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期中测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一、选择题。

(共21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逋.慢(bǔ) 拔擢.(zhuó) 期.功(qī) 轻飏.(yáng)茕茕..孑立(qióng) B.洗.马(xiǎn) 出岫.(xiù)抟.(tuán)扶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C.北冥.(míng)优渥.(wò) 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úe)起而飞D.潦.(liáo)水台隍.(huáng)流憩.(qì) 险衅.(xìn) 门衰祚.薄(z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战兢兢滑稽可笑听信谗言分庭抗礼B.哀声叹气沽名钓誉噩梦连连推心置腹C.没精打采通霄做梦安然无恙哄堂大笑D.立竿见影性情孤癖心神不定周济穷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C.飞行的成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渐强盛的综合国力,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D.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见.笑于大方之家B.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①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A.①与②相同 B.①与③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①②③都不相同7.加点的词中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屈.贾谊于长沙D.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共9分,每小题3分)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

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

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

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

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

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

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

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

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8、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3题。

(共15分,每小题3分)优孟,故楚之乐人①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柰何?”优孟曰:“请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②,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③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注:①乐人:善歌舞的艺人。

②太官: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

③寝丘:楚邑名,在今河南。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衣以文绣衣:(给)穿衣B.优孟前为寿寿:拜寿C.庄王许之许:应允D.于是庄王谢优孟谢:道歉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B.常以谈笑讽谏贪吏安可为也尽忠为廉以治楚C.齐、赵陪位于前 D. 有敢以马谏者请葬之于人腹肠马者,王之所爱也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楚庄王嗜马,一心要为爱马厚葬,并且禁止群臣进谏,体现了他的昏庸愚昧,专断横蛮。

B.优孟尽管在当时的地位不过是供帝王取乐调笑的弄臣,但是有智谋,有胆识,敢于讽谏。

C.优孟装扮成故相孙叔敖去见楚庄王,并非真心要当相国,而是借此替孙氏之子请求封地。

D.优孟有感于尽管孙叔敖忠正廉洁,其子却穷困到要靠卖柴糊口,因此主张为官无须清廉。

14、请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3分,共6分)(1)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译文:(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陶渊民《归去来兮辞》)译文:四.诗歌鉴赏。

(共13分)1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选择了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的自然景象。

(3分)答:(2). 两首诗都是边塞战争题材的诗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4分)答:16、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6分)(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