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小课题结题报告海南华侨中学吴维宝
一,课题研究的起因: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传统教材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的应用重视不够,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脆弱。

新教材对此做了大的调整,增加了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

1 、每一章的序言,都编排了一个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引入该章的知识内容,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

如在第三章《数列》以趣味话题:“国王对国际象棋棋盘发明者奖励的麦粒数”的计算作为章头序言,激发学习欲望,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2 、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
高中数学的十章内容中,分别就概念引入、实例说明、数学表示等方面有三十一处都恰当的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景。

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
量积的概念等。

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

3 、例题中的应用问题
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范例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新教材的十章内容中共有 41 个例题是涉及数学应用的,占例题总数的 14.6% ,它们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难易适中,示范性强。

4 、练习、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应用问题的分量
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在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

分别涉及增长率、行程问题、物理、化学、生物问题,储蓄等各个方面,量大面宽,情景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

5 、阅读材料
问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扩大学生阅读面的阅读材料,新教材中共安排了 15 个,其中:
( 1 )历史故事方面的,如第二章《函数》的“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第五章《平面向量》中的“人们早期是怎么样测量地球的半径的,”
( 2 )介绍数学应用方面,如第八章《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应用》,第十章《抽签有先后,对各人公平吗,》。

( 3 )扩充知识方面,有第五章《平面向量》中的“向量的三种类型”等。

6 、新增了“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

为了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活动性,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教材安排了三次实习作业,一是“函数关系的实习作业”,让学生调查研究附近商店、工厂、学校潜在的函数问题;二是利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的距离、方向问题。

三是“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在教师帮助下独立地搜集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

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

1 、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

教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 -- à 数学问题à 解决数学问题à 回答实际问题。

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 1 )审题: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实际问题非数学情景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分析给出的问题,舍弃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

( 2 )建模:明白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
量的特点,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建成数学模型。

( 3 )求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 4 )还原: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

例: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 100 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 1.2 ,,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 y( 人 ) 与年份 x( 年 ) 的函数关系式
这是一道人口增长率问题,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审题,我在指导学生阅读题时,提出以下要求:
——粗读,题目中涉及到哪些关键语句,哪些有用信息,解释“年自然增长率”的词义,指出:城市现有人口、年份、增长率,城市变化后的人口数等关键量。

——细想,问题中各量哪些是已知的,那些是未知的,存在怎样的关系,
——建模,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与学过的、见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它们是如何解决的,对此有何帮助,
学生讨论后,从特殊的 1 年、 2 年…抽象归纳,寻找规律,探讨 x 年的城市总人口问题: y=100(1+1.2%) x .
2 、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
3 、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法
高中新教材的数学应用问题遍及教材的各个方面,教学时针对不同内容,有的放矢,各有侧重,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 1 )章头序言,指导阅读,留下悬念
对图文并茂的章头序言,由教师简单提出或由学生阅读,使学生稍作碰壁,留下解题悬念,增强解决问题的欲望。

( 2 )重视例题的示范作用
在讲解例题时应在分析题目各个量的特点关系,建模,解决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诸环节都应很好的起示范作用,教师应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基本实际模型的能力,重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 3 )指导练习,巩固方法
充分运用课本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题由于综合性强,学生解决有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提示。

( 4 )课外阅读,补充提高
对于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阅读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5 )实习作业,重视实际操作与团结协作
完成实习作业,可以打破单一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但实际问题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调查、分
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本质,通过筛选,去粗取精,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 6 )研究性课题,重视自主探究
“研究性课题”是新教材中的一个专题性栏目,具有探究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综合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1 、在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中,应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2 、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中出现的数学现象
在教学中,需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应用价值。

在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地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的广泛应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处处联系的。

3 、关于应用问题中的算法问题
新教材要求用科学计算器,处理、计算数值,在例题、习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比较复杂,我认为高中数学应用题的重点是数学建模,所以正确建模,明白算法、算理应占主流,一味追求“实际”,多次出现一些复杂数据,会冲淡主要问题的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