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血缘关系看当今中国社会的变迁

从血缘关系看当今中国社会的变迁

从地缘关系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08政一陈万祥
摘要:从改革开放看中国流动人口及其新变化看中国社会变迁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社会变迁
正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流动人口是指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和特有的城乡户籍政策为前提,其就业、生活或学习与其户籍所在地处于分离状态的人口,其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户籍居民离开本乡本地,进城或对外务工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具有十分显明的中国时代特色。

第一:中国现在阶段的人口流动是以农民工------农村户籍人口外出城市务工的劳动力为主体。

并逐步向农民工家庭成员及城市居民扩展的人口流动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

第二:中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带有明显的传统户籍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冲突,并使流动人口处于不利地位的痕迹。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中国现阶段的户籍制度仍然将中国人口分为
城市人与农村人两个不同的群体,而占人口少数的城市人却在事实上享有远多于农村人口的各种权益,因为他们可以依赖于各种完善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远远优越于农村的生活环境。

这两种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冲动的结果使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利益分歧与冲突,并使农民工等劳动力人口的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同时也体现出了人口流动权益得不到保障或者付出相应代价的特征。

第三:容易受到当地户籍及地域的排斥,流动人口大都从事于当地人口不乐意干的工作,甚至遭到当地人的排斥
近几年来流动人口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流动人口的数量规模仍在不断地扩大,当然这得益于中国不断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估计在1.4到1.6亿人之间,其中异地流动劳动力在1.2亿以上,而且城市流动人口也在扩大,估计有2000到3000万人,全国有近百分之十五的人口处在流动状态
二:流动人口的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过去流动人口基本上是农村人口,现在扩展到城市人口;过去流动的基本上是劳动力,现在扩展到未成
年人及未就业人口及退休人员;过去基本上是成年个体流动,现在是举家流动;过去流动中主要以壮年劳动力为主,而现在则以青年人,尤其是农村的青少年正在成为中国流动人口中的主体。

三:流动人口的追求在不断攀升,维权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过去的人口流动一般基于务工创收,从单纯的经济利益为目标。

而现在流动人口则开始要求平等融入当地社会。

同时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的权益受损现象严重。

其自身的维权意识也在急剧增长。

通过罢工,上访,诉讼用到极端的方式来寻求维权的安全在不断地增强,同时流动人口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经济权益,还包括社会保障与政治权益。

同时现在阶段我国对流动人口的保障取得的成交还是非常少的,基本上是以缺、乱、损三个方面。

一:首先,绝大多数的流动人口缺乏起码的社会保障。

虽然他们与城市职工是相当的甚至高于的风险进行劳动但他们的家属几乎没有任何保障二:各地进行的人口社会保障相当混乱,由于没有国家统一政策和统一指导,各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方案处在一种持续独立的状态,根本不能从整体上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

三: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处于受损状态,农民工在异地就业既不能享受当地的社会保障权益,也不能为自己积聚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

实际上放弃了社会保障权益。

一方面即使原来被社会保障问题为代价和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获取有限的生活收益。

从这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中,我们不难看到以下这几个时代变迁特征:
一:目前东西部间的发展不平衡仍然在拉大。

区城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

人口使流动的大体方向还是整个大西北向东部流动且有越来越强烈的趋势
二:中国的整体人口素质还是较低下的,农民工从事的大都仍是脏、累、苦的体力劳动且休息时间仍不充足,比较高档次的工作仍鲜有农民工的影子;同时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也以其中一部分农民工有紧密的联系。

但其素质仍在不断地提高。

三:中国的传统的户籍政策以及人口管理制度将开始松动,城乡这两种不同群的人的融合速度加快。

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在向和谐社会所作的决定和困难。

社会也将会不断向和谐和共同富裕不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