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异化理论

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现实启示摘要:在马克思理论与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异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第一要务,要注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一、马克思对异化的论述:异化: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是有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的,马克思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异化概念不断深入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青年黑格尔派时期(1843年前):马克思开始学习了解异化概念,是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开始的。

因此,马克思的异化论也是从自然的异化开始的。

“自然对我们的意识来说,不再是恐惧的来源,而正是伊壁鸠鲁使直接的意识形态、自为存在成为一种自然的形态……对自然的任何关系本身同时也就是自然的异化。

[1]”此时马克思认识到的异化仍然是黑格尔的观点,而他自己的思考也停留在思想层面,思索着自然界的本质,进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权衡,并没有超出黑格尔的范围。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及巴黎时期:在这段时期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逐步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认识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种种缺陷,逐步开始形成全新的世界观。

在异化论方面,马克思认识到了黑格尔异化论中过于夸大“自我意识”的作用,并扬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对异化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到政治经济学层面。

(1)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理想的政治制度开始批判。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处于官僚组织(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市民组织)双重组织中,前者的物质由市民构成,国家对市民来说是形式的对立面,而后者的物质并不是国家,市民本身对国家来说是物质的对立面。

因此,“要成为真正的公民,要获得政治意义和政治效能,就应该走出自己的市民现实性的范围摆脱这种现实性……进入自己的个体性……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必然表现为政治市民即公民脱离市民社会,脱离自己固有的、真正的、经验的现实性。

[2]”于是公民和国家成了对立的双方,马克思揭露了政治制度的异化。

(2)为了进一步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这在马克思异化论中是伟大的飞跃。

“你的存在越微不足道,你表现你的生命越少,你的财产就越多,你的外化的生命就越大,你的异化本质也积累的越多。

”“因为劳动不过是人的活动在外化范围内的表现,不过是作为生命外化的生命表现,所以分工也无非是人的活动作为真正类活动——或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活动——的异化的外化的设定[3]”通过对劳动者的异化和社会分工的异化概念的阐述,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4]”针对异化劳动,马克思提出了四个规定:一、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于工人而言是一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

二、劳动者和劳动本身的异化,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就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

这就是自我异化。

劳动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

三、人的类本质同人异化。

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认得精神的、类的能力——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个人生存的手段。

四、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5]”(3)马克思在确立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分析了政治学上的异化,通过劳动的异化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揭示了剥削的本质。

“私有财产的丧失或放弃,就是人和人和私有财产本身的异化……私有财产本身由于它的相互外化或异化而获得外化的私有财产这个定义。

[6]”一、因为它不再是这种财产占有者的劳动产品,因此它被占有者外化,是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脱离,这是私有制的前提;二、它的地位被另一种私有财产所代替,如同它本身代替了另一种私有财产一样。

经过对于私有财产的分析和解释,马克思揭示了私有制和剥削的本质“对于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的工人来说,占有就表现为异化,自我活动表现为替他人活动和他人的活动,生命过程表现为生命的牺牲,对象的生产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即对象转归异己力量、异己的人所有[7]”,而这正是私有制的表现。

与其说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异化劳动的结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4)马克思认为“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也就是一切人所共有的[8]”通过这样的认定,马克思揭露了人的共同性,马克思认为等级的意义就是认定差别、分裂是个人生存的基础,这不但不使人成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反而成为一个例外,这种排异性使得个人与社会性相背离,这即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即社会性)。

“我们的时代即文明时代,却犯了一个相反的错误。

它使人的实物本质,即某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的东西脱离了人,它不认为人的内容是人的真正现实[9]”3、布鲁塞尔时期马克思对于异化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科学的异化论体系。

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时期,继续进行异化论的研究,并且分析了异化的消灭过程。

马克思认为,异化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后才会消失。

这两个前提,一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二是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马克思在这里面提到了“没有财产的”人的概念,我认为就应该是无产阶级。

