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_1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_1

( 整改措施)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03892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and observation of leukemia nursing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篇1常见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1)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与化疗药物及放疗的毒性作用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及化疗致食欲下降、营养消耗过多有关。

5. 有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的危险(risk for in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rapeutic regimen)与治疗方案复杂、治疗时间长、病人难以接受、以及家长缺乏白血病的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1.休息:白血病患儿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

长期卧床者。

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2.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

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性隔离:白血病病人应与其它病种病人分室居住。

以免交叉感染。

粒细胞及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者,应置单人病室,有条件者置于超净单人病室、空气层流室或单人无菌层流床。

普通病室或单人病室需定期进行紫外光照射、戊二醛熏蒸。

限制探视者的人数及次数,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在接触患儿之前要认真洗手。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

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

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

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

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3)观察感染的早期表现:每天检查口腔及咽喉部,有无牙龈肿胀,咽红、吞咽疼痛感,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外阴、肛周有无异常改变等,发现感染先兆时,及时处理。

对合并感染者可针对病原选用2~3种有效抗生素口服。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任何穿刺前,必须严格消毒。

各种管道或伤口敷料应定时更换,以免细菌生长。

3.出血护理:出血是白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

出血护理参阅本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

4.使用化疗药物时应注意:(1)掌握化疗方案、给药途径、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鞘内注射时,药物浓度不宜过大,药液量不宜过多,应缓慢推入,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减少不良反应。

(2)熟练穿刺技术。

化疗药物多为静脉途径给药。

且有较强的刺激性。

药物渗漏会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组织坏死。

注射时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入。

光照可因起某些药物分解。

如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用黑纸包裹避光,以免药物分解。

操作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护,以免药液污染操作者。

5.输血的护理:骨髓暂时再生低下是有效化疗的必然结果。

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输血液成分或输血进行支持治疗。

输注时应严格输血制度。

一般先慢速滴注观察15分钟,若无不良反应,再按患儿年龄、心肺功能、急慢性贫血及贫血程度调整滴速。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6.增加营养,注意饮食卫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鼓励患儿进食。

食品食具应消毒,水果应洗净、去皮。

7.消除心理障碍:(1)热情帮助、关心患儿。

让年长患儿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家长及年长患儿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

宣传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善。

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5年以上存活者达70%左右,部分患儿已获治愈。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已达75%左右。

目前已公认白血病不再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

(3) 阐述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

让家长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血尿、脱发等)。

了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

使患儿能积极接受治疗,使治疗方案有效进行。

(4)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患儿家长交流与护理、治疗配合的经验,讲述不坚持治疗带来的危害。

(5)定期召开联欢会,让新老患儿家长交流体会。

让初治者看到已治愈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治愈的信心。

8.缓解后的护理: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患者体内仍有残存的白血细胞(约107个),这是复发的根源,还需坚持化疗。

化疗间歇期可出院,按医嘱给药及休养。

已持续完全缓解1~2年者,化疗间歇期可上学,但应监测治疗方案执行情况,并教给家长进行护理的技术。

9.健康教育:鼓励患儿学习,注意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使患儿的疾病、心理均获得治愈。

持续完全缓解停止化疗者,应嘱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征象。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篇2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国内治疗的疗程要求达到5年[3]。

白血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常常大于疾病本身所致的症状。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用法和毒性反应,按时准确给药,可预见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毒性反应。

本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对白细胞数目的影响最大;常用的四种化疗方案所出现的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对化疗患者的心理、饮食、生活指导,可有效的减少化疗副作用的发生。

3.1 心理护理心理社会因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为此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的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我们通过对观察组131例患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在全面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对心理社会资料也进行系统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经过反复多次的心理指导,观察组所出现的化疗副作用明显比对照组少,均能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整个疗程。

