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2009-10-26 20:12:33一、化学实验室是开展化学实验的场所,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其它活动。
二、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用具均应有固定的存放位置,不得任意挪动或移出室外。
三、实验室的上下水道、电源、消防器材等必须经常保持通畅和完好,以便随时启用。
四、任何人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得抽烟、喝水和吃东西。
五、进行化学实验时要爱护仪器、节约药品、保持实验室整洁。
六、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同时关闭电源和水源。
七、实验中如发生中毒、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不要惊慌,应按照安全规则及时处理,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事后要检查原因并记入事故登记薄。
八、化学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九、实验室内实验剩余或常用的小量化学易燃物品,总量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应放在铁柜中,由专人保管,超过规定限量时不得在实验室内存放。
危化药品由专人管理,定点、定人、定量发放,学生使用后要严格回收。
十、禁止使用没有绝缘隔热底座的电热仪器。
十一、在日光照射的房间必须备有窗帘,并在日光照射到的地方,不应放置怕光的或与热能分解的燃烧物品,也不能存放遇热易蒸发的物品。
十二、实验性质不明或未知的物品,尽量先从最小量开始;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作好灭火准备。
十三、任何化学物品一经放置于容器后,必须立即贴上标签。
如发现异常或有疑问,应检查验证或询问保管人员,不得随意乱丢乱放。
有毒危险品要集中分类存放。
十四、在实验台的范围内,不应放置任何暂时与实验工作无关的化学物品,尤其是不能放盛有浓酸或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
十五、往容器内灌装较大数量的易燃、可燃液体时(醇、酸等电解质除外),要有防静电措施。
十六、实验室所用的各种气体钢瓶要远离火源,应放置于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
十七、建立建全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物品保管使用规则,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防止因急于求成或思想麻痹而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及违反化学物品保管、使用规则,引起燃烧或爆炸。
十八、要做好灭火准备,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并放在随手可拿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扑灭初起的火灾。
十九:课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整理、检查室内设备的位置、打扫卫生、配合实验员填写相关教学和设备文件后方可离开。
安全管理制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化学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第一章总则化学实验室主要有易燃易爆的高压气体、强酸碱及有毒药品、精密及大型仪器等。
在事发时现场教师、实验员及事故责任人应迅速组织、指挥,及时有序地疏散学生,对现场已伤人员作好自助自救、保护现场、切断事故源,尽量阻止事态蔓延,保护人身及财产。
及时准确根据情况判断向学院、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和消防部门报告。
实验室应有必要的技术防范手段,预防为主、责任到人。
对实验室里可能引发的刑事案件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变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补救及善后工作。
第二章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为了更好的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做到各负其责。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成立了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长:余为副组长:胡传跃、申湘忠组员:易涛(负责物理化学实验分室)谢善梅(负责有机化学实验分室)陈艳(负责无机化学实验分室)申湘忠(负责分析化学实验分室和精密仪器实验分室)第三章突发事件防范应急的实施一、事故防范制度1、成立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实行常务副组长负责制。
常务副组长每学期应至少召开一次组员会议,安排落实各项工作。
定期检查监督各部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各实验员应做好日常检查工作。
每次在实验室开放使用前要检查电路、电器、水管、多媒体设备等各类硬件设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到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每天下班前应关闭所有的水、电、通风系统等;大型仪器管理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管理,确保安全。
3、实验室主任督促各实验员进行日常检查工作,并做好经常性的随检工作。
对各实验员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协调和解决。
4、实验室中各类实验器材、化学药品等的管理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实施。
任何人不准私自借用任何物品。
实验员应经常检查实验器材、化学药品的安全情况,及时清理过期的药品。
危险、有毒药品从严管理,巨毒药品采用保险箱存放。
平时要经常检查有危险、有毒药品保管室(柜)的安全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
5、学院通过教师学习、教研活动等途径,提醒教师必须在理论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并教会学生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援、安全撤离。
6.实验室中常备有效灭火器、沙桶和简单医药箱,楼顶水箱能保证24小时不间断供水。
二、事故应急预案:1、化学强腐蚀烫、烧伤(如浓硫酸)事故发生后,应迅速解脱伤者被污染衣服,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皮肤,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或用适合于消除这类化学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仔细洗涤烫、烧伤面。
对眼部烫、烧伤后,立即用纯净水洗涤(不得用水直冲眼部)眼睛,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2、化学药品(气、液、固体)引发的中毒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将中毒者从中毒现场转移至通风清洁处,采用人工呼吸、催吐等急救方法帮助中毒者清除体内毒物,送医务人员治疗。
也可通过排风、用水稀释等手段减轻或消除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护好现场。
3、化学危险气体爆炸事故发生时,应马上切断现场电源、关闭气源阀门,立即将人员疏散和将其他易爆物品迅速转移,用室内配备的灭火器扑火,同时拨打火警电话119。
