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完整辩词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完整辩词

论词我方观点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何谓“不拘小节”?这是一个很泛化的概念,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我们自然需要对其给出一个合理的界定。

正本清源,“不拘小节”一词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商务印书馆的解释是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

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在这里有两个词需要对方辩友尤其要注意:“拘”和“小节”。

首先,“拘”在这里是拘泥的意思,形容被束缚其中。

很明显,不拘泥并不等于不注重,不遵守。

不束缚于小节,让我们做事的眼界更宽阔、更灵活。

其次,“小节”是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

它的外延非常之广,小到生活琐事:衣着起居;大到自身利益:生死攸关。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可谓不拘小节;大文豪李白豪放不羁,当称不拘小节;伟大的雷锋同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在乎己身利益,更是不拘小节啊!此外,“小节”不等于“细节”,“细节”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不可或缺。

小节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把握事物的发展更应看方向和主流。

那么,成大事者为什么不拘小节呢?我方认为原因有三:第一,从“成大事者”的主体特点看。

成大事者,决非普通的成才。

他必然在某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并对社会产生较大并持久的积极影响。

纵观古今之成大事者,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征:(1)具有长远的眼光,对事物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2)他们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够明晰“小节”的地位作用,不会拘泥于无原则的琐事上;(3)成大事者往往性格独特,不拘小节。

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中就提到:要用人唯贤,不拘小节……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这就从客观上肯定了人才与不拘小节的关系。

第二,从现实角度分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欲成大事,必需洞察方向、把握大局。

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有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

若拘于小节,将精力和时间过度的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第三,从理论层面判断:事物的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向”、“大局”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小节”是次要矛盾。

处理问题不能舍本逐末。

要知道,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次要矛盾也能迎刃而解。

首先,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因此欲成大事,必须将精力集中于该领域,正所谓心无旁骛。

若拘于小节,将精力和时间过度的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因此,从应然层面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其次,纵观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共性的特征:具有长远的眼光,对事物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

这就使得他们能够认清小节的地位作用,不会在这些无关原则的琐事上投入过度的精力以至拘泥其中,同时,他们能够从全局和整体上着眼,不被眼前小节所拘。

因此从辩题的特定主体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再次,拘小节对成大事具有负面影响。

它局限了人的视野,消耗了人的时间和精力,荒废了真正重要的事业。

试问若人终日为琐事焦头烂额,拘泥其中难以自拔,又如何成大事?因此拘小节者难成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我们今天辩题的是不拘小节,我想对方很大程度上已经把“小节”误解成“细节”了“小节”绝非“细节”!他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我借对方辩友一双慧眼吧“细节”是从事物本身的组成而言,“小节”是从与事物的相关程度而言。

细节是构成事物的基础,是要素,不可忽视;而“小节”是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对事件的发展和方向不起决定作用。

一个很小细节的疏忽往往会影响事物的成败;而一个很大的小节可能对事物的发展于事无补。

这好比河中的货船,如果船底缺了一条小木板就会沉入河底,这条木板就是细节;而如果水面上的甲板上缺了一块木板,除了影响美观外,却不会造成任何损失,这条木板就可称为小节。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哦!陈景润不拘小节(走路撞电线杆)摘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牛顿不拘小节(煮饭是将手表放到锅里),堪称经典物理学界的泰斗李白不拘小节(豪放、不惟权贵)做得一带文豪刘邦不拘小节赢得天下!君不见终日头发乱糟糟的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院起火的林肯成为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用人为贤、不拘小节的曹操:他的用人思想是“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冲破了东汉末年重视出身、门第的迂腐标准,正是因为曹操不拘小节的气魄,才招纳了一大批能征善战但性情古怪,恃才傲物的得力将领,帮助其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我国文化渊源流长,中国仁人志士数不胜数,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请问对方辩友诸葛亮为何会劳累而死呢?——那我就来详细告诉对方辩友吧,诸葛亮就是事必恭亲,管太多琐事小事,过于操劳,而英年早逝。

真可惜,如果他将精力花在统一大业上,说不定我国的历史会因此改写呢!每当读到史料中记载诸葛亮“军中罚二十以上必亲览”,对方辩友难道不会和我们一样惋惜那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吗?邓小平同志的英明决策,改革开放有利有弊,你是盯住弊端和小节不放,还是要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效呢?对方辩友可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哦!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只有全部精力集中于他的事业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大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舍本逐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必要性。

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个小时,不会因为你是成大事者就多给2小时。

成大事者与一般人相比,有着更卓越的思想和更超群的能力,他们应该集中精力做一般人不能做成或无能力做的大事,而不该拘泥于琐碎小事。

就全社会而言,成大事者是稀缺资源,这些稀缺资源只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否则就意味着重大损失和浪费。

