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

24-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

第24讲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
一、系统功能描述
1)为主体化机车信号提供安全信息传输设备。

2)地对车安全信息传输设备是实现主体化机车信号的关键设备,设备除满足信
息传输的功能需求外,还必须符合信号故障-安全的设计原则,达到可靠性、可用性和稳定性。

3)实现监测、故障报警的功能。

4)系统设置维护终端,可实现对系统设备状态的监测、故障报警功能。

根据需
要,还可为集中监测系统提供必要的监测信息。

二、主要工作原理
采用冗余的电码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电码化的完好,不影响站内轨道电路正常工作。

为机车信号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地面信息。

集中检测维护机:监测各模块或单元板的故障,故障记录,站内报警,构成局域网,向远端维护站工区,段站传送数据。

三、术语和定义
1)电码化:由轨道电路转发或叠加机车信号信息技术的总称。

2)车站股道电码化:车站内到发线的股道及正线实施的电码化。

3)车站接发车进路电码化:车站内按列车进路实施的电码化。

4)预叠加电码化:列车进入本区段时,不仅本区段且其运行前方相邻区段也
实施的电码化。

5)闭环电码化:具有闭环检查功能的电码化。

6)电码化轨道电路:具有轨道电路和电码化双重功能的轨道电路。

7)入口电流:机车第一轮对进入轨道区段时,钢轨内传输机车信号信息的电流。

8)出口电流:机车在电码化轨道电路发送端短路时,钢轨内传输机车信号信息
的电流。

9)机车信号钢轨最小短路电流值:地面信号设备发送的机车信号信息被列车轮
对短路时的最小电流值。

10)机车信号灵敏度:使机车信号设备工作(稳定译码)的最小的钢轨短路电流
值。

11)机车信号应变时间:车载信号设备从钢轨线路接收到机车信号新信息开始,
到给出相应机车信号显示所需要的时间。

12)机车信号邻线干扰:相邻线路上的机车信号信息对本线机车信号设备的干
扰。

13)机车信号信息:由地面向机车上传递反映线路空闲与进路状况的信息。

14)载频自动切换锁定:机车信号设备根据地面传递的载频切换信息,
实现接收载频的自动切换和锁定。

四、实施车站闭环电码化的范围
1)列车占用的股道区段。

2)经道岔直向的接车进路,为该进路中的所有区段。

3)半自动闭塞区段,包括进站信号机的接近区段。

4)自动闭塞区段,经道岔直向的发车进路,为该进路中的所有区段。

五、设计原则
1)电路设计必须满足铁路信号故障-安全的原则。

室内故障或室外电缆一处混
线时,不应发送晋级显示的信息和向其它区段发码。

2)在最不利条件下,入口电流应满足机车信号的工作需要。

3)在最不利条件下,出口电流不损坏电码化轨道电路设备。

4)相邻线路的电码化可采用不同的ZPW-2000信号发送载频,由车载设备锁定
接收本线载频来防止邻线干扰;当与邻线载频相同或车载设备不能锁定某一载频时,电码化设计时应保证邻线干扰不会造成机车信号错误显示。

5)电码化不应降低原有轨道电路的基本技术性能。

6)已发码的区段,当区段空闲后,轨道电路应能自动恢复到调整状态。

7)列车冒进信号时,至少其内方第一区段发禁止码或不发码。

8)股道占用时,不终止发码。

9)有效电码中断的最长时间,应不大于机车信号允许中断的最短时间。

10)闭环电码化的发码及检测设备应采用冗余设计。

11)闭环检测设备未收到检测信息时,系统报警,条件具备时应关闭防护该进路
的列车信号机。

12)闭环电码化发码设备应加装监测装置。

13)电码化设计应满足防雷和电磁兼容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