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曹作冕” “於则作扉履”


《释名·释衣服》:
“凡服上曰衣。

衣,依也,人所
依以避寒暑也。
下曰裳。裳,障
也,所以自障蔽
也。”
2. 夏 商 周 时 代 的 服 饰
商周贵族服饰
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 制和衣裳连属制
3. 春秋 战国 服饰
湖北江陵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服装实物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
元世祖皇后
元成宗
《折梅逢驿 使》
窄袖织龙纹锦袍、瓦楞帽、 云肩、缎靴展示图
织金锦半袖展示图
交领织金锦袍展示图
襦裙、半臂穿戴展示图
仪态端庄,气度宏美,繁丽华美
9. Hale Waihona Puke 代 服 饰皇帝常服展示图
皇后大袖衣
明代官吏麒麟袍
《明史·舆服志》 称:正德十三年,“赐 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 其服色,一品斗牛,二 品飞鱼,三品蟒,四、 五品麒麟,六、七品虎、 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 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 不与。”

五服是指(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礼记·学记》),有斩衰、齐衰、大功、小 功、缌麻五种名称。

“斩榱”,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斩榱上衣 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是用刀剁成的不
缝边的很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意思是最亲的
人死了,无心讲究。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
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含继母)、媳对公婆、承重
缠枝宝相花纹织锦袍
宝相花———古代 吉祥纹样,以牡丹、莲花、 忍冬等为主体,经变形、 夸张,并穿插一些枝叶和 花苞,既工整端庄,又富 丽、华贵,故称“宝相 花”,又名“ 宝仙花” 等,为富贵吉祥之象征。
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
10. 清 代 服 饰
龙袍展示图
凤袍展示图




琵琶襟马褂



花纹纹饰的十二种纹样为日、月、星、
辰、山、龙、华虫(即雉)、宗彝、藻(水
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

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

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 之意;龙是神明的象征,同时又不可捉摸,

取意应变;山,象征王者的崇高;华虫 (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宫廷服饰 氅衣
云肩 凤凰牡丹金寿字纹刺绣衬衣
长袍马褂
近代妇女袄裙
近代旗袍
近代旗袍
近代旗袍
1.中国丝织品灿若云霞,远销 海外,长期领先世界
2.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直 接影响到服装的审美思想
3.传统汉族服饰体现出森严的 儒家文化的等级秩序
4.汉民组传统服饰的流变呈现 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印记
中国传统服装文化

郭沫若:“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
是思想的形象。”

《礼记》:“天子龙衮,诸候如黼,大
夫黼,士玄衣 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

有二旒,诸候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士三,以此人为责也。”


《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 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冠而后服备,

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汉代男子曲裾
秦汉妇女曲裾
西汉时期的服饰实物,以湖南长沙马王 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最为集中和完整,出土的
纺织品除少数麻布外,绝大多数为丝织品,
品种有平纹丝织的绢、纱,素色提花的绮和

罗,彩色提花的经锦,起绒提花的绒圈锦, 以及经过印花彩绘和刺绣加工的丝织品和装

饰衣物用的窄带绦等。 绢的颜色有绛紫、烟色、金黄色、酱色、
重仅48克,还不到一市两。
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蝉衣
5.




大袖衫、间色裙穿戴展示图



大袖宽衫展示图及漆纱笼冠
魏晋杂裾垂髾服 清俊、通脱、华丽、壮大
6. 隋 唐 服 饰
敦煌壁画中穿冕服的帝王和戴巾帻穿朝服 的从官及戴巾帻穿袴褶裲裆的掌扇人
雍荣华贵 、自由开放
圆领窄袖袍衫 及纱罗幞头图
左图为穿窄袖短衣的杂技艺人 (战国铜人,传世实物, 原件现在美国华府弗里尔美术馆)。 中图为穿窄袖短衣胡服的奴仆 (河北满城出土当户灯铜人)。 右图为戴冠、穿齐膝窄袖胡服的男子 (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战国铜人)。
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楚国贵妇的直裾单衣
4. 秦 汉 服 饰
秦代皇帝冕服
汉代皇帝冕服


贾谊《服疑》:“是以天下见其服而
知贵贱, 望其章而知其势。”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 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 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 穴居”。
一、中国传统服装发展历程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世本》:
“伯余作裳”
1.
“胡曹作衣,胡
回鹘装展示图
7. 宋 代 服 饰
交领宜身宽袖的长衫
着直领对襟窄袖褙子的宋代妇女形象 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高春明绘,选自周汛、高春明著《中国历代妇女装饰》)
8. 元 代 服 饰
“质孙服”
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bì, 指衣服上的褶皱)积,肩背挂大珠,汉语称 “一色衣”或“质孙服”。
“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 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 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 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 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 服。大功期一般9个月。
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服斩榱,一般是服三
个年头;已嫁女为父一年;孙为祖父母一年;重
孙为曾祖父母五月;玄孙为高祖父母3月。

“齐榱”,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
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孙子、孙女 为其祖父、祖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 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丈夫为妻子均遵 “齐榱”的礼制。

香色、红青色、驼色、深棕色、棕色、藕色、

褐色、深红、绛色、朱红色、墨绿、白色等 10余种。印花方法有印花敷彩和金银粉印花。


汉代根据绢的粗细不同,而有缟、素、
缣、纨等名称。纨、缟指细薄的绢而言,缣

是并丝致密的绢。经纬稀疏得可以看出方孔 的,称之为纱。有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
米,袖长190厘米,包括领和两袖镶边在内,

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 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

表食禄丰厚;黼为斧形,象征决断;黻作 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等。

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天子之

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 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
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
不可僭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