2、合理性。

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每个职位的责任和范围更加明确。

所谓各司其职,不是说一个领导对下属工作不闻不问,而是说不能越界过多去干涉下属的具体工作。

要不不但自己因为琐碎之事模糊了整体考虑问题的视野,舍本逐末,做不好本职工作;还会引起信任危机,挫伤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吃力不讨好之事,成大事者是不会做的,也是不应该做的。

3、不拘小节是一种高贵品质,值得社会宣扬。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最高层次为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

我国现正处在全面奔小康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仁人志士呕心沥血,不拘小节,视国家大局重于个人利益,必要时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适当牺牲一点,适当放弃一些。

我们青年一代可能还未能达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境界,但我们热血方刚,都有一股成就大事的强烈愿望,那就让我们从不拘小节做起吧!谢谢主席,各位好!首先我要感谢对方辩友的激情澎湃,对方辩友今天的表现不禁让我想起一句俗语:有志不在年高。

但作为学姐,我也想奉劝对方学弟学妹们一句:有理不在声高啊。

同时,我仍要指出,今天对方辩友的慷慨激昂振振有辞丝毫不能掩饰其逻辑之模糊不清,其立论之苍白无力。

下面,请各位和我一起,张开慧眼,把对方辩友今天的偏颇之处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吧。

第一,李代桃僵。

我方一辩在立论中已充分论述过小节与细节的巨大区别。

但对方辩友仍一直任意地将细节的影响嫁接到小节之上。

依对方辩友“小节可转化为细节,小节的价值等同于细节”的逻辑,那么我到想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知道碳和钻石的化学成分相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难道我们就说黑乎乎碳和璀璨的钻石的价值相同吗?那对不起了对方辩友,我买得起一公斤的碳,可惜我连一克拉的钻石也买不起呀!)第二,坐井观天。

我方已经反复强调,小节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不同的成大事者,成大事者的不同情境而言的。

而对方辩友却以静止的、狭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小节,将其作为统一标准用以约束不同的成大事者,真可谓置井底而观苍天,则天如井盖。

需知李白的小节绝不等同于牛顿的小节,而牛顿的小节也不会等同于温家宝总理的小节,而即使同样是温总理,他在出国访问和汶川地震现场时的小节也是绝不相同的啊。

对方辩友请不要做背着井的青蛙。

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总结我方观点:第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人类本身的限制所决定的。

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

成大事者虽然拥有比一般人更卓越的思想和更超群的能力,但毕竟精力有限。

他们应集中精力做一般人不能做成的大事,而不是拘泥于无关紧要的琐碎小节。

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不能将成大事者这样的稀缺人力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则意味着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第二,成大事者的群体特性决定了其不拘小节的必然性。

作为具有长远眼光、把握全局的气魄的成大事者,为了成其大事,甚至可以不束缚于常人之耻,不困顿于常人之辱。

司马迁为著述青史而超越宫刑之耻,越王勾践为复兴故国而超越为奴之苦,若是他们一味拘于这些个人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又哪来得留传后后世的史家之绝唱?又哪来得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美谈呢?第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利于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入全球化的浪潮,社会呈现出分工日益细化,人力资源配置日益优化的趋势。

成大事者更应专注其本职工作,把握全局,而不是越界干涉,影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引发信任危机。

只有各阶层各司其职,才能通力合作,使社会取得更大发展。

站在今天,举目望向未来,无数期冀在星光中轻扬,激荡每一个怀揣梦想之人的胸怀。

历数世上沧海桑田,细问人间暑往寒来,斗转星移,有一语真知不变,海角天涯,请诸君铭记心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谢谢主席,大家好!好一场唇枪舌剑的自由之辩!在对方辩友的口若悬河之下,非但不能自圆其美,而且还有几点非常明显的美中不足:第一,对方辩友的立论无非是说小节不小,因此不可忽视。

对啊,我方也承认,小节不能忽视,需要注重。

可“拘”字的意思是拘泥,被束缚。

很显然不拘并不等于不重视不遵守。

“拘”是被动词,注重是主动词。

对方辩友把主动词和被动词混为一谈,看来对方辩友显然是对“拘”字的定义造诣不深啊!第二,对方辩友又说,小节和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我方也没有否认。

可是当小节转化成细节,就不再是小节了啊,就好比:我从A班转到了B班,就不再是A班的学生了啊!第三,对方辩友的立论明显偏离了辩题,在概念上又举棋不定。

同时又无法举出可证明您方观点成立的例子,甚至还在指不出我方论点有任何不合理的情况下,胡乱给我方扣帽子,可真是机关算尽,却又掷地无声啊!t下面由我来总结我方观点吧:第一,中国人力资源网上有资料提到,成大事者需要具备敢于决断、挑战弱点、突破困境等九种因素,可见成大事许耗多少精力。

若把精力放在拘小节上,何以成大事?第二,不拘小节是一种品质,一种对习以为常的藐视,是一种独立于世俗偏见的清醒,是成大事者的标志,因为每个成大事者都是不拘小节的。

第三,梁启超曾云:“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人之才,其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可见宠辱不惊、得失不计,正是成大事者的必备心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