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识记:1.资源: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习惯上称为资源2.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人们需求而言的3.市场经济:在财产权利的制度体系下,通过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资源交换、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上的三个基本问题领会:1.经济活动的基本问题①生产什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什么进行这样的生产②怎样生产,利用什么资源,怎样进行不同资源的配比,在哪里组织生产③为谁生产,即产品如何分配,是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等2.经济学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法:通过对经济事实的观察和描述来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法:一般根据伦理或价值判断对分析研究的经济问题做一评价或提供规范。
②均衡分析法:当一个经济体系的所以重要变两处于平衡状态,没有任何因素促使这些变量发生变动,这个体系处于平衡状态③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但不论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比较分析法:对变化之后的自变量做一次静态分析,分析自变量变化后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情况,然后对变化前后两套自变量条件下的因变量值进行比较,但不考虑原均衡状态到新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动态分析法:对原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包括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间节点上变动速率④边际分析法边际成本分析:分析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品而使总成本变动数值,或者说是分析生产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边际效益分析:分析增加某种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增加值,或者说,是分析生产者每多售出一个商品而是总收益增加的值⑤数学分析法:使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3.管理学特征与研究方法特征①综合性和边缘性:管理学涵盖了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需要运用多学科的成果,又处在多学科边缘②复杂性和实践性:管理学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范围和内容的广泛性和丰富性,由此具有复杂性;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均是通过人们大量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成,其基础和标准均是实践③科学性和社会性:揭示了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的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标准的管理模式、程序、方法,这是科学性表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管理学要为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服务,没有超阶级管理学,由此带来的管理方法和方式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差异性,因此具有社会性研究方法④历史研究额方法:运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文献,全面考察管理的历史演变、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流派,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寻求对现在仍由意义的管理原则、方式、方法⑤比较研究的方法:把不同或想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以鉴别事物之间的异同,分辨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东西等⑥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管理的经验、方法⑦归纳演绎法:归纳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由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4.管理学、经济学与相关学科比较●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异同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吧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和集团的科学管理学: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两者都是眼睛资源配置问题,但依然存在以下区别一、经济学探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学主要眼睛资源的有效利用二、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和制度方面,管理学研究组织资源配置的技术和方法方面三、经济学侧重于比较宏观和共性方面,管理学侧重比较微观和个性方面●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三者存在紧密联系,并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经济学与金融学不仅有共同的研究方法,还有类似的研究方向,由于金融学和经济学融合已产生金融经济学。
最后,管理学与金融学的关系月越来越密切了,随着管理学日益介入金融研究,已经出现了金融管理学和金融工程学第一章供求的一般理论考核要求识记:1.需求: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个变量:商品的价格和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
个人需求: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市场需求:某特定市场和某特定时期,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购买某种商品的总数量。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总和2.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经济学中的供给指现实供给,表明既有供给意愿又有能力,还涉及商品价格和该价格相对应得供给量。
分个别供给:单个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市场供给:生产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能提供销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市场供给是单个厂商供给的加总3.均衡价格指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是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调节形成的4.需求弹性指需求量对影响需求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5.供给弹性指供给的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强烈程度领会:1.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的价格替代效应: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收入效应:商品价格变化后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对需求的影响②消费者的偏好厂商的宣传、广告等,往往立足于改变或培养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增加总需求量③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对正常商品,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对劣质货低档商品,则随收入提高而下降④其他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所购买商品需求的影响根据商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而不同。
如苹果是梨的替代品,磁带是录音机互补品。
如果A与B是替代品,则A价格上升B需求上升;如果是互补品,则A价格上升B需求量下降⑤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如果人们估计某些影响需求的因素将发生变化,如收入增加、价格上升等,就会及时调整消费,从而影响当期的消费。
需求规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遵循这一规律2.影响供给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其他既定条件下,商品价格上升,其供应量增加,反之,供应量减少②生产的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从而使得商品的供应量减少,相反,则利润增加,商品供应量也增加③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越高,则可降低原有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增加供应量④相关产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发生变化。
如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玉米价格不变,小麦价格上升时,就可能会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预期某某商品价格会涨,则会增加产量,如预期某商品价格会下降,则会减少产量。
供给规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的正向依存关系,但也会有例外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①商品本身价格变化所引起需求量的变化,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②当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①商品本身价格变化所引起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②当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应用:1.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①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当供给不变时,若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升高,均衡数量增加;反之,若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变低,均衡数量减少②需求不变,供给变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降低,均衡数量增加③供求同时变动都会引起均衡数量的变化,供求同增引起均衡数量同时增加,供给的增加引起价格的减少,需求的增加引起价格的增加。
价格的升高还是减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幅度,如果变动幅度相同,另一因素就是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对其产生作用供求弹性理论的应用:1. 需求价格弹性对企业销售收入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因此由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化不同,所以总销售收入不同。
对需求价格富有弹性的物品,总收益随价格的下降反而增加了,这就是“薄利多销”,这是因为富有弹性的物品在提高价格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要大于价格增加的幅度,致使销售总收入减少。
生产这类商品的企业可以适当采取降低价格的销售策略。
对于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当价格降低时,销售总收入会下降,这是因为,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降低价格时,销量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价格降低幅度,致使总收入变小。
生产这类商品的企业可以适当采取提升价格的销售策略来增加总收入2. 需求收入弹性对企业制定发展政策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或者预期收入的增加,企业可以适当扩大需求收入弹性大的一些高档次消费品的生产量,虽然这样风险大,但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利润;对于生产需求收入弹性小的生活必需品企业,无论消费者收入怎么增减,消费量不会太大变化,为此,这些企业不宜夸大生产,虽然利润不客观,但风险小;对于生产低档消费品企业,应根据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变化和消费者收入增减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生产量,以免损失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考核要求(1) 识记: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所感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消费某种物品获得满足感的主观感受(物质属性、数量属性)基数效用: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即“效用单位”来计量,并且可以将“效用单位”加总求和得到总效用序数效用:无需说出每组的效用具体是多少效用单位,只需说出两组之间的效用是“大于”“小于”“等于”即可,避免效用如何计量 边际效用:指消费一定数量物品时,最后消费的那个物品所提供的效用,XX X Q TU MU ∆∆= 预算线(预算约束):值消费者的收入制约了消费者消费商品数量的多少,即消费者只能在收入数量内选择消费商品的数量。
两个坐标轴与一条直线C Q P Q P Y Y X X ≤⨯+⨯围成的区域,消费者只能在此区域中选择消费组合,直线C Q P Q P Y Y X X =⨯+⨯称为预算线。
1.当X 、Y 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减少),预算线向右上方(左下方)平移,购买商品范围扩大(缩小)。
2.当收入不变,X 商品价格下降(上升),Y 保持不变,预算线以C/P Y 为原点,沿X 轴向外(内)移动。
3.当收入不变,Y 商品价格下降(上升),X 保持不变,预算线以C/P X 为原点,沿Y 轴向外(内)移动。
补充:当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消费X 的边际效用和消费Y 的边际效用之比,恰好等于两种价格之比,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此时消费者将不再改变消费的数量和倾向无差异曲线:当消费者消费两种物品时,每一种消费数量的组合构成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把效用相同的组合连成一条线,这条曲线就是无差异曲线。
表示每种组合提供给消费者满足的程度时相同的,究竟选择消费哪一种组合是没有差别的,无差异曲线斜率时负值 消费者均衡:指在收入一定的情况,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的情形消费者剩余:值消费者愿意为购买一种商品支付的货币效用与他实际支付的货币效用之间的差额替代效应: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保持不变,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消费者将增加相对叠加的商品的购买量,减少相对涨价商品的购买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