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反思说课稿-3.1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反思说课稿-3.1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法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小铁盒、小刀、酒精灯、澄清的石灰水、白瓷勺、玻璃杯、汤勺。

自选材料:白醋、食用碱、鸡蛋、水、纸杯、易拉罐、白糖。

教师准备材料:玻璃杯二个、白醋、碱面、水、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举起手中的粉笔,)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生:身高增长了。

师:其实物体的变化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比如说:铁会生锈,冰会融化,秋天树叶变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板:蜡烛的变化)二、研究蜡烛(一)、观察蜡烛。

师:同学们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蜡烛?生:蜡烛可以发光、光滑、有点软,可以照明。

师: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蜡烛,(出示蜡烛)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生:光滑、硬、容易断、易碎。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研究蜡烛1、加热蜡烛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看到蜡烛会想到什么?生:交流(点燃蜡烛会发光,蜡油会躺下来…)师:这些现象都是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或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蜡烛产生的变化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

师:(出示蜡烛)要研究蜡烛产生的一些变化,刚才同学们也讲到了它的一些变化的方式,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想想如果你要使蜡烛产生变化,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生:学生讨论,探究方法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加热燃烧师:我们现在就看看加热和燃烧这两种使蜡烛变化的方式,它们产生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第一步我们选择给蜡烛加热的方式来试一试。

师:实验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还记不记得?请个同学上讲台示范一下。

(课件出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师:出示实验器材(勺子、蜡块、酒精灯、火柴)。

我们现在需要做第一个实验:加热蜡烛。

师:小组分工,有的动手做实验,有的记录。

时刻不要忘记我们的实验目的:记录加热蜡烛时产生的现象。

认真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表(一)生:(学生实验)师:请同学们加热到蜡烛已完全溶化后熄灭酒精灯,并把勺子拿开。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现象,谁能说说?生:蜡烛慢慢地熔化,又慢慢地凝固。

生:蜡烛的底部先熔化。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其他小组观察到的现象也和他们一样吗?师:冷却后蜡烛的形状还和加热前的形状一样吗?生:不一样,它冷却时形状和小勺相似。

生: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加热蜡烛,在加热前是什么样的蜡(板书:固态的蜡)加热后变成了什么样的蜡?(板书:液态的蜡)停止加热、冷却后,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液态的蜡又凝固成固态的蜡)。

这就是我们加热蜡烛产生的第一个现象。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蜡烛发生了由固体→液体→固体一系列变化。

板书:加热蜡(固)→ 蜡(液)←冷却《蜡烛的变化》实验记录(一)小组2、点燃蜡烛师:这是我们加热蜡烛发现的第一个现象,如果现在点燃蜡烛,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师: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点燃蜡烛,静静地观察。

师:刚才加热蜡烛产生的这种现象,现在我们把蜡烛点燃,有没有看到和刚才一样的现象?生:有师:你首先看到的燃烧产生的现象也跟加热时有类似的现象:它们都会从固态的蜡变成液态的蜡,除了这个现象,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生:发光、发热(板书)师:第一个实验有没有发光、发热?和刚才比多了一个发光、发热的现象,除了发光、发热,还看到了什么?(冒烟)仔细看看火焰上面有冒烟。

有些同学看得不是很清楚,老师每组发一个器材来增强你们对它的认识。

(每组发一个白瓷勺)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白瓷勺的底部很干净的,把白瓷勺的底部稍微靠近蜡烛火焰五秒钟,拿开白瓷勺,看看被蜡烛烧过的地方会不会收集到什么东西?生:学生实验师:我们刚才把白瓷勺接近蜡烛的火焰时发现了什么?(勺子底部有黑色的东西),那这种黑色的物质是白瓷勺本身变色还是有物质产生了?(有物质产生了),我们用白色的纸巾擦一下,能擦掉,说明白瓷勺上的这个东西是刚才粘上去的,不是白瓷勺本身有的。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黑色的物质,我们暂时把它叫做“黑烟”(板书)来自哪里?(蜡烛的燃烧)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不是从其他地方来的。

蜡烛燃烧久了会怎么样?(变短甚至不见了),说明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它自身消失了,但是会有一些新的物质出现。

师:蜡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发光、发热,还有“黑烟”,除此之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还有那些现象呢?你观察到没有?师:(教师演示)出示一个干净的烧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注意观察烧杯内壁上有什么出现?(“雾”状的物质)生:学生实验,(师提醒学生用纸巾包住玻璃杯,以防烫伤手.)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玻璃杯放置一会儿后,内壁上的这种朦胧的东西越来越淡了,它和刚才的“黑烟”是不是一样的?现在基本上消失了。

