用电器能独立通断,互不干扰。

但是,对只要求各用电器同时通断的场合,采用串联电路可以节省开关,课本图4-21所示的节日的彩灯就是这种情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4-21)。

3.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串联和并联这两种基本电路,大家复习时一是要注意掌握两种电路的结构特点和电流特点,二是要注意电路图跟实物连接图的对应关系,做到看到实物图能画出它的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将有关元件连成要求的电路。

刚才我们连接电路的操作顺序可以概括为下面的“六字诀”。

板书:连接电路的六字诀标→识→查→连→查→通。

教师:今天作业时,先在作业本上做模拟练习,为下节课做实验做好准备。

4.布置作业(参看课本“电路”一章习题第1、2、3、4题)(1)找一个手电筒,把它的后盖打开观察,了解开关闭合时电流的通路,并画出电路图。

(2)画出图4所示的电路的电路图。

(3)按照图5甲所示的电路囱,将图5乙中各个元件连接起来(用铅笔线表示连接导线)。

(四)设想、体会l.本教案的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同时实现下列效果。

(I)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在串联电路教学中,由于学生尚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因此采取教师引导、讲解、示范的办法,先提出对电路功能的要求,教师连出一个电路,实现了这一要求。

随即动员学生根据演示电路,画出电路图。

在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则要求学生运用在串联电路中获得的关于电路效果与电路结构间的联系的认识,参考课本的并联电路图设计能使灯、铃同时工作的并联电路图,并识别演示电路和课本上电路在功能上的差别。

在串联电路教学中,着重于对电路的结构和特性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暗含着连接电路的技能传授。

在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则明白向学生提出认识电路特点和连接电路的操作顺序、规范两个学习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规范操作的示范和操作顺序要点的说明结合在一起。

在小结电路的特点的同时,侧重于电路连接操作顺序和规范的小结。

在设计演示电路时,注意与课本的电路结构有所差别,不依样画葫芦,给学生以更多的观察、思考、独立辨别的机会,以得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演示并联电路时,只用一个开关,使灯、铃同时工作,不仅与课本电路有所差别,而且简化了电路,便于学生抓住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暗含了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只有串联才能使各用电器同时工作”的片面认识)。

(2)创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提高教学效益。

在复习旧课时,就动员学生板画元件符号图,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都是从要求电路实现特定的功能的角度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识别演示电路和课本中的电路的结构或功能的差别,让学生看课文第一、二段,并提出小结的要求等,都是为使学生能把观察、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措施。

(3)使本课学习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要求学生画元件符号和电路图,是为了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于本课的学习;把连接电路的操作顺序和规范的传授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是为下节课的学生实验打下较好的基础。

2.突出重点知识,处理好一般知识。

由于学生对实际电路的感性和理性知识比较贫乏。

所以本教案对家庭电路和彩灯电路,按教材的编写意图,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

既要涉及这些电路,把串、并电路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又不去追究实际细节,把教学的多数时间用于学习基础知识技能上。

要注意,课本图4-14的实物电路和电路图并不�一对应。

课堂上没有时间,也不可能(也不要求)让全体学生详细弄清楚。

只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去分析,个别解决。

3.执行本教案时,只要安排紧凑,控制得当,可以顺利完成。

若余有2�3分钟时间,可以在小结时对连接电路的操作顺序的“六字诀”中的“两查”的必要性作出演示:利用已连好的并联电路,闭合好开关。

用一段0.5~IA的保险丝与一根绝缘导线的一端接在一起后,用它去使电灯短路,发现保险丝熔断冒火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