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论文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研究方法*本文是作者为本校研究生作的一个讲座内容,系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JG-Z06003)xxxx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他们中大多思想活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能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然而,由于硕士研究生,一般刚刚涉及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经验,加上时间紧促,论文撰写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及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目前,通常由导师个别辅导以及模仿报刊论文去写作,从实践来看是很不够的。

笔者长期从事学术期刊的论文编审工作,受理了许多研究生论文,从中了解到开办这方面的讲座和辅导是许多研究生希望。

然而,论文撰写涉及的问题很多、很细、很深,本讲座也许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论文撰写是充满个性差异的事物,为了提高本讲座的实际指导意义,尽量多讲授一些写作中的共性问题,以写作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思路为主,避开具体的专业知识问题和语文问题。

为此,讲座安排了四方面的内容: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论文各个部分的撰写要点;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本讲座的不少内容仅仅笔者个人的经验总结,是探索性的,例如,如何论述本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文章正文的撰写方法和思路等,因此尚不成熟。

学术论文的写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讲座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很难适合所有的论文写作,加上笔者的知识水平因素和时间仓促,尚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实属难免,但希望能为研究生和一些年轻教师在论文撰写上提供参考。

一、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一)学术论文的种类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其写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学术论文可有多种分类,按出版(发表)的形式分有:期刊论文(0.3~0.6万字),学位论文(硕士3~5万字,博士5~15万字),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

按内容及研究性质分有:a)研究报告型,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和对策研究报告等;b)开发发明型;c)议论(论证)型;d)综述评论;e)研究简报。

上述分类在实践中不是绝对的,一篇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与要求科技(学术)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和(或)发表,便成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文献。

一篇篇文献犹如点点知识的源泉,最终汇成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类。

作为人类知识载体,论文必须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科学性要求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真理。

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就必须根据科学研究的这一总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客观地揭示其内部规律。

因此,论文撰写者首先应该具有科学、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数据翔实,分析深刻,结论可靠。

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主观臆造,或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偏见。

2.创新性要求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科技(学术)论文的灵魂。

在科学研究的竞赛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它要求文章所揭示事物的现象、属性、特点及运动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有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

对于硕士论文创新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是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新的局部或阶段的成果,包括对已有成果新的改进等。

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生论文的创新性指标得分比较低。

研究生完成的研究大多只能是局部性的、阶段性的成果。

因此,研究生必须对课题的来龙去脉有全面的了解,牢牢抓住研究中的创新点来撰写论文,不能模仿或重复已有的研究。

本校学报编辑部曾通知一研究生论文退稿,作者觉得迷惑,表示“论文是模仿国外期刊上的论文写的,人家这样的文章可以发表,我的为什么就不行呢?”这也许是不注意创新性要求,重复研究的典型实例了。

3.逻辑性要求它要求论说有据、思路严密、脉络清楚、结构严谨、推断合理、自成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浅显地讲,学术论文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交流平台,要充分显示和科学地组织素材,通过科学的分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提高到学术理论的高度。

4.其他要求对于科技论文还要求具有重现性和有效性。

所谓重现性就要使读者可以根据论文提供的方法、材料去实施同样的研究步骤,并重现论文的结果。

其结果应具有理论价值和(或)实用价值。

为了满足文献能提供交流和学习的要求,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并符合规范化要求。

(三)学术论文的评价(审)指标论文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因此了解论文的评价指标对于构思和撰写论文具有指导意义。

1.学术期刊对论文的评价指标不同期刊在审稿中采用的评价指标略有不同,但主要精神还是基本相同。

例如,《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审稿采用的评价指标有:选题意义(每一指标均设置a优、b良、c及、d较差4个等级);创新性;先进性;正确性;可读性。

一般来说,审稿中论文的每项评价指标的评级都不能低于c级,否则审稿难以通过。

2.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指标根据“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评议表”其评议指标设置为一级指标有5项:选题与综述(25%)、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20%)、研究与设计能力(10%)、创新性(35%)、写作能力(10%)。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评价体系略有不同,期刊论文侧重评价研究结果,学位论文不仅重视结果,也考察研究过程和作者的知识、能力。

然而,都较注重对创新性的要求。

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一)关于选题选题的重要性是不待说明的。

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大多由导师选定,但也有学生自己选定的。

具体的选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学术问题,在此只能强调一些原则性的问题:a)选题最好选择自己的强项或熟悉的领域;b)就研究生的情况,硕士论文的选题宜小,不宜大,这有利于对一个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c)研究涉及面不宜太宽,以避免需应付错综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而顾此失彼,例如尽量不要选择类似“战略研究”、“对策研究”这样的综合性很强的课题;d)选题不要太生僻,以致于鲜有参考文献作参考,而造成一开始无从下手的局面。

e)除了选题意义,研究生的课题最好选择新的视角、应用新方法来研究,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黄寒同学的论文“罗纹组织在针织服装中的修饰作用”(见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134~136页),选题的视角很新颖,评价也不错。

