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内容要点

中国美术史内容要点

中国美术史重点整理一章:史前中国美术1. 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2.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划分及特点。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人们将稍加打制的天然石块(半成品)作为生产工具,目前发现200多处化石和遗物。初期(300万年--20万年前)猿人 巫山人、西侯度文化、元谋人中期(20万—5万年前)古人 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21-17晚期(5万—1万年前)智人/新人 广西柳江、内蒙河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出现了很多饰品,鸵鸟蛋皮,山西朔县峙峪遗址石墨磨制的的装饰品,骨针,钻孔贝壳,石珠等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4000年左右),以磨制石器为典型代表的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对整个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已经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农耕和畜牧,陶器和原始纺织业出现,原始建筑和村落出现。陶器:用红土、沉积土、黑土、黏土、瓷土等作为胚胎,用或低温烧制而成,有横穴式、竖穴式,850度到1000度左右。1921 河南(红陶和彩陶)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型壶),庙底沟型(曲腹小平底碗、卷唇曲腹盆) 甘肃(彩陶)石岭下类型(叶形纹彩罐、鲵鱼纹小口平底瓶),马家窑类型(尖底瓶、四系双耳才陶瓮),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小口折沿宽肩罐) 龙山文化1928 山东(蛋壳黑陶,红陶、灰陶、白陶)蛋壳杯、陶鬶 大汶口文化(黑陶)长江流域: 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红陶和彩陶)河姆渡文化(黑陶)、良渚文化绘画:图案和图画 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新石器彩陶上的绘画艺术 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其他器物纹饰刻画等。 《鹳鱼石斧图》仰韶半坡彩陶,墨彩,中国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画幅最大的作品。 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盆》 1973年 青海大通县 岩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仰韶地画—目前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史前室内地画。雕塑:雕刻和雕塑 木雕、陶雕、骨、石、牙、蚌、玉等。 鸟形木雕—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木雕。 河北易县神石庄乡北 福临遗址 陶盂腹上及4件陶器底部的人物画是我国发现陶器上刻画人像的最早作品。 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北方红山文化(圆雕法)、龙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平面浅浮雕)等为代表的玉器制作相当鼎盛。 红山文化猪形玉饰、墨绿色玉龙,浙江余杭反山12号幕玉琮,凌家滩玉鹰。 陶塑 辽宁牛梁河“女神庙”泥塑女神头像 、陕西洛南仰韶文化史家类型的人首壶、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狗形陶器。其他工艺美术 良渚文化比较全面,有纺织、竹编、制木、制玉,制陶等二章 先秦美术

1.青铜器的发展育成期 夏代至商代前期 种类少,造型稚拙,花纹少,铸造水平差。河南偃师县二里头---乳钉纹铜爵,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鼎盛期 商代中期至西周前期 品种丰富,食器和酒器突出,纹饰多变,有饕餮纹、凤纹、象纹和云雷纹等,具有庄重,威严,神秘华丽的色彩,铭文的字数不多,器型凝重结实。河南安阳侯家庄---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代后期王室用以急祭祀的器物,长方造型,深腹,柱形足,双耳。四壁有兽面纹,四角有扉棱,立耳外侧有虎纹和人头像,侧沿饰有鱼纹,采用分铸法铸造,先耳后合,表明商代的青铜器工艺已达到高超水平)。湖南宁乡---四羊方尊 安徽阜阳---虎食人卣(you)开放期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 鼎、钟、鬲种类增多,卣、爵等绝迹,出现壶、盘等,纹饰流行窃曲纹,整体风格朴实流畅,有的含有自由奔放的风格,长篇铭文较多。陕西—大克鼎、河南新郑---莲鹤方壶(高1米多,壶体呈锥方形,遍饰蟠螭(chi)纹,盖顶上仰起盛开的莲瓣,莲蕊上伫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鹤,形象生动,自由舒张,一改青铜器狞厉威严的风格,是中国艺术风格的新开端。 新式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末年,礼器减少,日常用具得到发展,印刻,鎏金镶嵌艺术兴起,制作精细,风格迥异,富贵华丽。河北平山---龙凤金银错方案、树形灯, 四川成都---偃乐攻战纹铜壶 衰落期 战国末年以后,青铜时代将结束,器物恢复简陋风格,器型轻便,用以日用,铭文多刻入重量,容量和工匠姓名。2. 青铜器是最早的金属工具,由铅、锡、铜合制而成,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在造型、铸造工艺、纹饰和铭刻文字方面汇聚了整个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奴隶社会又称为青铜时代。3. 青铜器的种类:日用器(炊器、食器、酒器和杂器)乐器(钟、铎、铙)兵器(戈、矛、剑、钺)。4. 纹饰有:动物纹(饕餮纹、象纹、龙纹)、几何纹(云雷纹、环带纹、窃曲纹)人物场景纹(宴饮、乐舞、狩猎),纹饰的组织方式有单独式纹样(兽面纹)和连续式纹样。5. 铸造方法有模铸法和失蜡法。4. 先秦绘画—壁画(红山文化女神庙壁画残块)、装饰性绘画(偃乐渔猎攻战纹铜壶、河南洛阳—金银错狩猎纹铜镜)和战国帛画(湖南长沙---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用以墓葬,形象刻画准确生动,很好的反映了人的精神气质,人物以墨线勾勒、线条优美流畅,装饰性强,设色以平涂为主,体现了人死后升天的美好愿望。5.先秦时期的雕塑有青铜雕塑(商 三星堆青铜人像)、玉雕(商 玉凤、跪坐玉人)、骨雕和陶雕等。6.西周“四阿重屋”又称“庑殿重檐”,是中国建筑最尊贵的屋顶。 《考工记》 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天然漆的国家,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已出土木胎漆器碗。8. 先秦时期有白陶(瓷土和高岭土)和商 印纹陶,商代陶瓷工艺初步烧成最早的原始青瓷。9.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金文又叫钟鼎文(大克鼎、毛公鼎)铭文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石鼓文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

