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因素调查分析摘要:本文抽取上海农村部分地区生产者个体农户为样本利用模型对影响上海市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观念、经济、生产技术因子和环境等进行了计量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上海市的个体农产品生产者有比较强的质量安全意识关键词上海市农产品个体农户回归模型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在满足最低的生理需求,即对食物、水、住房的需求之后,逐步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安全需求,安全需求也就是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比较显著的问题是农药和化肥等的使用引起的如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所以研究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体系。
如: Buzby.J.C. and Frenzen.P.D (1999), Starbird.S.A(2000),Henson S.and Hook.N.H(2001),Annandale.D (2000)Goodwin.H.L.Jr. and Simma. Shiptsova.(2002) 对安全农产品供给动机、质量安全管理规制对生产者成本的影响以及生产者对质量安全管理规制的反应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期相比,国内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尚刚刚开始。
国内文献中夏英等(2001)最早将研究的眼光投入到生产者身上,他们借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供应链综合管理的经验,建议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建立在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的基础上。
桑乃泉(2001)则对食品产业的纵向联合与供给链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究;非典 SARS 之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业界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国内从事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周洁红 2006 应用上海市 5个区县396个蔬菜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以 Ajzen(1977, 1989)的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构架,对影响菜农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部分地区个体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进行了调查,通过对采集数据建立logistic 模型对农产品安全问题中比较显著的问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经过分析得到影响上海市农户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结论。
1、安全农产品生产调查描述性分析1.1 调查方案简述本文的数据来自 2006 年 9 11 月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2006 级部分研究生和本人对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等地)3 个地区(市) 11 个县(市) 的农户进行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包括:生产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人均年收入、职业状况;生产中的农药化肥使用的情况、农产品生产环境的评价;安全农产品的认知情况,如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知;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响应和改良品种的使用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00 份回收 183 份有效问卷 128 份。
1.2 样本生产者基本情况生产者本身成长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种类、年龄范围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行为,如知识结构。
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中年龄结构情况:16 29 岁的年轻人占5.5%, 30-39 岁占36.7% ,40-49 岁占23.4%, 50-59 岁占28.1% ,60 以上占6.3% :被调查者中文化结构情况为:小学或小学以下占 42.2% ,初中学历占 40.6% ,高中学历占16.4% ,大学学历占 0.8% :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主要集中在1500--3000 元,3000 5000 元两个档次。
1.3 生产环境的评价情况农产品是在特定环境下生产的,一个地区是否适宜生产和种植该种农作物,取决于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环境等条件。
局部小环境的生产影响因素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综合这些因素,通过调查得到当地的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经营所属的环境进行评价,得到如下评价;认为生产环境好的占35.9%、认为一般的占64.1%、而具体到土地评价时认为土地肥沃的占18.8%、良好的78.9%、贫瘠的占有2.3%。
1.4经济因素以及观念因素农户生产什么农产品,并且如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和观念因素样本中。
12.5%的农户是以农产品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约占 7%以种植蔬菜为主。
另外,所生产的粮食、蔬菜或水果,基本自己食用的占 53.1% ,基本全部出售的占32.8% ,其他(如用做饲料或送人等)占 14.1% 。
调查中发现:对粮食而言,农户是自己食用的居多,而蔬菜和水果基本是出售居多。
对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以出售为主的农户而言,他们往往会追逐其经济利润而忽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而对于基本自己食用的农户则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度显然更高。
同时,农户的观念也起着决定的作用,从那些对产品质量“一般关注”和“非常关注”的样本中,发现他们的生产行为更加倾向于安全生产,少使用化肥和农药。
1.5 影响农产品安全的生产技术性因子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外,最容易受到影响而导致产品质量安全下降的有农药、化肥等技术性因素。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禁止六六六、DDT 等的使用,但是由于我国的耕地面积有限,人口数量庞大,要提高单位产值,化肥等技术要素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杂草丛生和病虫害的缘由,适度使用农药可以消除杂草和病虫但毕竟农药还是有毒副作用的,所以过度使用农药会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在 1997 年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之后,要求农户在农产品生产中要使用生物替代型农药调查中发现,采用生物替代型农药的农户所生产的农产品基本都是自己食用的。