3.2 化疗副作用的预防护理3.2.1 药物外渗与继发性静脉炎多数化疗药物有强烈的刺激性,如外渗可致剧烈疼痛、组织坏死甚至造成肢体断残,有些化疗药无明显外渗亦继发静脉炎。

因此在注射化疗药物时选择血管尤其重要,对多次化疗及外周静脉血管较细者宜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

上述部位血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药物与管壁接触时间短,既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症状,又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由于在化疗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上的各个环节,两组患者均无药物外渗及静脉炎发生。

3.2.2 胃肠道反应化疗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恶心、呕吐是化疗后常见的早期症状,其发生率为80%~90%,重度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下降,并增加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的顺应性[4]。

在化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及给止吐、镇静剂;注意加强饮食护理。

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出现的时间和反应程度除与化疗药物的种类有关外,常有较大的个体差异[5]。

我们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制定饮食计划,嘱患者严格按饮食计划在规定时间内进食,研究表明胃的充盈度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组于化疗当天7点钟进食,过3h后再进行化疗,此时胃已经排空,可有效地减轻胃肠道反应症状;观察组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由于化疗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机制复杂,涉及多巴胺、阿片、5-羟色胺等多种受体和许多相关因素,单一药物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有学者提出“平衡抗吐”的概念[6],以期通过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达到最佳效果。

3.2.3 骨髓抑制反应护理治疗白血病的大多数化疗药物不同程度地造成骨髓抑制,其中以白细胞减少最为明显,两组患者在化疗后白细胞数明显降低。

当粒细胞7;并给予碳酸氢钠和抑制尿酸形成的别嘌呤醇,鼓励患者多饮水,准确记录出入量,避免进食酸性食物。

3.2.7 其它副作用长春新碱可引起末梢神经炎而出现手足麻木感,告诉患者停药后可逐渐消失;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使得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期和无病生存期得到延长,髓外复发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明显增加,文献报道[8]白血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发生率为2.0%~8.8%,且呈上升趋势。

当为患者进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时,推注药物宜慢,注毕去枕平卧4~6h,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发热等反应。

通过研究,对观察组1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疗的药物毒副反应进行了系统长时间观察和护理,摸索出了血象的动态变化及毒副反应时间规律,对于合理的防护,保障在剂量化疗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随着白血病治疗技术的进展,较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治疗的有效性,使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白血病的护理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护士通过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及加强护理减轻化疗副作用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白血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尚有许多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有待于研究解决。

白血病护理最重要措施和观察篇3一饮食护理食物的摄取是患者热量供应,蛋白质,微量元素,电解质摄入的来源,对患者的生命活动及耐受化疗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疼痛,导致患者不能进食,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

遵医嘱应用止吐药,减轻肠胃反应;应用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及止痛药;给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同时有利于毒素排泄。

二临床护理化疗药物大都通过静脉注射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但许多化疗药物对通路静脉有损伤作用,常致静脉痉挛,疼痛甚至静脉阻塞,因此,应注意保护静脉。

有些化疗药物的毒性表现黏膜上,尤其是大课题应用时常引起严重的口腔炎症,口腔溃疡,另外,化疗可致白细胞下降,易引起全身感染乃至败血症。

因此,为减轻患者痛苦,加速黏膜上皮细胞再生,防止感染,口腔护理是化疗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具体包括:保持口腔清洁,用4%碳酸氧钠漱口;化疗期间让患者多饮水,减轻药物对黏膜的损伤;化疗期间不要使用牙刷,用棉签轻轻擦洗口腔牙齿;发生口腔炎时要做好口腔护理,根据病情选用有效药物;给予无刺激性流食。

三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分析,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及化疗反应的不同,心理反应也不同,开朗型占3%,多数患者表现为忧郁,焦虑,烦躁,悲观,消极,恐惧的心理。

40%的患者对治疗持怀疑态度,医务人员应关心患者,耐心向患者介绍化疗的目的,意义,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并说明这些反应是暂时的,待停药后可恢复正常,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关主题