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培训课件)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培训课件)
2.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根据药物性质合理选择溶媒,避免发生理化反应。
3.在不了解其他药物对某药的影响时,应单独使用。尽量减少合用药物的 数量,防止药物配伍不当带来的毒副作用。
4.输液过程中要重视输液环境,规范操作,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减少输液 微粒污染,防止交叉感染。
5.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序贯给药时,应以葡萄 糖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药物口服后,在人体有一个吸收的过程,发生不良反应时可以洗 胃;皮下、肌肉注射的药物其吸收也需要一段时间,因而给急救创 造了条件;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体内药物浓度瞬间达 到最大值,不良反应当即暴发而且凶险。
3
h盲目输液的危害源自危害二:输液微粒可堵塞微血管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um,经常输液会使 药液中超过4um的微粒蓄积在心、肺、肾、肝脏、肌肉、皮肤等 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 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 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肉芽肿等。有学者对一个 一生输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 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2
h
盲目输液的危害
危害一: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解析】 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是有害的物质过滤 掉,然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一过程后血药浓度降低,进而降 低了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静脉输液不同于口服、皮下 注射、肌肉注射等给药方式,药物不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而直 接进入血液循环,疗效更直接、更快,但发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的几率相对更高、更快,而且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8
h
静脉输液的管理
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管理,规范医疗 行为,安徽省卫计委于2014年8月15日下发 《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 【卫医秘〔2014〕255号】,要求各级卫生行 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认真执行。
9
h
转发省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 管理的通知
各临床科室: 现将省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 知》(卫医秘〔2014〕255号)转发给你们,请各临 床科室按照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的 重要意义,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尽量减少不 必要静脉输液,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附件:《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 医秘〔2014〕255号)
医务科 二〇一四年九月九日
10
h
关于慎重使用骨瓜提取物及中药注射 剂等静脉输注的通知
各临床科室:
近期本市兄弟医院发生多起因滥用骨瓜提取物、 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注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回顾我 院用药现状,也存在上述药品滥用现象。结合省 卫计委关于53种疾病不主张静脉输液的通知,请 各科室严格掌握上述药物使用指征,充分认识静 脉输液的危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同 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5
h
盲目输液的危害
危害三:刺激血管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输液对血管不仅是一种刺激,还可能携带致热物质或不溶性 微粒进入机体。长期输液还会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改变、 发热反应、肺水肿、心力衰竭、空气栓塞和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 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解析】大多数输液剂偏酸性,短时间大量液体进入,会引 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变,导致稀释性酸中毒。发热反应大 多与内毒素有关。内毒素限量试验表明,多数为单一分析内毒素 限量合格,但是内毒素也有叠加作用,输液混合后内毒素限量不 合格。若输液量过多或输注过快,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使循 环负荷过重,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症状。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014年10月13日
1
h
盲目输液的危害
危害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人们总以为输液最省事、最保险,可是对输液的 安全性却很少有人关心。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 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70%以上的输液 为不必要的输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 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示,静脉注 射导致的不良反应占56.7%,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出 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临床应用发现,很多中药制剂因其制备工艺差异大,成分复 杂,很多成分属天然大分子物质,且中药的各成分溶解度不同, 较易形成不溶性微粒,阻塞毛细血管引起超敏反应。
4
h
盲目输液的危害
危害二: 输液微粒可堵塞微血管
【解析】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
输液微粒是指注射液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污染的微 小颗粒杂质,其粒径在1~50um,是肉眼看不见、易动性的非代 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也是静脉输液最大的危险因素。输液中的微 粒有随空气进入输液的尘埃粒子、切割安瓿产生的玻璃屑、穿刺 胶塞造成的橡胶微粒、输液器具携带的微粒、脂肪乳乳化不完全 产生的脂肪栓、生产过程中加入的活性炭颗粒以及药物结晶等。 北京某医院检查“吊瓶”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 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青霉素加入50%的葡 萄糖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1毫升药液中含 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
6
h
盲目输液的危害
危害四:导致感染增大的副作用
输液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输液污染等,可引起交叉感 染。每年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病人遭受院内感染,并有数万人因此丧命。
临床发现,输液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 增。输液中如合用7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 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 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如果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出现中毒反应。
【解析】静脉输液感染包括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如穿刺部位或与导管 相关的血液感染,与输液管路有关的感染或污染。输液器具、输入的液体、 输液部位的皮肤以及护士的手等被污染时均可导致交叉感染。
7
h
安全输液的对策
1 .医务人员正确认识输液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严格掌握输液指征。如果 病人胃肠功能正常,不要随意要求输液。只有患者在出现吞咽困难、 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时才需 要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