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法的意义和常见分类法。
2、掌握交替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1). 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①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②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③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盐,又属于盐;K2SO4既属于盐,又属于盐。
(2).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
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反馈练习:对下列5种酸进行分类: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和氢硫酸(H2S)。
(1)根据1个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可以分为、、(2)根据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分为、2、简单分类法的应用⑴物质分类的方法⑵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②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和分子反应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1、定义:把(或多种)物质在(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
2、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3、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分散系可以分成类。
讨论:将下列分散系填入下表:汽水、自来水、白酒、牛奶,豆浆、食盐水、糖水、泡沫塑料、湿砖块、珍珠、云、雾、烟、尘。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液液液固液气固液固固固气气液气固气4、当分散剂是液体或水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nm 1nm~100nm >100nm分散质粒子的组成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均一、透明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一般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糖水淀粉胶体、Fe(OH)3胶体泥水5、胶体①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胶体的性质A: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B: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的现象C: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D:胶体的聚沉:消除胶粒所带电荷,并使其凝集沉降的方法方法1.加电解质溶液(也称盐析):如盐卤点豆腐。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3.加热:如煮鸡蛋。
③胶体介稳定的原因: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另外,胶体粒子在不停的做布朗运动。
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④. 胶体的提纯方法:渗析法。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半透膜只能使溶液中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能使胶粒透过,因而可以用半透膜将胶体微粒与溶液的分子、离子分开。
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
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
⑤胶体的应用:土壤的保肥作用、制豆腐的化学原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明矾净水、肥皂的制取分离、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等。
反馈练习: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氯B.漂白粉C.盐酸D.碘酒2.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胶体 C. 悬浊液D.乳浊液3.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4.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5.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B 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 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6.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A. 在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B. 0.01mol/LAgNO3溶液中滴入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C. 在NaF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看不到沉淀D. 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7.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A. 2mol/L的H2SO4溶液B. 2mol/L的NaOH溶液C. 2mol/L的MgSO4溶液D. 硅酸溶胶8.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9. 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10.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C.与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11. 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A.(NH4)2SO4B.NH4HCO3C. NH4NO3D. NH4Cl12.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1)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巩固:1.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B.溶液中溶质微粒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C.通电后,溶液中分散质微粒分别向两极运动,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D.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前者小于1纳米,后者介于1—100纳米之间3.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X Y Z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X Y Z A.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D.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3.下列反应,一定没有气体产生的是()A .盐与碱溶液的反应B .盐与盐在水溶液中反应C .酸与碱在溶液中的中和反应D .非金属与氧组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都属于有机物B .空气、冰醋酸、盐酸都是混合物C .在通电时氯化钠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D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5.下列各组物质,其分类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CO 2、SiO 2、NH 4Cl B .非电解质:H 2、C 2H 5OH 、玻璃C .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足球烯(C 60) D.同系物:6.成语、谚语、歇后语、缩语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中一些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各项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 .火树银花(烟花)D .一场雷雨一遍肥7.把盛有淀粉溶液的半透膜放入生理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半透膜中的液体于试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向其中滴加碘水,有蓝色沉淀出现 B .向其中滴加碘水,无明显现象C .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D .向其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8.化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可以收到直观形象、简明易记的效果。
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中正确的是( ) A .分散系的分类:B .常温条件下,酚酞的变色范围:C .HCl 和NaAlO 2溶液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D .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产物:H 3C OH OH CH 2OHH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