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宜春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易错40题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易错40题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塞上曲顾况黠虏初南下,尘飞塞北境。

汉将怀不平,雠①扰当远屏。

金革卧不暖,起舞霜月冷。

点军三十千,部伍严以整。

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注释:①雠:仇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题“塞上曲”表明这是首边塞诗,前两句的“黠虏”和“塞北”也表明了这一点。

B.“雠扰当远屏”一句是对唐将心理的揭示,“远屏”就是远远地拒敌于国门之外。

C.第七句写兵士众多,第八句写军容严整,表明了唐军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

D.末二句强调唐将取得了消除边衅的胜利,以“酣”修饰“战”表明胜利来之不易。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泛湘江①南宋张孝祥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③。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遭谗言去职,从桂林北归途中。

②蝶梦:梦蝶,出自《庄子》。

水云乡:隐者居所,出自苏轼的诗歌。

③渠:通“遽”,迅速。

央:尽。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吴山”二句承上抒发词人深藏内心的渴望舟行到潇湘的意愿。

“买得”三句进一层揭示此次北归,六月下湘江的机遇。

B.“制荷衣”三句都是用了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纫秋兰以为佩”“盍将把兮琼芳”。

这三句承上转下,而屈原的伟大人格和作品,浮现在词人的脑海里,倾注到笔底下。

C.“唤起”三句,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赞颂屈原其人及作品的不朽价值。

“九歌”即屈原的九首祭神乐歌;“三闾”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

D.结尾“莫遣”二句把超越时空的思维意识回归到现实中清幽的自然画景,显示出乐趣迅速消失殆尽。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4.(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怨王安石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注)恁(nèn):如此。

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描写江南春雨;一个“打”字极富动感和力度,突出了狂风骤雨之残暴。

B.次句紧承上文:经过一夜风吹雨打,花儿饱受摧残,凋落了许多,令人惋惜。

C.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暮春景色:花期已过,绿叶成阴,树下有游人踏出的归路。

D.上阕描写江南春景,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寥寥二十余字,便从初春写到暮春。

E.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转入抒情,虽仅为一支小令,然章法谨严,结构精工。

2)(小题1)词的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用了怎样的手法? 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此诗作于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刘景文当时任两浙兵马都监,苏轼很看重他,曾称他为“慷慨奇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诗中的第二句写诗人“遥看”“草色”有,逼近去看“却无”,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之情。

B.韩诗后两句属议论语旬,诗人认为早春的景物之美食胜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

C.苏诗的第一、二句两句写夏荷残败、秋菊的衰残,是为了衬托橙橘的岁寒不凋之心。

D.苏诗的的最后一句赞颂了初冬时节依然生机盡然的橙和橘,并赋之以坚贞品格。

2)韩诗第三、四句与苏诗第一、二句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③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船。

《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③《庄子·天运》中说,轩辕(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成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仅写了景,也写了人。

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天空晴朗,剩下的夜路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内心当中的惊喜。

B.领联运用对比手法,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

诗人表明了自己在政治上原本就是清白的,不需要其他人来澄清。

C.颈联“鲁叟乘桴”是诗人借用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被贬遇赦之后的释然,但他并不想像孔子那样闲散江湖,退出政坛。

D.全诗巧妙地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明朗开阔,情感深沉,蕴含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旷达。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唐]许浑玉树(注)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玉树: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诗颔联描绘了远远近近的松楸掩映着荒冢、离离禾黍长满残宫的衰败之景。

B.许诗颈联借描写石燕掠雨穿云、江豚兴风鼓浪,表达对眼前壮丽江景的赞美之情。

C.王词上片绘景,以“登临送目”笼罩全篇,依次勾勒了水、陆、空的壮阔场面。

D.王词下片怀古抒情,追念往昔,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表达出深沉的叹息。

2)许诗与王词都运用了《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②。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此词为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赴汝州传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时所作。

②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河边烟云淡荡,柳树疏朗,阳光明媚,充满春天的气息。

B.第二句中的“媚”写淡烟和疏柳的妩媚神态,也表达了对谄媚小人的不满之情。

C.词的下片写作者游玩时喝着乳白色的午茶,吃着山间的春蔬,充满愉快之情。

D.“雪沫乳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生动,显示出词人高妙的写作技艺。

2)结合全词,分析“人间有味是清欢”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重山吴淑姬①谢了荼蘼②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

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

一川烟草浪,衬云浮。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①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

父为秀才。

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

②荼蘼(túmí):—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首三句,写了茶蘼花谢,却仍有少数花朵点缀枝头之景,表现了春景将休未休之态。

B.“庭槐影碎被风揉”一句,写出了风雨揉碎了槐影,也揉碎了词人的芳心,创作构思颇为精妙。

C.下片“一川烟草浪”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愁思比作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

D.“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暗含对比之意,同时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事物“愁”具象化。

E. 本词中,词人首写庭院之景,再写登楼的远景和近景,可见词人写作观察点是移动变化的。

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诗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清平乐”是词牌;“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的时间、地点和词的主旨。

B.上片前两句写饥鼠“绕床”、蝙蝠“翻舞”的动态,表现环境的热闹和词人心情的愉快。

C.“松风吹急雨”这一句写出了风雨交加的的环境特点,“吹”字极具表现力。

D.“破纸窗间自语”中“自语”,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渲染了环境的凄凉。

E. 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平生为了国事奔波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

2)“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龙阳县歌①刘禹锡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②,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微服巡察龙阳县后所作。

②篱落:篱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

B.第三四句重在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所以用孩子围观与黄犬怒吠来反衬。

C.龙阳县河滩一带地势平旷,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县衙很少有官吏出入。

D.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写斜阳静静地照在县鼓上,表现了作者的意兴阑珊。

E. 全诗叙写作者微服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2)“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