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支结构程序实现 公开课教学设计

分支结构程序实现 公开课教学设计

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分析探究
体验冲突
在EXCEL中用if函数转换合格性学科成绩即可,用if函数转换选择性学科有困难:
需要编程解决赋分。
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选择性学科转换等级分的算法。
让学生在分析探究中体验冲突,营造“愤悱状态”,激发起学生探奇采异、探新觅胜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3.2.3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掌握双分支结构的语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根据问题设计分支结构。
2.在项目中体验程序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建模和设计算法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经历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抽象建模、设计算法、程序设计、上机调试的过程体验,享受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永州一中高二的同学,他们已经在高一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针对本节内容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凭已有的学习能力,借助学习资料(教材、导学案),通过模仿使用语句,来解决本节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掌握双分支结构的语法
合作学习
交流展示
课堂巡回,个别指导。
学生分组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支结构的学习。
思维导图
建构知识
用思维导图归纳本节内容。
学生回顾所学,与教师一道进行小结。
用思维导图呈现本课的知识结构网络图。
拓展提高
1.从键盘输一个数,如果这个数是123456,显示“密码正确”,否则显示“密码错误”。
2.编程求几个数中的最大值。(1)分别输入两个数,输出它们中的最大值;
新知构建
水道渠成
项目分解建模:
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数,如果大于或等于60,在屏幕上显示“合格”,否则显示“不合格”。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与分支结构相遇,导出分支结构知识教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分支结构的概念、语法,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使用学生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掌握分支结构的语法。
教学难点:1.抽象建模,2.设计算法。
四、教学环境
网络录播教室
五、教学策略
按照杜威的“从做学”教学思想,采用问题提出→问题建模→设计算法→程序调试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学中遵循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师观,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目标,从生活中精选问题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同时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景Βιβλιοθήκη 问题导入呈现湖南省教育厅官方文件《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19年修订)》,让学生了解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评价方式。
呈现学生模拟考试成绩,提出问题:如何将学科成绩由分数转换等级?
读文件,了解学业水平的评价标准。
思考问题:如何将学科成绩由分数向等级转换。
(2)分别输入三个数,输出它们中的最大值。
上机实践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支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