4、有机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药品着火,应用灭火器或沙子扑灭,不得随意用水灭火,以免扑救不当造成更大损害。
5、用电仪器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将人员疏散,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6、发生被盗、失窃等事故后,立即向学院和保卫处报告,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协助公安机关破案。
7、突发性不可抗拒的雷电、水灾、地震、房屋垮塌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马上组织疏散、抢救现场工作人员或进行人员自助自救,以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作好善后工作。
8、事故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有保护好现场的责任,有媒体介入采访的,由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接待采访及安排发言。
紧急电话:匪警:110 火警:119 急救:120校保卫处:校医院办公室:学院办:实验室:三、三废处理制度实验室“三废”处理办法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教学、科研实验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规定:院教字[2007]63号、院教字[2007]64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三废”处理办法办法。
一、三废的处理废气的处理:本实验室主要为基础化学类实验,几乎没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产生少量有机、无机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被空气稀释。
废液的处理:1、各实验室应配备储存废固、废液的有盖容器,实验所产生的对环境有污染的废固和废液应分类倒入指定容器储存;2、酸性、碱性废液按其化学性质,分别进行中和后处理,使pH达到在6~9之间后排放;3、有机物废液,集中后进行回收、转化、燃烧等处理。
4、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化学试剂进行实验。
废固的处理:1、能够自然降解的有毒废物,集中深埋处理;2、不溶于水的废弃化学药品禁止丢进废水管道中,集中焚烧或用化学方法处理成无害物;3、不便于实验室处理的废固、不能丢进废纸篓内,收集送专门处理单位处理。
二、改革与环保教育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废渣、废液容器和通风、排风设备进行检查、清理以保证三废处理的实施;加强实验研究,实行教学改革,在保证学生实验操作训练,在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前提下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尽可能地减少三废的排放。
实验教学中注意培养教师、学生的环保意识。
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国家教委(84)教供字020号《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国家教委教备[1990]013号《关于高等院校物资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学校物资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系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学校固定资产的一部分,其分类按国家教委指定的《高等院校固定资产分类目录》执行。
第三条属于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采用本办法管理:1.单价在200元(含200元)以上,而耐用期一年以上的仪器设备。
2.单价虽不满200元,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非易耗大批同类仪器设备(同类仪器设备总金额500元以上)。
3.单价虽不满200元,但与已列入固定资产目录的财产系同品种﹑规格﹑型号的仪器设备。
4.有的财产比较稀缺,实验室认为应列入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
第四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完成教学、科研、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
主管实验室的系主任兼管仪器设备工作。
化学基础实验室是系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机构,代表系履行仪器设备管理机构的职责第五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教学、科研、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需要。
实验室要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使仪器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发挥最佳效益。
第六条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门科学,实验室应积极开展仪器设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一套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体系。
第七条实验室管理人员(包括兼职)对所管仪器设备负有全部责任,任何人员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使用、移动和调换仪器设备,全系师生员工必须尊重管理人员的职权,要选派政治思想好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担任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考核及奖罚办法,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掌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计划管理第八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要根据发展规划,实验室设置,教学、科研、生产实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年度购置计划。
第九条仪器设备的年度购置计划,应由实验室会同教研室及其他使用者在每年3月以前书面提出,经实验室汇审平衡,主管系主任同意后,报学校业务部门审核,列入学校年度基本建设投资和财务计划,提请主管校长批准后,按学校规定的采购程序执行。
计划外临时需要的仪器设备,亦应按上述精神,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条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置必须提出书面可行性论证报告,其内容应包括购置理由、效益预测、选型论证、安装及使用条件等。
由主管系主任组织实验室工作咨询小组成员及有关专家,逐项进行评议,审查通过后,报学校主管部门,经主管校长批准方可购置。
大型设备的采购应采用招标形式。
第十一条自制仪器设备(包括请外单位加工制造的)使用者必须向实验室申报计划并应对其技术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及经济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一般设备经实验室同意后进行试制、大型设备按第十条程序审批后试制。
试制结束,经实验室牵头组织技术鉴定,合格后验收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