“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和现存的有钱的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10]”“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一方面可以发现一切民族中同时都有‘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事实,而其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从而使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11]”从异化理论中揭示的人的本质来看,人从自我异化出去,成为了社会的例外,最终又消灭异化,回归为真正的人,这本身亦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模式,也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而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所构成的社会正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异化对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其他学者的论述:1、黑格尔:黑格尔提出的异化概念是“异化是绝对精神和自我意识的自我运动的一个必然环节”,即"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12]",黑格尔从费希特的人与自然异化关系中提出了思想异化,来揭示人与人的异化关系,并把这一切归结于自我意识的异化,强调理念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异化体系。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来源于他的理念论,首先他阐述了理念的概念:“理念作为主观理念与客观理念的统一,是理念的概念。

这个概念以理念本身为对象,对于这个概念来说,理念就是客体,全部规定都坍缩到了这个客体中。

因此,这种统一是绝对的和全部的真理,是自己思维自己的理念,而且这里理念是作为能思维的、逻辑的理念思维自己的[13]”这样的论述使理念成为了一个二元概念,也为其产生了异化的可能。

黑格尔提出“只有在人的精神中,精神从自然的外在性中又回复到了自身,但是这不是简单地回复到逻辑理念的抽象状态,而是进一步达到具体的、现实的状态。

[14]”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自我意识异化的产物,从而得出“整个世界是精神自己异化而成的世界”的结论,把意识向现实的转变看作是一种异化,这毫无疑问是唯心主义观点。

黑格尔的异化论一直在过分强调人的精神的作用,而忽视了客观物质对于异化过程的影响,因此黑格尔的异化论是唯心主义思想。

恩格斯曾评价黑格尔说:“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上展示自己的多样性”。

2、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的异化论是扬弃了黑格尔的异化论之后逐渐产生的,他的异化论的主体不再是黑格尔所说的理念,而是人,但是他的人又是虚无和感性的,将人看作一个个体,并没有揭示出人的社会性本质来,这也是与马克思后来批判的他的人本论思想相联系的。

但是相比黑格尔异化论,费尔巴哈的异化论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他力图用唯物主义去批判黑格尔异化论,并且成功的揭示了宗教的本质,讲清了上帝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然而对于黑格尔异化论中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之类的唯心主义观念,费尔巴哈并没有将其驳倒。

费尔巴哈认为神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而异化是人的自我丧失,他提到“上帝的存在,以至于对上帝存在的信仰,只是寄托在自然的存在之上。

你之所以迫不得已把上帝想成一个存在的实体,只是因为你被自然本身所迫,以自然的存在作为你的存在和你的意识的前提.而上帝的最初基本概念所表示的正好就是:上帝的存在是先于你的存在的,是假定在先的。

[15]”费尔巴哈揭示了上帝的异化本质。

上帝本是人创造的,但是在宗教的作用下,摇身一变成为了人类的统治者,成为了人类的创始者,这正是典型的异化,而这也是宗教神学坚持唯心主义,试图消灭物质的一种企图。

费尔巴哈通过论证否定了之前的上帝创世说,希望通过一种无阶级的平等的爱来建构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三、我的观点和看法:1、异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了些许了解和认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对于异化理论最感兴趣,因为我认为异化理论最好的揭示了整个世界的本质,对每一件事物都给出了定位,阐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异化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根本原因,说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异化理论的发展是有一定历史过程的,从异化诞生到异化消亡这一实际过程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中异化仍然很严重,资本主义和剥削压迫仍然在全世界盛行,因此,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质和剥削的本质,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也是我选择异化论作为我论文的主题的原因之一。

(1)就个人方面而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观念,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中也认为人应该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非单独的个体。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社会却只是一部分人相互关系的总和,有很多人被排斥在社会之外,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像中国的农民工,背煤工人,美国的流浪汉,一些蓝领工人,他们在构筑社会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我认为这可以被认为是他们和那些被社会认可的人在建造社会的过程中做了同样多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