2、安全农产品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实证模型分析在分析中,生产者是否愿意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所有自变量都是以分值给出的。
例如,农户对质量安全的关注是怎么样的,“非常关注=0”、“一般关注=1”、“从不关注=2”,这些直接影响着生产行为,但是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生产或者不生产。
我们借鉴用于处理因变量中常用的判别分析,Probit 分析,逻辑分析等“0-1”变量分析方法,这里,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
2.1模型的简单数理介绍首先该模型是对定性变量的回归分析Logistic 函数的形式为:计算公式:设因变量只取 0,1 两个值的定性变量, 以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为例对于上述模型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
设Y是0-1 型变量,X1,X2,┈XK是与Y 相关的确定量,N组观测数据为 XI1,XI2┈XIK(I=1 2 N)2.2 模型具体分析2.2.1变量的定义两个因变量 Y、Y1 表示农药使用,使用取值范围是0-1,使用农药=0,不使用农药=1;Y2 表示化肥的使用使用化肥=0,不使用化肥=1。
自变量 Xi 表示第 i 个自变量。
模型中共涉及 12 个自变量和 2 个因变量,各变量的赋值情况见表 1。
2.2.2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行为回归分析本研究利用 SPSS 软件对生产者安全生产农产品意愿进行二元逻辑回归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
首先,我们看到,“产品是否改良过”这个变量已经被系统自动剔除,因为,所有的问卷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全部是一样的,就是“是”。
其次,Wald 值最大的是“安全质量关注”这一变量,同时它的 Sig 值也是最小的,因此可以看出,农户对农产品生产的观念因素对质量安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的影响因素有“农产品去向”。
当然,如果大部分基本是自己食用的,那么生产者的生产必定会更加注重质量性(建立在对质量安全有一定认识基础之上)。
从表2中可以看到“专业培训”对农产品安全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在调查中也发现,上海市被调查的部分地区几乎并没有专门的质量安全培训体系,政府或民间的类似组织并没有发挥应该有的宣传和教育作用,这个变量在这里是不显著的。
表3是对农药使用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后得到的自变量的系数,标准差、Wald 统计值、自由度、显著性概率,以及每增减一个变量引起的变动值等。
这里“产品是否改良过”这个变量也被剔除。
在表3中,“专业培训”依然是一个特异的值,值异常的小而Sig和Exp(B)值均无限接近1,表明这个变量也应该被剔除。
“农产品认定级别”这个变量与农药的使用之间呈十分显著的关系。
其Wald值是比较大的,达到1.997;而Sig值只有0.158说明在生产者的观念中,更加注重农产品等级。
“土地状况”和“安全质量关注”这两个变量的显著性一般,说明农户在是否使用农药的问题上比较依赖外界的客观条件。
一般来讲,如果土地本身比较肥沃而且杂草病害虫比较少,则农药使用量会少一些,反之,杂草病害虫很多,则农药使用量就会较多。
上海市农户对化肥的使用和农药的使用对农产品造成的后果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比较发现:他们明白农药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更大的危害。
所以,在现实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施用化肥的现象但过度使用农药的事情却很少发生。
3、初步研究结论通过对上海市农户安全生产农产品意愿和行为的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结论:3.1化肥使用多少与土地肥沃状况相关,农药使用多少与农作物有无病虫害发生相关,而与农户自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无关。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主要与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农产品等级鉴定等明显相关。
3.2对主要以生产农产品为谋生手段的个体菜农和专业菜农而言,他们往往考虑到成本因素,所以会较多的使用化肥和农药。
而对于那些生产农产品并不是主要为谋生手段的个体菜农和专业菜农而言,他们反倒更加重视农产品的质量,较少使用化肥和农药。
3.3上海市农户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一定的认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所引起的污染等害处也有感性的认识。
上海市农户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区分界定上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对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等级评价也比较在意。
参考文献[1]Annandale.D. MiningCompany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Approvals Regulation: a Survey of Senior EnvironmentManagers inCanadian[J].Resources Policy, : 2000(26)[2]Buzby.J.C. and Frenzen.P.D. Food Safety and ProductLiability[J] Food Policy.1999.24(6).[3]Starbird.S.A. Designing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 theEffect of Inspection Policy and Penalties for Non-compliance on Food Processor Behavior[J].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0.25(2).[4]Goodwin.H.L.Jr. and Rimma.Shiptsova. Changes inMarket Equilibria Resulting from 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the Meat and Poultry Industries[J].The International Food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2002.5(1).[5]Henson S.and Hook.N.H. Private Sector Managementof Food Safety: Public Regulation and the Role of Private Controls[J].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Management Review, 2001.4(1).[6]周洁红.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市 396 户菜农的实证分析[J] . 中国农村经济[7]桑乃泉.食品产业纵向联合供给链管理与国际竞争力[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8]夏英,宋伯生.食品安全保障:从质量标准体系到供应链综合管理[J]. 农业经济问题,2001(11).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区域发展与管理讲座论文题目:影响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因素调查分析学生姓名李峰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层次专升本批次 092学号 W310201092035学习中心上海农林2011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