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评论(0)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种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评论(0)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考不考地理科目,有些学校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无从发挥,学生探究课外知识的途径几乎没有。
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卷子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3重点难点评论(0)【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评论(0)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ks5u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1、太阳系及其八大行星2、地球在八大行星中的位置ks5u3、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4、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5、氢分子结构图ks5u学生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教师总结)教师承转: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
请同学们阅读P4“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师讲述:阅读完这个知识窗,同学们对当代人对宇宙的探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活动2【讲授】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评论(0)教师提问:什么是宇宙?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请同学们看书上P2页的知识窗,总结一下宇宙的特点。
教师提问:看完这段材料,同学们能告诉我宇宙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这就告诉我们宇宙的一个特点:宇宙的物质性。
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我们平时在晚上看到的满天繁星就是恒星,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同学们可以看书上P3页看看这些天体的图片。
板书: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宇宙概念教师承转:我们刚刚说过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宇宙是处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那谁能告诉我宇宙为什么会运动?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这是由于距离相近的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这是1687年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这就导致了宇宙的运动,距离相近的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板书: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1、宇宙概念3、天体系统教师讲述:下面给两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看一下书本P3页到P4页上面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1、宇宙概念教师讲述:根据板书,讲述地球绕月球公转,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等物质构成太阳系;太阳又与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称为总星系。
学生自主学习:P4页中间一段内容。
教师承转:白桦树南侧的树皮较光洁而富有弹性,北面则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且弹性较差;在秋季,苹果、红枣等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盛结果多,成熟时,朝南一面的果实先变色。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太阳教师讲述: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下面我们看下太阳系的成员,看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有太阳(中心天体)、八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
最重要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中间,彗星的尾巴背对着太阳教师承转:众所周知,太阳是发光且发热的,它可以给地球提供巨大的能量,那么它的能量是哪儿来的?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述:太阳的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成为一个炽热的气体求,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
那么太阳的结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本P6和P7页的知识窗的内容,回答问题。
板书:1、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结构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概念周期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斑点11年色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上有时出现的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11年日冕层太阳风日冕层的许多带电粒子流以每秒350千米以上的速度,向行星际空间逃逸,好像从太阳吹出的一股风。
11年教师讲述:太阳黑子并不是黑色的,只是黑子的温度比光球层其他部分低1500℃左右,因而在明亮光球的背景衬托下,黑子部分显得阴暗一些。
注意:1、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太阳黑子数的增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教师承转: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那太阳对地球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一、太阳能量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的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指导学生读图1-1-15)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往往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并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教师承转:虽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但我们了解它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地球,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如果没有生命,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地球。
教师提问: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普通在哪呢?教师讲述:首先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七大行星十分相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图1-1-1,然后总结一下八大行星的相似点。
然后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
那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也有共同之处。
请同学们看课本的表1-1-1,然后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引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的概念。
板书:教师承转:前面我们说到地球上是存在生命的,那么,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而就地球上有呢?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同学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外因主要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绕日公转的行星轨道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所接受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繁衍。
内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命的新城代谢过程。
板书:教师讲述:请同学阅读P9页的知识窗“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月相名称出现时间月亮出落时间视觉形状新月或朔初一清晨出来,黄昏落下整夜不可见上弦月初七、初八正午出来,半夜落下半圆,上半夜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或望十五、十六黄昏出来,清晨落下通宵看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半夜出来,正午落下半圆,下半夜于东部天空,月面朝东课堂小结:学完本课,我们想想课堂开始时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白桦树南侧的树皮较光洁而富有弹性,北面则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且弹性较差?在秋季,苹果、红枣等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盛结果多,成熟时,朝南一面的果实先变色?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是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