师:想想这种“雾”状的物质是什么?(水蒸气)师:(教师演示)用一个玻璃杯,杯壁内附有澄清的石灰水,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的石灰水有一个很特殊的性质,遇到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浑浊)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有“雾”状的水蒸气现象产生。

师:比较现在的“雾”状现象与刚才的发现的“雾”状现象有区别吗?师:玻璃杯内壁是模糊的,有刚才出现的那种现象,我们把它放置一会儿,看看会不会像刚才一样消失?师:“雾”状的水蒸气东西已退去了,但是注意观察玻璃杯壁上除了水蒸气还有什么?(白白的像牛奶一样的东西附在杯壁上),到现在都没有退去,说明刚才两个实验它们产生的物质是不是完全一样的?第一个像“雾”状的东西同学们都知道是水蒸气,现在它已经完全消失了,第二个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的东西叫什么?生:(二氧化碳)板书:师:我们刚才对蜡烛进行了加热和点燃的实验,它们有什么不同?师:第一个实验是加热蜡烛,蜡从固态变成了液态,第二个实验是点燃蜡烛,变得发热发光,有黑烟、“雾”、二氧化碳等物质产生。

比较这两个实验最大的不同在哪里?第一个实验产生了什么物质?(蜡油)第二个实验产生了哪些物质?(、、、、、)。

蜡烛燃烧产生的这些物质,跟蜡油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师:哪一种产生了新的物质?(燃烧)蜡烛燃烧以后已不是它本身了,产生了一些的物质,发热发光、黑烟、水蒸气、二氧化碳都是一些不同于蜡烛的一种新物质,而液态的蜡本质上只是形态的改变。

师:(课件出示)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包括大小、形状、物态),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板书),如烛块受热熔化,融化后的蜡油又凝固了;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同时还生成了“黑烟”、二氧化碳等新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板书)。

《蜡烛的变化》实验记录(二)小组三、探究其他物体的变化师:(课件显示)我们继续探究:往醋中倒碱面、压瘪饮料罐、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把鸡蛋放进醋中、将白糖加热至溶化、将白糖加热至焦黑)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醋、鸡蛋、食盐、食用碱、白糖、饮料罐等。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把几个实验全部都做。

每组只能选1个实验进行探究。

现在小组成员凑在一起,赶快做出决定。

生:(生小组商量)师:小组长带领一名助手下来领取实验材料。

其他同学先猜测一下,你们要做的实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生:(小组长取材料,小组实验,师参与一组)师:现在来展示各小组的成果。

生:我们做了把鸡蛋放进醋中的实验。

把鸡蛋放进醋中后,鸡蛋壳上出现了大量的泡沫。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请没做这个实验的小组看看其他小组的醋中的鸡蛋。

生:压瘪饮料罐。

(展示饮料罐)师:你们的实验中,有没有像他们那样出现新的物质?生:没有。

只是饮料罐的形状变了。

生:我们组做了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我们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得像牛奶一样浑浊。

师:这个实验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生:有,是化学变化。

生:我们组取少量食用碱放进烧杯,用另一烧杯取少量醋。

把烧杯里的醋倒进碱中,出现大量泡沫。

生:我们组将白糖加热至溶化,冷却后,又凝固成白糖。

没有新物质产生。

生:我们组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颜色变了,有气泡产生。

有新物质产生了。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齐心协力,把这几个实验都完成了。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现在让你把物质的变化分类,你会吗?(生思考,有生举手。

)师:如果你想好了,悄悄告诉你同组的同学,不要让其他组同学听见了。

(小组同学小声交流)师:谁最先交流。

生:我觉得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如往碱中倒醋、把鸡蛋放进醋中,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将白糖加热至溶化、压瘪饮料罐。

生: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一类是形态的变化。

师:(总结板书)物质的变化,一类是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

蜡烛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都是什么变化呢?生:点燃蜡烛,产生了烟和水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生:切割蜡烛,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的变化。

生:加热蜡烛,让蜡烛熔化,也没有产生新物质,是形态变化。

四、生活拓展师: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他们都是什么变化呢?生:水变成冰和冰化成水都是形态的改变。

生:煤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把木材加工制作成木家具,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师:把小麦加工成面粉,这是什么变化?生:形态的改变。

师:把面粉加工成馒头,这是什么变化?生: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生:是改变形态的变化。

师:有不同的意见。

谁能来说说理由?(无人举手)师:这个问题真把我们难住了。

看来,物质的变化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家长或老师等方式,继续探究把面粉加工成馒头是什么变化,好不好?《蜡烛的变化》实验记录(三)小组五、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其实生活中类似的变化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板书设计:蜡烛的变化加热加热蜡烛:蜡(固)→ 蜡(液)无新物质产生(物理变化)←冷却点燃点燃蜡烛:蜡烛→发光、发热、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黑烟、水蒸气、二氧化碳《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蜡烛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