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业务知识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工作期限是指( )。

A.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B.搜集资料的时间C.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D.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答案:A2.有意识地选择几个城乡结合部地区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在本市的生活状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答案:A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A.职工月工资总额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数额答案:C4.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D.标志变异个数答案:C5.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50在第二组,80在第四组答案:C6.一个开口组距数列最大组的下限为600以上,其相邻组的下限为400,则该数列最大组的组中值应为( )。

A.500B.650C.700D.800答案:C7.时点指标的数值( )。

A.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B.通常连续登记C.时间间隔越长,指标数值越大D.具有可加性答案:A8.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5%,实际增长9%,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A.4%B.180%C.103.81%D.3.81%答案:D9.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答案:D10.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标准差不等,若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差大的,代表性大B.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大C.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小D.两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答案:B2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个体工商户若提供了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B.5C.3D.1【答案】D22.最新修订的《统计法》明确规定,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A.1千元以下B.2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C.1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答案】A23.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

A.国家工作人员B.全体公民C.企事业组织D.企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答案】A【解析】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

24.对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依法()。

A.给予行政处分B.给予统计行政处罚C.追究刑事责任D.给予通报批评【答案】C【解析】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25.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属于()。

A.行政处分B.行政处罚C.刑事处罚D.民事处罚【答案】B【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6.对于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依法追究()。

A.司法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法律责任【答案】D27.根据《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的罚款。

A.1万元以下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答案】D28.()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范畴。

A.责令改正B.记过C.拘役D.没收违法所得【答案】D【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9.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的规定,某企业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由()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国家统计局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D.统计法制机构【答案】C31.统计资料管理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内容是( )。

A.统计资料的审批B.统计资料的审核C.统计资料档案管理D.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答案:B32.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统计数据,应当在公布后( )内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A.15日B.10日C.3日D.5日答案:B33.《统计法》所保护的商业秘密的主体是指( )。

A.个体工商户B.企业事业组织C.统计调查对象D.公民个人答案:C34.下列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行政警告B.开除C.通报批评D.取消荣誉称号答案:C35.下列主体中,可以适用行政处罚的统计调查对象是( )。

A.社会团体B.国家机关C.事业单位D.农户答案:C36.国家机关违反《统计法》的规定,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 )。

A.通报批评B.警告C.罚款D.废止答案:A37.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应当( )。

A.依法追究行政责任B.依法给予行政处罚C.依法承担民事责任D.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答案:C38.《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对企业事业组织的最高罚款额度是( )。

A.1万元B.5万元C.3万元D.10万元答案:B39.统计行政机关对给予( )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组织听证。

A.罚款B.通报批评C.警告D.较大数额罚款答案:D40.企业事业组织对统计行政机关作出的( )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A.执法检查查询书B.催报通知单C.行政处分决定D.行政处罚决定答案:D1.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和()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A.统计制度B.统计方法C.统计标准D.法规性文件【答案】A2.虚报统计资料区别于瞒报统计资料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A.以少报多B.以多报少C.凭空捏造D.故意多报【答案】A3.统计违法行为瞒报统计资料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在主观方面必须()。

A.故意B.过失C.有过错D.恶意【答案】C【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这种统计违法行为具有三个特点:①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违反了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②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包括主观上的故意和过失两种过错形式;③行为人在客观上有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4.某企业的统计员王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单位年产值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

这种行为属于()。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C.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D.统计误差【答案】A【解析】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统计员张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

其行为属于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5.某乡实有养殖业7种,年实际收入的总值为70万元,但该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为增加自己的业绩,故意多编造了2种养殖业,并在其名下合计上报总收入15万元,致使该乡的养殖业收入总值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

该乡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B.瞒报C.伪造D.编造【答案】C【解析】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

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

题中该乡的行为属于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6.某县领导在审核本县统计员汇总的工业产值统计报告后,觉得产值太低,便亲自动手改动了全县工业产值的统计报表,并要求其按照改动后的数字上报。

此领导的行为属于()。

A.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B.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C.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D.统计监督行为【答案】B【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

题中这位领导的行为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7.某县统计局人口统计科电话催要报表时,因与县计生委统计员陈某发生口角,陈某遂表示不给县统计局报送报表。

报表期满后,县计生委也未向统计局报送人口统计报表。

县计生委的行为()。

A.不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B.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C.可以按拒报统计资料论处D.属于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答案】B【解析】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行为。

本题中,县计生委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并拒绝报送统计资料,因此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8.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年度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

该县长的行为属于()。

A.合法行为B.违法行为C.干涉正常统计工作的行为D.履行职权的行为【答案】B【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

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年度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该县长的行为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9.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B.瞒报C.篡改D.迟报【答案】B【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A项,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C项,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D项,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超过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