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6.2 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方案
6.2.1 放散方法:采用滚筒放散法和综合放散法。当在轨温逐渐升高时进行应力放散,则左(或右)股(第一股)采用综合放散法,应力放散时轨温低于锁定轨温,应力放散均匀后,测量轨温,按计算拉伸量进行拉轨,上扣件锁定钢轨;至右(或左)轨(第二股)应力放散施工时,轨温升高,在滚筒上进行应力放散后,控制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直接落轨进行锁定。当在轨温降低时进行应力放散施工,左右股施工方法正好相反。
5.7在本次放散单元轨的前后各布置一台拉轨器,拉轨器固定于本次放散单元轨与相邻单元轨的钢轨上,来回拉动钢轨,并观测每次钢轨位移,当通过位移计算证实钢轨与滚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已基本被克服,钢轨内部的应力也基本为零。
5.8 记录钢轨应力放散为零时的轨温,若此时轨温正好符合设计锁定轨温,则锁定钢轨。若此时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记录轨温,按下列公式计算拉伸量进行拉轨,并现场测量钢轨的实际拉伸量,与计算拉伸量比较,若相符合,则锁定钢轨,若不相符合,则要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
6.2.2 钢轨支垫:每隔10m的距离,在轨枕之间支垫一滚轮,高度为橡胶垫板之上5cm左右(顶起的轨底面与轨枕上的预埋铁座顶面大致平齐),如上图所示。
6.2.3 接头连接:已放散的单元轨与相邻待放散的单元轨之间用接头夹板临时连接,轨缝处穿上φ22的螺杆;已放散完毕的两单元轨间在应力放散完成后立即进行锁定焊接。
5.10对本次放散的单元轨与上一次放散的单元轨间的接头进行现场焊接。
5.11在埋设有永久位移观测桩位置的垂直线上钢轨轨头外侧面标记钢轨位移零点,并定期对钢轨位移进行观测。
六、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方案
6.1.1长轨通过现场焊接成单元轨节后,在进行放散和锁定作业前,现场应具备以下条件:道床达到初期稳定、按设计要求已设置钢轨位移观测桩、锁定作业时的温度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以下。
6.1.2单元轨节布置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长度以900~2000m为宜,一次放散锁定的最短长度不应小于200m。
6.1.3相邻两段单元轨节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5℃,左右两股钢轨的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3℃,同一设计锁定轨温的长轨条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10℃。
6.1.4 容许锁定轨温上下限及范围按该段最小曲线上最不利条件计算。
6.1.5 位移观测桩的设置原则:①位移观测桩应满足牢固、可靠、不易被破坏和易于观测的要求;②跨区间无缝线路的位移观测桩按列车运行方向顺序编号,编号方法为“×—×#”,横线前数字为单元轨节的顺序号,横线后为单元轨节条内的桩号,编号均以阿拉伯数字标注;③位移观测桩也可利用线路两侧的接触网(杆)或其他固定建筑上设置;④位移观测桩在区间埋设在路肩上,在站内可埋设在站台上,观测桩距道碴坡脚和路肩边缘均应大于0.3m,当路肩宽度不足时,埋于路肩中心;⑤路基上位移观测桩应埋至最大冻结深度线下不小于0.5m;⑥桥上位移观测桩可设置于桥梁固定支座附近稳固的桥面挡碴墙上,标记必须稳固、耐久、可靠,便于观测;⑦成对的位移观测桩连线应垂直于线路方向。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XX铁路通道陕西段XX标
应
力
放
散
及
线
路
锁
定
作
业
指
导
书
XXXX铺架指挥部
20年月
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保证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的顺利进行,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规定,确保轨道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铁路通道陕西段XX标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作业。
6.1.6 位移观测:应力放散前,要按设计文件要求,设置位移观测桩。应力放散时,每隔50m或100m设一位移观测点,观测放散时钢轨位移量,应力放散要均匀。线路锁定后,应立即在钢轨标记位移零点,放散之后一个月内每一星期观测一次,以后每一个月观测一次,位移观测桩处换算200m范围内的相对位移量不得大于10mm,任何一个位移观测桩处位移量不得超过20mm,发现位移量超标,要迅速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放散。
5.3 按照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埋设永久位移观测桩并编号。
5.4 到达施工现场后,在本次放散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单元轨节伸缩区标记临时位移观测零点。
5.5 在本次放散的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的单元轨节伸缩区范围内,用专用工具拆卸弹条,用起道机将钢轨顶起,支立于滚轮上,顶起高度为5cm,滚轮间距为10m。
5.6由于长轨铺设时轨温与正在进行的作业轨温不一致,弹条卸除、钢轨顶起后,钢轨的束缚解除,钢轨将产生位移,但由于钢轨内部应力及滚轮摩擦阻力等影响,此时钢轨内部应力不为零,记录钢轨临时位移(第1次),作为以后施工放散依据。
δ1=α×1×(T锁—t)
δ1:各临时位移观测点的钢轨计算拉伸量
α:钢轨的线膨胀系数:取0.0000118m/m℃
T锁:施工控制锁定轨温
t :拉伸钢轨时钢轨的平均轨温
1 :各位移观测点至上次放散单元轨伸缩区起点的距离
5.9轨温合适或钢轨拉伸到位时,按锁定方向依次去除支垫在钢轨下的滚轮,将钢轨落到轨枕上,上好扣件,紧固钢轨,在拉轨器前后各50m范围内的钢轨锁定完成后,方可松掉拉轨器的液压油门,拆除拉轨器。
四、工艺流程图
五、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施工流程
5.1 在应力放散前对底碴摊铺、长轨铺设、现场焊接、上碴整道等工序施工质量及线路状态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检测弹条扣压力、道床刚度及横向阻力、现场焊接质量、轨道几何尺寸,确认线路已经到达初期稳定状态后方可进行线路锁定施工。
5.2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近期轨温的变化情况,决定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的作业时间。
6.2.4 伸缩区:放散本次单元轨节时考虑上一单元轨节的伸缩区100m。
6.2.5 临时位移观测:为检测应力是否放散均匀,在应力放散过程中在钢轨上标记临时位移观测点,全过程地观察钢轨的位移以检验钢轨内部应力是否放散为零,在上一单元的伸缩区起终点设1、2点,本次放散单元每隔300m(当单元轨长度不为1500m 时参照进行观测点设置)设置3、4、5、6、7、8共8个临时位移观测点。
三、基本原理
采用“零应力综合放散法”对单元轨进行放散。在放散段自然温度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其失效,是钢轨能自由伸长或缩短,并用撞轨器沿钢轨走行方向一次撞轨,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即视为零应力。之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轨温计算出钢轨拉伸量,用拉轨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伸长量后即锁定钢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