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汽车与社会

第六章 汽车与社会


第一节 汽车与人类
第二节 汽车公害
第二节 汽车公害
汽车犹如双刃剑,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多隐患 ,如环境污染、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等。汽车发展的过 程也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一、汽车工业与环境
(一)汽车工业占用大量土地 (二)汽车生产消耗大量资源 (三)原油的污染 (四)汽车生产过程排放大量污染
汽车废气能够影响男性生育!
2.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烟尘等粒子覆盖植物的叶片,阻碍植物吸收阳光,因此降低光合作 用的效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水分,形成酸雨、酸 雾、酸雪,或直接溶于水体(湖泊、溪涧),降低水土酸碱度,使 植物和水中生物死亡。二氧化硫能直接杀死地衣。 雅典以1991年为例,空气质量超过健康标准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的 天数高达180天,而且臭氧和二氧化氮浓度较高,又多出现于夏季高 温,整个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2.政策引导
因此,美国政府对豪华轿车(售价高于3万美元)征收10%的奢侈税 ,并出台了“油老虎税法”。 在国内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引导消费。财税„2009‟12号财 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征1.6升 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臵税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09年1月20日 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臵税。
2.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为遏制交通污染,欧盟1992年推行了“欧Ⅰ”汽车尾气排放标准,1996年 实施了“欧Ⅱ”汽车尾气排放限值,2000年出台了“欧Ⅲ”标准,逐步加 大了限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的力度。2005年1月,欧盟启用“欧Ⅳ”汽车 尾气排放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修改有关立法,以税收政策惩罚尾气超标的 汽车。根据“欧IV”标准,柴油发动机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每公里必须 在25毫克以内。标准还要求各成员国为柴油车增加特殊的过滤装臵,减少 颗粒物对空气的污染。欧盟最近出台的法令要求,每辆上路行驶的车辆必 须装有“车载检测系统”,在排放超标时提醒驾驶者及时进厂维修,不必 等到每年一度的检验。现在,欧盟已提出更为严格的“欧Ⅴ”标准,并在 2008年执行。

图6-1 汽车的制造过程
二、汽车排放与环境
(一)尾气排放污染物的成分
汽车尾气中的气体成分有1000多种,其中对人体健 康危害较大的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 物NOX、二氧化碳CO2和微粒物PM.
(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1.对个人健康的危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和悬浮粒子可刺激呼吸系统、眼睛,做 成不适;高浓度时可引发心脏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一氧化碳与身体 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不易分解的碳氧血红蛋白,影响血液运送氧气 的能力,严重者会因心脏衰竭或窒息而致死。二氧化氮在阳光下与 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产生化学作用,形成对流层臭氧和硝酸过氧化 乙醘(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尤其是多环性芳香化合物可致癌。 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令儿童智力发展迟缓。 美国的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智利的圣地亚哥、墨西哥、曼谷、瑞 典都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
(一)汽车噪声来源 一般而言。轿车的噪声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汽车机械部件本身产 生的噪声,例如发动机和驱动桥等;二是轮胎噪声;三是气流噪声 ( 风噪)。这三个来源是随着速度不同而依次出现的,因此有人将它们 划分为三类噪声
(二)汽车噪声的危害 在城市中,交通噪声约占各种声源的70%左右。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 特点。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 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 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 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 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 ,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人进入睡眠之后,即 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 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 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 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 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温室效应!
3.对社会的影响 酸雨侵蚀金属及大理石建筑、雕像,毁坏户外文物、艺 术品。因空气污染而致病的人口造成医疗负担。光化学 烟雾降低能见度,影响旅游业及对空中交通造成危险。 酸雨降低土壤酸碱度,降低农产品收成。 由此可见,汽车尾气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城市环境构成了 严重威胁
(三)汽车排放公害控制 汽车尾气污染的防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术 ,主要是提高燃油的燃烧率,安装防污染处理设备和开 发新型汽车;二是行政管理手段,严格汽车排放标准, 采取报废更新,及时淘汰旧车。
1.加强汽车技术改进,减少尾气污染 (1)改变汽车的动力 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最根本和最终的途径是改变汽车的动力。 在新的汽车动力中,采用电动汽车或其它代用燃料汽车可使汽车不 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污染气体。
(2)改善现有的汽车动力装臵和燃油质量。