三章 秦汉美术

1. 帛画:因画在丝质的绵帛上得名,一般用以墓葬,又称铭旌jing。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金雀山出土的西汉早期墓室帛画是保存最完整的。马王堆帛画:呈T形,内容繁复,构思神奇,天上、人间、地府景象互通,表现了汉代人极度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命永恒的思考和追求,透出楚文化中的浪漫奔放的气势。2. 画像石与画像砖是指用于祠堂和墓室等建筑具有装饰性质的砖石,放映的内容广泛,有现实生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祥瑞迷信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有:单线阴刻、减地平雕、减地平雕加阴刻、减地浮雕、沉雕。山东是汉画像石遗存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有嘉祥武氏祠(《荆轲刺秦王》、《泗水升鼎图》),长清孝堂山石祠(《二千石出行图》、《捞鼎图》)沂南画像石墓最具代表性。河南南阳舞乐百戏画像石。画像砖艺术起于战国时期,止于东汉末年,一般砌于墓道和墓室两壁,主要集中在河南洛阳和四川成都等地,有空心画像砖,内容有现实生活和侍卫、宴享、狩猎、苑囿景色等。四川大邑安仁乡—《弋射收获图》、《盐井图》。3. 秦汉时期绘画主要有宫殿壁画(秦宫遗址车马图)、墓室壁画(鸿门宴、二桃杀三士)、器物装饰画等,汉代绘画的教化功能占主要地位。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是保存最完整、反应现实生活最丰富的壁画,另外辽宁辽阳出土的《车马出行图》展示了汉代的绘画水平。4.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有写实和象征两大风格,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写实风格的代表。5. 陕西西安兴平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雕群是最具象征性的纪念碑雕塑,主要雕塑马踏匈奴,以战马代替霍去病本人的形象,骏马彪悍肥壮,气势轩昂将匈奴人稳稳踏于马蹄之下,显示出胜利者的英雄气概,战败的匈奴人神态凶悍,垂而不死的姿态表明了胜利来之不易,又预示着对失败了的敌人不可松懈,这是一座具有纪念性和象征性的纪念碑雕塑。6. 俑:代替真人真兽进行陪葬的雕塑,秦汉时期的俑有陶制、铜铸、木雕和石雕等形式。7. 秦始皇陵兵马俑,1974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有三个坑,1号坑主要是步兵、战车组成的矩形方阵,2号坑由弩兵、车马、骑兵组成的曲形军阵,3号坑为军阵的指挥部,类别有军吏俑、士卒俑和跽坐俑。艺术特色:以群雕的形式出现,采用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写实手法雕塑,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手法严谨,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是歌颂一代雄主雄才大略,实现伟大抱负的特殊丰碑。8. 陕西咸阳张家湾—裸体陶俑 、山东济南—彩绘乐舞杂技俑群 东汉成都—击鼓说唱俑:(头部形象写实,面部表情眉飞色舞,身躯造型夸张变形,胸部扁平,腹部圆如鼓,身体下蹲,右腿高跷,整件作品稚拙生动,率真大胆,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才能)。甘肃---铜奔马(马踏飞燕:昂首扬尾,三足腾空作飞奔状,右后足落在一只振翅飞翔的燕雀身上,象征着奔马身轻似燕,迅疾如飞,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物理上都保持平衡,表现了设计者卓越的想象力和烂漫主义情怀)。9. 秦汉时期的金属工艺主要有青铜器和金银器两种。汉代铜灯制作鼎盛,样式繁多,如河北满城西汉—长信宫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还有错金银博山炉10. 汉代是我国丝织业的第一个发展顶峰,产量大,品种多,技术成熟。秦汉时期纺织形态有 官营手工业、城镇独立手工业和农户生产。成都蜀锦最为出名,故成都被称为“锦城”,汉锦为经线起花,常为二色锦和三色锦。汉代丝织纹样丰富,有云气纹、鸟兽纹、花卉纹、文字图案和几何纹11. 秦汉时期植物染料迅速发展,已开始应用我国最早的化学染料,出现系列色调,已有39种色。12. 瓦当:用以砌在屋檐前端的带有图案的瓦片,秦代瓦当常饰有云纹、鹿纹、蝉纹和四灵纹,汉代除云纹、四灵纹外,特别流行文字纹。13. 铅釉陶:先用黏土制成陶胎,施以化妆土、再上低温铅釉烧制而成,釉色多为黄、褐、绿。14. 秦国时期文字得到统一,通用“小篆”,到了汉代,通行文字为小篆、隶书和草书,小篆用于官方高级文书及重要仪典的书写,隶书用于官府文书和一般经籍碑刻。主要隶书代表有:石门颂、四大汉碑(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仪礼等

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1.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出现于曹魏,流行于两晋和南朝,、佛教开始传播和道教也兴起了。2. 曹不兴: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画家,吴兴“八绝”之一,善画人物、佛像,尤其以画龙著名,还有“佛画之祖”的称誉。代表作有:《清溪龙》、《龙头样》、《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等3. 卫协:西晋画家,葛洪将其与“张墨”并称为同时代的画圣。卫协“六法”兼善,代表了西晋绘画的最高水平,作品有《七佛图》、《大列女图》《史记吴子胥图》、《神仙图》、《醉客图》等。4. 顾恺之:东晋画家 ,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他的画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等,他刻画人物传神自然,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