一般人们较注重罗纹组织的伸缩性功能,被广泛用在针织服装领口、袖口、下摆和裤口等,但很少注意它对服装的修饰功能,文章深入地分析、总结了罗纹组织的修饰作用,为针织服装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学术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的课题不一定一致,在此可能有3种情况:1)重合,论文选题与课题基本一致;2)收缩,论文选题只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一般是选取最具发表价值的那部分;3)变通,有的研究课题(如某些应用研究)不宜直接作为论文的选题,需要作些变通。

例如,课题“浙江泰顺县东溪乡景观旅游规划与开发”属于具体的实用性研究项目,但学术论文不能就事论事,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普遍意义。

这种情况的论文选题可以变通成“乡村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实例分析”,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仍可用,把个别乡村的研究变通为一般性研究,“个别”研究的结果可作为实证。

学位论文改写成学术期刊投稿论文其议题可以不同,后者由于篇幅的限制议题范围可以收缩,精选有创新内容的素材。

(二)撰写前的准备学术(学位)论文的写作标志着研究生学习阶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由广泛、分散地摄取知识转变为集中、专一地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钻研;由单向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以应用知识为主;由接受已有知识转变为独立地开展创新性思维和工作,开发新的知识信息。

因此,必须在心理上、知识和能力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1.思想准备撰写论文也强调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理念,这是笔者受理编辑上百件研究生论文后得出的结论。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论文撰写都是非常艰辛、细致的工作,都不能太浮躁,不能太急功近利(为了文凭),富有科学精神、刻苦钻研和创新意识,有“极端认真、极端负责任”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2.调研准备牛顿把他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明做好前期调研、文献利用及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要广泛、系统地进行文献检索,把能够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尽量收集全(对我校艺术类学生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并加以阅读、分析、疏理和利用,做到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了如指掌。

阅读一般从专著开始,然后是综述类文章,最后是原始论文。

科技类学术论文应尽量引用国际上权威专业期刊的论文,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研究和论文起点高,一开始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涉及该研究的前沿领域,避免重复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文献调研和利用不能局限于导师提供的资料和手头的一些中文书刊,不仅开题前必须系统检索、系统收集,整个研究过程都是一个不断跟踪、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吸收知识的过程。

若需要深入社会作实地、实物考察的也不能轻易放弃。

有些研究生论文的素材老是离不开学校的圈子,离不开书本,从而影响论文质量。

3.构思与提纲构思酝酿论文需要较长的过程,它贯穿整个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

首先根据选题来确定研究的预期的目标,将课题解剖和分析,然后构思(或实验设计)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得到相关的论据或预期的研究结果,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归纳得到的结果,以致得出相应的结论。

有不少研究生论文都在这一环节上“翻船”。

例如,研制得出了实验室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性能测试,然而没有设置参照样(对比样)的性能测试(或没有参照样的引用数据),从而难以比较和证明新研制试样的优越性,前功尽弃;探讨了某一事物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或数学模型,但文章最后没有对模型加以验证,专家审稿未被通过。

因此构思要尽可能地系统性,严密性。

有时要考虑论文的要求来设计科学研究,有时根据科研的情况的变化调整论文构思,当科研基本完成时,论文构思也基本形成。

写提纲前,应了解一下该学科、该种论文类型通常的论文格式,它可能已原则规定最高一级的论文提纲。

根据论文的中心议题,疏理一下论文的素材,根据素材的逻辑关系,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列出提纲。

要注意提纲的系统性,同一级的提纲应具有并列逻辑关系,上一级提纲与它所有的下一级提纲应具有属与分的逻辑关系。

(三)写作方法与技巧1.内容素材如何组织在文章的内容安排上主要以下有3种方法。

a)递进式,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采用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循序论述,如某文章为某事物建立数学模型,内容安排:引言—理论依据-各因素分析-初拟模型-各因子、系数取值-验证和修正模型—结论。

其中后一步都是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b)并列式,把论题分解成几个从属的、并列的子论点,分别论述,最后综合出相应的结论。

c)复合式,将递进式和并列式根据需要复合应用,实践中用得较多,如材纺、化学化工等实验研究报告大多采用这种安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