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是()字。
A.25万B.40万C.100万D.145万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粗犷(ɡuǎnɡ)狙(zǔ)击鳞次栉(zhì)比战战兢兢(jīnɡ)B.欺侮(wǔ)租赁(lìn)刚愎(bì)自用恪(kè)尽职守C.泥泞(nìnɡ)湖泊(pō) 苦心孤诣(yì)惟妙惟肖(xiāo)D.浸渍(zì)提(tí)防引吭(hánɡ)高歌一叶扁(piān)舟3.臼字的笔顺是()。
(A)撇、竖、横折、点、点、横(B)撇、竖、横折、横、横、横(C)撇、竖、横、横折、横、横4.下面有三组词语,请选择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A)①心照不喧②相儒以沫③杯盘朗籍(B)①心照不宣②相濡以沫③杯盘狼藉(C)①心照不喧②相濡以沫③杯盘狼籍5.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请选择出下面不是边塞诗派的诗人。
(A) 王昌龄 (B) 贺知章 (C) 高适 (D) 岑参6.以下作品中有一部不是出自《安徒生童话》的,它是()。
(A)白雪公主(B)一颗小豌豆 (C)丑小鸭(D)坚定的锡兵7.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着名的画家,他一生留下许多传世之作,下列作品中哪一幅不是达芬奇的作品?(A)《岩间圣母》 (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 (D)《蒙娜丽莎》8.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是香港回归祖国______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______周年。
(A) 12 12 (B) 14 14 (C) 12 14 (D) 14 12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未成年人是指()的公民。
(A)未满十四周岁(B)八到十八周岁(C)未满十六周岁 (D)未满十八周岁10. 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素质教育B.创新教育C.八年制义务教育D.九年制义务教育11.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A.人类与自然 B.发现的时代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12.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
传说中的年是_____。
(A)一种怪兽(B)一座古城的名子(C)某一个君王的称号 (D)一种植物答案:1. D2. B3.C4. B5.B6.A7.C8.D9.D 10.D 11.C 12.A简答题1、我国有哪几个直辖市,哪几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分别是(括弧中为简称):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或申)、重庆市(渝)。
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括弧中为简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2、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本色,又要做到扎实有效,真正体现高效低耗。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除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还应包括是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
其具体的范畴。
应是“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人文性”,就是说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的传授,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充分挖掘,找出课文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对其正确感受和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健康个性。
4、我国一位着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请你结合语文新课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与看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等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首先就肯定了“教”的功能性和必要性,即“教”是手段,是途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决不是机械呆板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本领,即“不需要教”是目的。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指什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指什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7、语文课程的五大领域指什么?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8. 唐宋八大家为都有谁。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题库三)文学常识一、李香君是下面哪本着作中的人物()A《西厢记》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答案:D 李香君血溅桃花扇二、下面哪个是《水浒传》中的人物()A柳湘莲 B 罗刹女 C 顾大嫂 D 蒋干答案:C 顾大嫂,外号母大虫三、“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的诗。
A. 歌德B. 雪莱C. 泰戈尔D. 艾青答案:雪莱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的观点A庄子 B 孔子 C孟子 D 老子答案:孟子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的是()名楼A 岳阳楼B 滕王阁 C黄鹤楼答案:滕王阁七、选出下面不是唐宋八大家的诗人()A韩愈 B苏洵 C王安石 D杜牧答案:杜牧八、古时候高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人是【】A.李白B.李商隐C.苏轼D.陶渊明答案: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神苏轼,诗魔白居易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拼音文字一、列三组词语中,每个字都是翘舌声母的是()组。
A. 成人、手术、暂时、展示B. 师生、战术、顺畅、生产C. 神州、注释、珠算、申诉答案:B二、下面画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是()A. 追本溯sù源B. 自怨自艾yìC. 心广体胖pàngD. 博闻强识zhì答案:C 心广体胖pán三、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 挺而走险向隅而泣B . 脍灸人口揣揣不安C . 病入膏盲万马齐音D . 草菅人命瞻前顾后答案:D四、列3组词中,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A. 学生B. 西瓜C. 运气答案:C五、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答案:C七、请把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个选出来。
()(A)痉孪(B)罗嗦(C)迁徙答案:C 痉挛啰嗦八、下列3组词语中,儿化和不儿化的意义不同的是()。
A. 上班、上班儿B. 火星、火星儿C. 小孩、小孩儿答案:B八、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 由简趋繁B. 由繁趋简C. 表音化答案:B九、"蜻、郊、园、芬"都采用了()的造字方法。
A. 象形B. 形声C. 指事D. 会意答案:B十、"她唱得真好啊!""啊"在此处应当读作()。
A. a(啊)B. ia(呀)C. wa(哇)答案:C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
快去找他啊(tāya)!你去说啊(shuōyq)!今天好热啊(rèya)!你可要拿定主意啊(yìya)!我来买些鱼啊(y úya)!赶紧向他道谢啊(xièya)!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
你在哪里住啊(zhùwa)?他人挺好啊(hǎowa)!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
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多好的人啊(rénna)!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
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注意听啊(tīngnga)!最近太忙啊(mángnga)!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啊”(za);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后)的,读作“啊”(ra)。
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你有什么事啊(shìra)!你怎么撕了一地纸啊(zhǐra)!掌握“啊”的变读规律,并不需要一一硬记,只要将前一个音节顺势连读“a”(像念声母与韵母拼音一样,其间不要停顿)自然就会念出“a”的变音来。
用汉语拼音拼写音节时,“啊”仍写作a,不必写出音变情况。
案例解析一、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
”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
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
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
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