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后习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后习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后习

1、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游客前往游览的和明确划定的区域范围,能满足游客等旅游需求,并能提供必要的各种附属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经营场所。

2、旅游景区规划是旅游区规划的一种,是指为了旅游景区,使其具有旅游接待等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部署和具体安排。

3、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4、旅游景区规划的技术路线有:;访谈;实地考察研究;资料收集;对比分析;相关的数学方法,如运筹学、系统力学、数理统计、矩阵分析等;投入产出分析。

5、环境调查包括和两大部分。

6、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有客观实际原则、、全面系统原
则、、和。

7、市场调查的抽样方法有和。

8、旅游景区规划图件的主要内容包括景区背景要素、、旅游交通要素和。

9、旅游景区的区位定位理论来自于地理学中的区位论,主要是说明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的影响,研究生产力空间组织的一种学说,是、经济地理位置和在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其中又着重于经济地理位置的研究。

10、景区功能的布局,根据不同的尺度可以划分为、、
三个层次。

11、旅游景区交通规划,应分为、两个方面内容。

12、是指以游憩中心地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门槛人口和吸引范围的游客活动中心,这里不仅要有旅游资源、游憩设施、游憩活动较集中的区位,更要求有较大的游客流量。

13、自导式解说一般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的信息服务。

14、从供给的角度,旅游景区产品是指向景区旅游经营者凭借、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

从需求的角度,旅游景区产品就是游客在景区获得的。

15、传统的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和社会旅游等五类。

16、森林公园道路的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m进行设计,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m进行设计,人行道宽度一般按 m进行设计。

17.旅游景区形象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包括旅游者)通过心理感觉和知觉感知,在头脑和记忆里形成的关于对旅游地或景区的各种、的一种整体性的评价。

18.结合地理文脉和空间层次,是景区形象设计成败的关键。

19. 旅游景区形象形成的基本要素主要指景区的综合特征或特色、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

20. 旅游景区营销就是从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开发商的角度出发,区分、确
定,建立景区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关联系统,保持并增加景区产品
的。

21.旅游景区营销的目的在于,开发或扩大。

22.旅游对景区的影响体现在三大方面:、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23.是进行环境预防管理的有效方法。

24、国家旅游局于 2000 年 10 月 26 日颁布的是我国第一个旅游规划规章。

25、为促进我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旅游局于 2002 年 11 月 18 日颁发了的文件。

26、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规划。

27、对于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规划。

28、从旅游投资项目的实际出发,可行性研究又可分为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

其中是在投资机会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29、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建议书的区别主要有四个方面:研究任务不同、、内容繁简和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度要求不同。

30、景点景区施工建设的任务,一般通过的形式,交由完成。

31、旅游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投资的具体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控制和控制。

这一阶段落实,投资额约占工程总投资的大部分,占
到。

1 、下列不属于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内容的是()。

A 、确定旅游景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B 、规划旅游景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C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D 、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2 、旅游景区开发的主体是()。

A 、旅游开发商 B 、旅游景区 C 、旅游地 D 、
旅行社
3 、 2003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 - 2003 )。

在分类结构上,该标准采用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共划分出()大主类、 31 个亚类、 155 个基本类型。

A、7 B、8 C、9 D、10
4 、在旅游规划中,对各等次的规划都有着相应的图纸比例限制。

对于旅游发展规划,如果
是较大的旅游景区,图纸比例一般为:()A.1/5000 ~ 1/10000 B.1/2000 ~ 1/5000 C.1/1000 ~ 1/2000 D.1/500 ~ 1/2000
5 、空间位序根据尺度的大小,可以分成跨区域级、国家级、区域级、地区级和景区级五个
层次。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址等,它们在国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可以以这些点
为中心,构建出影响程度不等的多层同心圆圈层,他们属于()的区位定位。

A 、跨区
域级 B 、国家级 C 、区域级 D 、景区级
6 、星级宾馆饭店又可分几个档次:()
A 、一星级到三星级三个档次
B 、一星级到四星级四个档次
C 、一星级到五星级五个档次
D 、一星级到七星级七个档次
7 、向导式解说系统与自导式解说相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
A 、双向沟通
B 、感染力
C 、可靠性
D 、信息量丰富
8 、 Bulter.R.W(巴特勒)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突出旅游地的演变经过 6 个阶段:探索阶段
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

旅游者人数逐渐增多,
吸引部分当地居民开始专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单设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对当地居民仍然有
依赖性。

这属于()。

A 、探索阶段
B 、参与阶段
C 、发展阶段
D 、巩固阶段
9、以下原则中,()是设计主题园中与游客对话的基础,是得到游客理解和肯定的保障。

A、独创性原则
B、文化性原则
C、商业性原则
D、主题的层次性原则
10.海南三亚定位为“东方夏威夷”,是采用()方法。

A .领先定位
B .比附定位
C .逆向定位
D .空隙定位
11.旺季价格是属于哪种定价方法()。

A .成本加成定价法
B .以需求为中心的低价法
C .目标收益定价法
D .以需求为中心的定价法
12.目标市场选择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 .市场调查
B .形象策划
C .市场细分
D .市场营销
13. SWOT 分析中的“ O ”指的是()。

A、劣势 B、威胁 C、优势 D、机会
14.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该定义最早来源于()。

A. 《我们共同的未来》
B. 《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
C. 《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D.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
15. 旅游对景区周边社区的经济效应主要用居民旅游收入乘数、()、政府旅游税收的增长来衡量。

A. 旅游营业额
B. 旅游就业乘数
C. 旅游总收入
D. 旅游接待人数
16.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是由以下哪家单位颁布的:()
A. 国家旅游局
B. 国务院
C. 建设部
D.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7. 《旅游规划通则》对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进行了规定,其期限一般为:()
A. 10 至 20 年
B. 5 至 10 年
C. 3 至 5 年
D. 1 至 3 年
18. 为适应新兴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原国家林业部委托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编制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 代号为 LY/T5132-95 。

请问代号中的“ T ”表示
该规划的约束力为:()
A. 强制性标准
B. 鼓励性标准
C. 指导性技术文件
D. 推荐性标准
19. 项目建议书是(),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
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按照技术经济政策和建设任务的要求,在机会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

A. 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
B. 项目法人
C. 项目建设筹建单位
D. 项目建设方
20. 最终可行性研究,即在上级主管部门(),对旅游投资项目所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

A. 批准立项前
B. 批准立项后
C. 项目评估后
D. 项目前期策划阶段
21. 旅游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投资的具体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投资控制和施
工质量控制,工程质量在合格前提下(),是投资的控制重点。

A. 控制费用 B. 进度 C. 质量 D. 成本
22. 审计是一种监督评价活动。

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委托单位都必须进行竣工决算
审计。

A. 结束后 B. 结束前 C. 进行过程中 D. 整个项目建设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