(3)发动机机外尾气净化措施 目前,广泛采用一些先进的机外净化技术对汽车产生的 废气进行净化以减少污染,此途径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机外净化技术就是在汽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各种净化 装臵,采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减少排气中的污染物。 可分为催化器,热反应器和过滤收集器等两类。前者多 用于汽油机汽车,后者多用于柴油机汽车。
3.加强对在用车的管理可减少和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汽车保有量很大的美国、德国等,政府并没有制定强 制汽车按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淘汰的政策或规定。但这些国家的汽车 更新速度是比较快的。它们的做法是,当车辆达不到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 和安全标准要求时,不允许上路行驶。在下述一些情况下,车辆管理部门 将汽车作为自动淘汰处理。一是车辆经过修理后,仍然达不到政府规定的 强制标准;修理费用过高,二是车主自动放弃原有车辆;三是当超标车辆 在规定的时限内没有再次进行检测(例如半年)等。
2.改进汽车技术,降低汽车噪声 在汽车技术方面,目前汽车上采用排气消声器控制噪声,排气 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地降低 气流噪声的装臵。为了减少发动机辐射噪声,汽车生产厂家对 发动机和驾驶室都安装了吸音隔音装臵,并对发动机机罩进行 必要的隔音处理,这一切都能有效地降低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 声。为了防止发动机噪声和轮胎噪声窜入乘员厢,工程师除了 尽量减少噪声源外,也在车厢的密封结构上下功夫,尤其是前 围板和地板的密封隔音性能。 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由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两大类构成,是发 动机内部的燃烧及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噪声。燃烧噪声是指气缸 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 噪声;机械噪声是指活塞、齿轮、配气机构等运动件之间机械 撞击产生的振动噪声。一般情况下,低转速时燃烧噪声占主导 地位,高转速时机械噪声占主导地位,两者是密切相关,相互 影响的。实践表明,减少振动是降低噪声的根本措施。增加发 动机结构的刚度和阻尼,是减少表面振动的方法,从而达到降 低噪声的目的。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第六章 汽车与社会
第一节 汽车与人类
第二节 汽车公害
第一节 汽车与人类
一、汽车与生活方式
汽车的发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汽车促进了城乡生产企业和居民区布局的合理化。
二、汽车与交通堵塞 但是从20世纪60-70年代起,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 增长的时期,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导致了已有的道路 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交通状况变得日益 恶化。在全国范围内保守的估计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 失每年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解决交通堵塞问题有着 重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意义。 人们充分利用系统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运输系统,进而 导致智能运输系统的诞生。

1995年以后,我国关于智能运输系统的研 究、试验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交通部已将智能 运输系统列入中长期规划,同时,交通部公路科 学研究所和东南大学也都分别成立了智能运输系 统工程研究中心,专门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研究。

解决交通阻塞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在汽 车上安装自动导航系统。
三、汽车与资源

2001年以来,中国石油消费高速增长。据海关总署 发布的数据,2007年我石油依存度已近50%。2020年至 2025年可能达到60%,中国进口石油的1/3是供汽车使用 的。汽车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这 个压力还在增大。
(二)耕地资源的消耗
(三)缓减能源紧张的措施
1.寻求替代能源 (1)燃料电池 (2)二甲醚 (3)甲醇 (4)天然气
2.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里下来或从锻压车间出来 ,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过 一会儿才会恢复。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人体听觉 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人长时间遭受 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 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4.减少汽车使用量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使用量是控制汽车尾气的 污染的途径之一。因此,要大力发展包括公共汽车、地 铁、城铁在内的公共交通,并且提高公交的运行速度, 以减少汽车的使用量。
三、汽车们长时间接触噪声 ,会耳鸣、多梦、心慌及烦躁,或直接引起听力下降甚 至耳聋。噪声,常伤人于无形之中。
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三)汽车噪声的控制
1.加强噪声法规建设 在噪声法规方面,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已颁布了汽车 噪声法规,规定了汽车噪声限值和相应的测试规范,同时 ,还制定了大量的包括发动机等在内的总成噪声试验标准 。1964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汽车噪声测定标准 《声学一道路车辆加速噪声测量一工程法》 (ISOR-362- 1964),现为(IS0362-1981)。我国也于1979年颁布了《机 动车辆允许噪声》 (GB1495-79)和对应的《机动车辆噪声 测量方法》(GB1496-79),进入20世纪80年代,又陆续颁 布了汽油机、柴油机等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等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